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见习课,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牢牢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顶岗,缩短上岗试用期。为此应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考核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鼓励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5、积极探索适应中职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①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校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份较大。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中心,确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A、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际情景教学。目前在教法上仍带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任务,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师中心”是其基本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竞争品质,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学校重视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却基本没把注重培养其合作意识提上日程。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个人作业,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尺。我认为,学生只注意凭个人努力来考一个好分数,而很少注意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合作共处意识,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趋向。C、大力推广分层教学法。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差别悬殊,个性特点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不好组织。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齐头并进”的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几点: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分层次;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D、推广应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校生年龄偏小,虽然文化基础知识入学时较差,但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教材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门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这些教学点的软件,可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能力和素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素质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同时兼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①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一线性、劳动者和中初级。因此文化基础课,既要达到“必需、够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根据上述“三个结合”,细化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调整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能在实训过程得到有益的启发,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广“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体现的是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有些内容在一门课程讲授以后,在另一门课程中又重复出现,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往往是课程体系,而不是某一能力体系。“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体现为两段式,由宽基础和活模块组成,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阶段模块培养目标为核心,按模块目标体系的要求确定所设置的课程,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强调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调各门学科围绕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以实用效应为原则;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线,能力本位为中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立足于学生从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就业与终生学习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宽基础”体现的是基础本位,内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职业群,包含文化基础课、通用技能课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侧重于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职业变化和为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个岗位一个技术等级的应知应会,侧重于从业能力层次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强调针对性、应用性、现实性。③重新规划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建设,则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教特色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可考虑如下几点: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应简化,实用性应加强。7、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视角的监控与评价①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并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该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评价视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评价并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成绩高低。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如何,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这种监控、评价内容扩展的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评价,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监控、评价的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鼓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研究型”、“双师型”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导向目标,我们应逐渐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对达到、超过目标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绩突出者可给以嘉奖。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监控、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义。④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但是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因此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如学校可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1世
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业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
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
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
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

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国家将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组织有关行业,制定重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在相关行业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国家、地方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一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示范学校,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
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开设新专业或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

五、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
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国家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地方、行业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要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需要的经费筹措机制。地方、部门和学校要增加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

六、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要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具体化。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要加强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课教学
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加强德育课教材改革和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德育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

七、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当前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八、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
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地方、行业和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表彰和奖励具有创业精神和立业实绩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立业创业。

九、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
量和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十、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
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要加强对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管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重视教学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符合市场经
济需要的工作推动机制,制定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行业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教学内容和专业师资培训方面发挥作用。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要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
育评价、师资培训和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机构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教学研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重视教学基础建设,
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机制。

望采纳 谢谢

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哪些专业啊?

  1. 职业学校有很多专业的,如:计算机,汽修,烹饪,幼师,护理等。

  2.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可谓是欣欣向荣。几乎是收入最高,人才最多的行业。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瞬息万变的行业,只有有一个新产品,就需要大量筹集人才投入,以快狠准占领市场。这几年,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电商、视频、搜索等等,都有大量的高薪招聘需要。假如你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或者是程序员等专业型人才,那么可以往这个方向考虑。

  3. 可以选择一些专科的职业学校学习哦。

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当前所面临的现状
随着我国 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在教育事业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高师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对此,相关教育专家提出在新时期下,对 幼儿教师 的要求不论是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素养方面,都应该得到提高,那么这就要求不同的高师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前教育专业做出不同的转变和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当前高师中的一项热门专业,因而在新时期下,高师不论是对毕业生的质量方面,还是对社会幼儿园岗位上的需求方面,都应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 的王小英教授提出:各个高师应该要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对学前教育专业做出相应的转变,要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出的学生能够做到顺应地区发展的需要;而 华东师范大学 的张明红副教授也提出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查,确保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义务都能做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监管,将其日常工作的情况作为对其考核的一个依据; 南京师范大学 的虞永平教授提出要顺利时代的发展,高师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论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教材的选取上,都要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这也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毕竟教育是 以人为本 ,高师在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要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严谨性与全面性都展现到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要能够与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达成一致,高师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变化,要做到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做到育人为本。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上的设置与改革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越老越高的关注度,那么对于各个高师而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就迫在眉睫了,而首先需要进行改革的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当前大多的高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是采取的模块化方式,对此, 陕西师范大学 的程秀兰副教授提出现阶段,各个高师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时候,要以突出该专业的特色为主导,然后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最终目的,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教育;也有相关的教育专家提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重复的地方,比如在课程的有关大题目有重复,而在教学的内容上也要相应的重复,另外在不同学制时安排的课程也存在一定的重复,此外就是我国专科跟本科的师范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上的课程都大致相同。还有的学者认为,当前一些高师虽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改革,但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是注重理论,忽视实践,而这也就使得毕业后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因而,要解决以上所诉的这些问题,各个高师应该加快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要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按需设置课程
幼儿教师作为 学龄前儿童 的启蒙老师,幼儿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有关启蒙教育方面的,应该是系统而全面的,在有限的学制中,学校应该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合理地规划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在 教学目标 的制定上既要实现幼儿教师的高质量的专业水平以及高层次的 职业素养 ,同时也要实现学生个体的良好发展。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借鉴模块整合式的方式,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学科专业课和教学实践课,在专业理论课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是一层不变的纯理论内容,要结合相应的情景来达成动静结合的知识传授。相对来说,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其他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学校应该相应地降低一些必修科目的比例,提高一些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选择进修一些选修课,日后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同学可以选取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以及技能课,或者可以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合作,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课程教育的帮助下,促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加强实践教育环节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上不了讲台的,必须要有实战的经验,因而师范学校应该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育,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通过有效的实践教育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不断地去充实自己。要实行实践教育,那么学校首先应该配有实践教育基地,其次,在设置实践课程的时候,应该要将分散与集中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形成实践、反思,然后再实践这样一个良性的 循环系统 。在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中去了解具体的环节以及幼儿在该阶段中心理发展的各种特征,也包括幼儿园教室环境的布置等等。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集中到幼儿园中去进行集体见习,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安排相应的幼儿园岗位给他们实习。在毕业生就业的思想上,学校要予以正确的指导,避免毕业生因不正确的价值观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鼓励学生到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当中去学习宝贵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到一些普通的幼儿园以及乡村幼儿园中去实干,做一些具体而实际的教学工作。此外,学校在实践教育中也应该也多安排一些校内外的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三)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综合水平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传授者,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的,因而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影响力,前提是要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综合水平。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幼儿园教育工作方面的流程以及教学技能。要培养老师们科学的教育观,然后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能够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们。另外在学前教育专业综合 素质教育 方面,学校在制定专业课程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引导各个学科的老师一同研究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日后发展的趋势。此外,学校应该多加引进年轻的教师,让老师们不论是在教学资历上,还是年龄结构上都能呈现出多样化,这样也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而师范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加应该加快进程。面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我们知道其建设和发展的进程是 任重而道远 的,但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做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应该做到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信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作为技工院校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职业理想,如...

其实,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做“职业探索期”。

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要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定得是不是脱离实际、过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所选择的职业要求。职业理想虽然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

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之前一定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二,我们把职场分为“天堂团队”、“人间团队”、“地狱团队”,很多人以为不能进入“天堂团队”,就是不理想的。实际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从“人间团队”,甚至“地狱团队”走出来的。因为当一个人的 职业生涯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三,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自己的理想职业。

只要自己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理想职业却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岗位已无空缺,而自己又需要立即就业,那就先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而就业以后,可以在主观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例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调整。

扩展资料

1、了解自己——你能做什么人,最难看清楚的是自己。

青年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放在很高的起点去观察我们的周围环境,思考我们的职业未来,甚至还想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条件要比别人好一些,付出的劳动比别人少一些,拿的工资却要比别人高一些的。

显然,这种失去“自我”的职业憧憬是“空中楼阁”,是“水中月亮”,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所受教育、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个性特征、车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才能够准确定位,瞄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去不懈努力。

2、了解职业——要自己干什么,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适合自己,也并非自己能胜任所有的职业岗位。

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要求。除了具备观察、思维、表达、操作、

公关等一般能力之外,一些特殊行业还有特殊要求。对于会计、出纳、统计、建筑师、工业药剂师等职业来说,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与图纸、建筑、工程等打交道的工作,以及牙科医生、内 外科医生 等职业,对空间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

对于图形的阴暗、线的宽度和长度能做出视觉上的区别和比较的人,就能够从事美术装璜、电器修理、动植物检疫等工作。因此,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主动去适应并接受职业岗位的挑战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社会——让自己干什么,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是紧密联系的。

了解社会的需求是成功择业并就业的关键。了解社会主要是要了解社会需求量、竞争系数和职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职业需求的总量。这是一个动态的又相对稳定的数量。

例如,有的职业有很高的社会名望,但需求量很少;有的职业不为多数人看好,但有发展前途,且需求量较大。竞争系数是指谋求同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竞争系数越大,职业概率越小。

社会地位高、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优的职业,想要谋取的人数多,相应地竞争系数就大。职业发展趋势是指职业未来发展的态势。有些职业一时需求量大,竞争激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日趋衰落;有些职业暂时处于冷落状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日益兴旺。

因此,加强对社会职业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情况是极其重要的。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