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2022强调几个模块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最新版.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14.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20.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1.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2.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3.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24.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25.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6.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9.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30.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1.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37.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39.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42.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43.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44.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4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4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4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4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9.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50.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51.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52.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3.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54.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5.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6.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57.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8.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9.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0.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附件3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40.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最新版.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见习课,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牢牢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顶岗,缩短上岗试用期。为此应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考核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鼓励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5、积极探索适应中职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①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校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份较大。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中心,确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A、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际情景教学。目前在教法上仍带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任务,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师中心”是其基本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竞争品质,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学校重视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却基本没把注重培养其合作意识提上日程。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个人作业,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尺。我认为,学生只注意凭个人努力来考一个好分数,而很少注意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合作共处意识,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趋向。C、大力推广分层教学法。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差别悬殊,个性特点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不好组织。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齐头并进”的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几点: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分层次;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D、推广应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校生年龄偏小,虽然文化基础知识入学时较差,但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教材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门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这些教学点的软件,可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能力和素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素质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同时兼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①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一线性、劳动者和中初级。因此文化基础课,既要达到“必需、够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根据上述“三个结合”,细化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调整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能在实训过程得到有益的启发,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广“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体现的是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有些内容在一门课程讲授以后,在另一门课程中又重复出现,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往往是课程体系,而不是某一能力体系。“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体现为两段式,由宽基础和活模块组成,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阶段模块培养目标为核心,按模块目标体系的要求确定所设置的课程,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强调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调各门学科围绕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以实用效应为原则;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线,能力本位为中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立足于学生从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就业与终生学习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宽基础”体现的是基础本位,内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职业群,包含文化基础课、通用技能课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侧重于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职业变化和为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个岗位一个技术等级的应知应会,侧重于从业能力层次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强调针对性、应用性、现实性。③重新规划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建设,则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教特色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可考虑如下几点: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应简化,实用性应加强。7、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视角的监控与评价①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并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该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评价视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评价并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成绩高低。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如何,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这种监控、评价内容扩展的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评价,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监控、评价的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鼓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研究型”、“双师型”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导向目标,我们应逐渐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对达到、超过目标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绩突出者可给以嘉奖。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监控、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义。④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但是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因此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如学校可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中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专的专业主要有: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航空旅游、播音与主持、高级海员、机电技术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运用与维护、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护理,汽修等。
一、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商务、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商务、计算机应用与操作技术或管理工作。如市场预测、业务洽谈、商品验收、推销、展销等。
主课程:计算机基础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商贸英语、商务法规、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网页制作、财税金融、公关贸易、应用写作、商贸实务、电视系统、数字音像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证券投资。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培养初中级电子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相关电子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仪表仪器测量与使用等。
三、航空旅游专业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客户提供高品位、高质量服务,具有较强公关能力与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的航空服务人才。毕业后就业于各大航空公司空乘或地面服务岗位。
专业包括:空乘方向、地勤方向、安检护卫方向、铁乘服务方向
培养目标: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能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为乘客提供优质、安全、快捷的空中服务;培养适合民用航空事业的需求和发展的空中乘务和空中安全员、vip贵宾室等地面服务人员。
主要课程;民航航空法、航空服务技能实训、民航运输概论、服务心理学、社交与礼仪、形体训练、空乘服务技能、民航英语听说、女性形象设计、航空安全,保健,形体、舞蹈、音乐、计算机,英语口语等。
四、播音与主持专业
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艺术技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作品演播、播音概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
五、高级海员专业
培养具有船舶驾驶技能的高级海员和轮机管理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安置在国内外各大船舶公司轮船上班。
主要课程:
1、船舶驾驶: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英语、船舶结构与设备、海洋气象与海洋学、GMDSS训练、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管理及专业实操培训等;
2、轮机管理:船舶电气、船舶辅机、轮机工程基础、主推进动力装置、轮机英语、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管理及专业实操培训等。
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培养具有从事机电技术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金属工艺学、车工操作实训、钳工操作实训等。
七、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从事现代物流业中的信息处理、配送、仓储、多式联运、采购、货代等具有专业及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在物流部门从事运输调度员、理货员、物质配送、商品储存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商品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概论、配送与流通加工。
八、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掌握现代旅游酒店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适应星级酒店经营管理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酒店管理、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公关礼仪。
九、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初、中级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技术员,毕业后从事相关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如装配、维护、计算机应用、产品开发、营销、网络管理等。
主课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CAD辅助设计、三维动画设计、VBSIC语言及程序设计PHOTOSHOP、Windows、网页设计、Office办公自动化、Foxpro、CorelDRAW、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安装及维护管理、计算机病毒原理防范等。
十、计算机应用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初、中级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技术员,毕业后从事客服或客服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课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XP、Office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普通话、客服礼仪、心理素质基础、10086服务端操控、计算机远程控制、10086业务概述
十一、现代汽车、摩托车维修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初、中级汽车、摩托车驾驶及维修人员,毕业后从事组装、焊工、维修、维护、驾驶、美容装饰等相关工作。
主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器设备、汽车、摩托车(国产、进口)整车构造原理与维修、汽车、摩托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美容、装饰与保养专业技术、兼学习电喷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年历动波箱原理与维修、汽车空调原理与检测。
十二、电脑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初、中级技术人员,毕业后从事事设计、制作、车缝或管理工作。
主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流行时装款式设计、画技法、服饰色彩、图案、服装材料学、工艺版、推版、电脑服饰CAD、服装立体剪裁、服装标准缝制技术、(电衣车操作、车缝技术)、服装机械维修技术。
十三、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为各企业事业单位培养文秘及营销等专业人才,毕业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如公司、工厂、文印店、酒店、宾馆等从事相关的文秘、营销或管理工作。
主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关英语、文书学、秘书学、广告设计、Office2000办公软件、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人际关系学、信息与档案管理、应用写作、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形体训练、公关心理学、公关策划、公共关系学、办公设备应用、摄影、推销与谈判、市场营销学、行政管理学、舞蹈、音乐等。
十四、电脑财会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财务、会计等专业人才,毕业后从事企业、工厂、公司、宾馆、酒店、商场各用人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课程:计算机基础应用、会计基础、珠算、工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统计原理、市场营销、审计、财务管理、预算会计、新会计制度、经济法概论、财政与金融、Photoshop、CorelDRAW、网页设计、Office办公软件、安易会计电算化软件、书法、税收基础等。
十五、护理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毕业及就业方向:毕业颁发护理中专毕业证书;三年级,可以参加护士资格考试;可以到医院、社区医院、门诊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心理学、护理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
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人文教育、社会心理学、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过硬的护理技能,培育爱心和耐心,要求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十五、汽修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可从事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与管理、汽车保险、汽车贸易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主课程: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掌握汽车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汽车技术类课程教学及能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设计、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望采纳谢谢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

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

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等等。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教育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丁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熟练的职业技能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如何完成中职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每一个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的责任和追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加之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眼界较开阔、知识较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同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对于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之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对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和认识,造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循循善诱,通过列举历届优秀中职学生的实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工作岗位的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激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热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每年国家都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省、区、市也都分别举办各种专业的技能大赛,并采取了各种有力的奖励措施。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从2009年起,其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已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比赛的优胜者将被授予“日照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按照有关规定直接晋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得以推荐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而根据福建省高职单招的改革方案,福建省将逐步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通道,扩大中职升高职比例,调整高职单招录取政策,对于技能突出的中职毕业生在录取政策上给予照顾。广西也紧紧抓住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国家高度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授予获奖者一定的职业鉴定等级。

可见,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紧紧抓住职业技能比赛的契机,鼓励并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与专业设备要求相适应的、永久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总体状况、技术含量应适应企业需要,“量”与“质”都应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为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场所,应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仿真性的特点。如超市商品销售实训室,设有真实商品、收银机、会计室等,完全按照超市企业对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超市会计、出纳岗位的需要进行设计。实训基地的工位设计和环境营造则按照企业的需要设计,以“小型性一人一位一岗”的工作岗位的特点设置,实训工位与环境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四、完善技能教学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首先,应在实训基地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总体管理工作。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应建立专门性的规章制度并且予以公布以便于监督。各个岗位均应建有岗位责任制,规范基地管理与教学的行为。同时,应在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组成的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基地的建设、发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

其次,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的管理应坚持规范操作。应在实训过程中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专业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专业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和规范的实训教材,制定因材施教的考核办法,并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

五、结合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科性和知识性的教育。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更急迫地需要能够动手操作,能够完成优质产品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的人。而职业教育与学科性和知识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应得到重视,这也要求每一个中职教师在自身的学识和素质上有所提高。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应掌握该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能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同时让自己和学生的技能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参与到实践中去,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学习和演练,并将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 摒 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的部分,运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会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且涉及的`知识量较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一旦进人工作岗位,也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掌握操作技能,并且与企业的实践操作达到零距离的接轨,在会计教学基础期应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如发票、借款单、人库单、报销单等,并用实际工作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账;在会计教学的巩固期,则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衔接起来,利用企业一个经营周期的业务进行完整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实际工作岗位不同的职责和操作规范要求,分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练习,同时根据会计软件的普及应用,在实训中既进行手工的账务处理,又进行会计软件的应用和处理。这样,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管实际工作条件如何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蜕变学习。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