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武汉大学专业裁撤了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武汉大学专业裁撤了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武汉大学专业裁撤了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因为武大主动裁减“鸡肋”专业,全面停止招生
武汉大学依旧存在一些较为“鸡肋”的专业,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些专业就是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现如今专业发展方向都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而这3个专业都已经过时了,后续发展前景也不会太好。
因此武汉大学又有了新动作,就是撤销了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学科,不再招收本科生,轻工技术与工程也将不再招收研究生。不过现在正在这些专业就读的学生不用过于惊慌,武汉大学给出了过渡期,直到2025年将这些专业的学生带到毕业为止。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就业前景有公务员、律师、公司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其他方向等,下面是具体介绍。

1、公务员:传统观念认为,在公、检、法系统从事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工作是“铁饭碗”。这类工作的薪资报酬和社会地位都比较高,是和咱们法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想要成为法官、检察官,小伙伴们首先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可以说是法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考试,过关率在30%左右,如此严苛的过关率正是为了保证司法系统工作人员的质量。另外,想进入公、检、法这样的单位,除了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以外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2、律师:律师既是法学专业的对口领域,又不像公务员队伍那样难进,工作环境也不像公、检、法单位那样枯燥,一直是很多法学前辈们的首选。

律师是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收入根据能力大小、工作经验和所涉法律领域的不同各有差别。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为律师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根据律师的业务提成来分配薪水。

3、公司法律顾问:公司法律顾问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和一些大型的私企,都会在公司内部设立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务。

公司法律顾问的工作主要包括撰写、审核法律合同;起草或审核公司相关的法律文件;参与重大项目、合同谈判工作;对诉讼或跟公司相关的案件进行分析;处理内部或外部有关法律事务;为其他部门提供法律支持等。

法律顾问的工作主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展开,因此精通公司法、合同法以及知识产权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小伙伴们来说十分关键。除此之外,咱们需要熟悉企业合资、合同审核等相关法律问题。

4、法制宣传:对媒体感兴趣并且有相关潜力的小伙伴们可以将眼光转到法制宣传方向。这类工作大多是在各级电视台和报社的法制栏目担任主持人、编辑或者评论员等等。

现在媒体越来越重视节目的专业化,在招聘有关法律类节目和栏目的从业人员时,更看重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应聘者,这类人才的加入有利于节目专业化。

5、其他方向:会计师和审计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小伙伴们需要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拿到资格证书。法学出身的精通我国的商法、税法、经济法和审计法等的相关规定,往往会受到企业家们的青睐。

新型商务律师主要针对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开展工作,比如代理追债、代理商务谈判等。这类律师可能身兼好几家企业的法律顾问或者外部董事,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当高。

扩展资料:

近代的法学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即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借鉴苏联法学教育模式,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模式。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并聘请了大批苏联专家,举办由苏联专家直接讲课的研究生班;接收各地教师到人大进修,翻译了一大批苏联的法学教材,法律系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苏联的。1954年5月,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政法教育会议。

1952年至1954年间,先后建立了北京政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法律系、复旦大学法律系、西北大学法律系,形成了“五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法律系、东北大学法律系、复旦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

“五院”(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的法学教育格局。“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多数政法院校停办或撤销建制,只有北京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和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从1973年起招收了为数不多的“工农兵学员”。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法学教育开始恢复和发展。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的《第八次全国人民司法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恢复法律系、培养司法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等一大批政法院系先后恢复招生。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法学专业四年期间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外语、公共计算机、公共体育、专业必修课等。

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法学学科门类为法学、专业代码为030101K。

山东大学的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成立,成为独立的师范院校,亦是今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
1911年4月17日,齐鲁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
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为等候正科两班结业,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1906年在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翌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讲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923年,齐鲁大学医科开始招收男生。
1924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创立,高恩洪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中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 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蜚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
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济南市趵突泉前街,占地212.84公亩,房舍564间,学制5年(后改为4年),课程设置按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专科学校规程》开设课程。在学校侧壁设附属医院。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
1944年10月16日,经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江上峰(炳炎)任校长,宫乃泉(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兼任副校长。
1945年5月4日,华中建设大学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首府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韦悫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济南解放后,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1949年5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彭康接任校长,学校向正规化大学过渡。11月,教育学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佩之、华东大学教务长余修分别担任第一、二任院长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
1948年8月18日,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济南解放后由军管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7月到10月,由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交专徐州分校、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工业学校、生产部青岛高级工业学校、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学校全部系科师资设备等经过调整集中,组建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47年1月,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示,为纪念白求恩同志,军医学校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由宫乃泉副部长兼任院长。随部队在山东各地战斗,1948年9月,学校迁入济南,驻经五路纬九路处,11月与山东省立医学院合并。
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岛,1951年在青岛与山东大学合校。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都是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名干部,为革命战争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1年0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
1951年6月13日,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山东工学院。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的院系有:(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戏剧学院)。(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立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
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学校的影响扩及国外。1955年华岗受诬陷去职,稍后童第周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7月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出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1958年夏晁哲甫奉调回省,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业余大学,六个专业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学校迁济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教学校,6栋学生宿舍楼,三个食堂,13栋教工宿舍楼和部分辅助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全校九个系分住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1961年学校复归教育部领导,学校在文史见长的优势中,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在理科的扬长避短中,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1978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山东医学院实行由卫生部和山东省双重领导,并以卫生部为主的新的领导体制。
1983年9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1997年,山东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2001年2月,进入“985工程”序列。
2015年10月,山东大学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

院系大调整是对还是错

背景介绍】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正是由此发端。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后的183所,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而独立建制的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大幅增加,高校丧失教学自主权,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

经过院系调整后,日益发展的工科院校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从适应我国刚起步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但盲目全盘引进苏联模式,使高校教育的发展偏狭,长期文理、理工分家,也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这场改革中,历史悠久的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经历了大刀阔斧的院系拆分和结构改造,当时就读该校的本文作者,对这场院系大调整仍记忆犹新……

1952年的高校院系大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师生参加了这场运动,满载课桌椅、图书仪器的列车在全国各地奔跑,师生们带着行李铺盖南来北往地奔走,服从调配。那次大调整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在的大学生们恐怕不知院系调整为何物,甚至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

一、调整特点
1、私立高校退出
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同德医学院、南通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等全国所有私立高校在院系调整中被裁撤,分别并入其他公立高校。

2、仿照苏联模式
把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苏联教育模式:强调专业化,专业固定,学生高中时期文理分科,进入大学主要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大学设置上也同样如此,大学也是着重与某个学科或几个学科。
英美式通识教育模式: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注重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

3、人文社科被限制

4、高校部分教学权利收归教育部

5、拆散民国大学体系与思想改造

二、院系大调整的五大母校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这五所学校除浙江大学被改造成多科性工业大学外,其它四所被改造成文理科大学(苏联式综合性大学),许多学科被抽调一空,实力大大受损。其他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如山西大学南昌大学(原国立中正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也是一蹶不振,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更是退出历史舞台。

三、思想改造运动,为院系调整做好思想准备
当年为什么要进行院系大调整?目的是要按照苏联模式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因此要把全国高校的院系整顿梳理一遍。院系调整涉及到广大高校的知识分子,向苏联一边倒地学习,可能会遭到高校师生的反对,此时适逢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学校宣布:“停止考试、不放假、一律参加运动。”其实“三反”运动—“反贪污”、“反盗窃”、“反官僚主义”和教师沾不上边,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要在院系调整前,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场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为院系调整扫清障碍。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武汉大学专业裁撤了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武汉大学专业裁撤了 武汉大学骨科研究所为什么不招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