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学> 小学数学

《整理与复习》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整理与复习》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整理与复习》,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整理与复习》(精选12篇)

《整理与复习》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较数的相对大小,明确数的组成。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认数》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认数》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2题。

  3、交流第2题。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填空。

  (1)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2)2500里面有( )个一百,一万里面有( )个一千。

  (3)7005里面有7个( )和5个( )。

  (4)9670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5)5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6)一个数千位上是9,十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

  (7)由5、7、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 )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 )。

  (8)用一个5、一个2和两个0组成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是( )和( );一个0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9)( )加上1,就是最小的三位数。

  ( )减去1,就是最大的四位数。

  (10)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相差( )。

  (二)读数。

  8050 8505 8500 8055 8005

  (三)写数。

  九千七百零四 二千零六十

  九千零七十四 二千零六

  (四)按规律填数。

  (1)2997、2998、2999、( )

  (2)2700、2800、2900、( )

  (3)6080、6090、( )、( )

  (五)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5870 4012 4900 7104

  5003 2895 6044 8002

  (六)□里最大能填几?

  5□26 < 5314 3□72 < 3568

  6000 > □999 8942 > 8 □40

  90÷□=22……3 □÷4 = 3……□

  (七)比较大小。(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1)387 467 500 438 536

  (2)7056 7605 7506 7560 6705

  (3)1800 1080 1008 1088 1808

  (八)解决问题。

  1、图略

  (1)谁家离科技馆最远?谁家离科技馆最近?

  (2)谁家离科技馆大约是5000米?

  (3)小乐从家出发,经科技馆到小星家大约要走几千米?

  (4)小星从家到科技馆比小杰从家到科技馆大约远几千米?

  2、思考题

  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布料,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最后一段?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认数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整理与复习》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学生准备今年的年历及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思考以下问题:

  (1)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 )/( )。

  (2)五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天数的( )/( )。

  教师向学生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如果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学生观察年历卡并独立思考,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学生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学生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如果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学生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学生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学生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己评价。

  授后小记:

  这部分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将分数的意义有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在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理与复习》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有关观察物体的个数、重量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2、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了解什么是数学,怎么学数学,怎么用数学。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一说:

  1、每个学生观察3幅图,想一想有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小组中讨论交流。

  3、做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练一练。

  1、小蜜蜂采蜜:

  巩固口算方法,加强口算练习。

  2、用竖式计算。

  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加强计算练习。

  3、买球。

  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与同伴说一说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整理与复习》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相关的分数加、减法,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2、通过复习和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相关的分数加、减法,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2、通过复习和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设疑激趣:

  (出示情景图并讲故事)一天,爸爸买回不同口味的三个同样大小的蛋糕。小星看到后高兴极了,正想拿起其中的一个开始享受。这时,妈妈走过来说:“要想吃蛋糕,得回答我一个关于这些蛋糕的一个问题。”小星不以为然,心想:什么题目都难不倒我。回答道:“你出吧!”妈妈见状,说道:“题目是:‘3种口味都吃到,合起来正好吃一个,可以怎样拿?’”小星挠了挠头,有了。你知道小星是怎么取的吗?

  二、尝试操作,复习要点:

  学生分小组用纸代替蛋糕,尝试不同的取法,然后汇报。

  (一)1/3+1/3+1/3=1

  1、你是怎么想的?

  2、你是怎么得到其中一个蛋糕的1/3的?

  3、你能说说1/3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吗?举例说说其他物体的1/3。

  (二)2/6+2/6+2/6=1

  1、你是怎么想的?

  2、你是怎么得到其中一个蛋糕的2/6的?

  3、你能说说2/6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吗?举例说说其他物体的2/6。

  4、请你再尝试这两种取法,通过具体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如学生发现1/3=2/6有困难,则提示:将取出的这个蛋糕的1/3和2/6比一比,这时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说出哪些分数也和一样大?

  6、你能自己举出这样的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过度:有了这个发现,看来取法有很多种,但还有另外一种很特别,你知道吗?

  提示:观察情景图的分法,你知道怎么取吗?

  (三)1/2+1/4+1/8=1

  1、请你介绍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2、对于这种取法,你是怎么想的?

  3、哪个蛋糕取得多?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小结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练习相应的比较大小的题目。

  4、这样取走后,三个蛋糕分别剩下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交流。

  三、联系生活,延伸深化:

  过度:小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很高兴,拿来牛奶奖励小星。这时的小星也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妈妈,妈妈欣然同意了。你想知道小星出了什么题目吗?

  1、出示小星的题目:

  一杯牛奶,小华喝了1/4后加满牛奶,小东喝了2/4,杯子中还剩下一杯牛奶的几分之几?小东比小华多喝了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

  学生交流并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过度:妈妈也想“回敬”给小星一题,也是关于牛奶的问题,这回你们一定要帮帮小星啊。

  2、出示妈妈的题目:

  这杯牛奶,你先喝了它的2/5,用水加满;你又喝了3/5,再用水加满;最后,你一次喝完。你牛奶喝得多,还是水喝得多?

  学生交流并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小结:同学们,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分数的趣味题,只要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是有用而有趣的数学,你说是吗?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分数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整理与复习》 篇5

  教学设计:

  本阶段整理与复习的内容主要有: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三个单元。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三个单元的不同特点,在整理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于比的认识,可以将这个单元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且找到这个单元的主线:比的意义、运用比的意义来理解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等内容。对于统计单元,可以让学生回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对于数学与体育单元,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解决的实例,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整理在解决这些体育问题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复习《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能力。

  (2)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理与复习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自觉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

  2、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根据学生知识上的缺漏进行针对性指导。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复习这三单元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研究这三单元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与难点,最后自己拟定一个问题反映自己的水平,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2、老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课堂练习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知识点:

  师:在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回答:在比的认识这单元中我学到如何求比值和化简比;在统计这单元中我学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画它们……(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贴出相应内容的小块黑板)

  师:哦,我们原来学了这么多内容,那这样看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整理下,建构起清楚的知识网呢?(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请同学们先整理自己的知识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派出一个组员能代表你们组来展示作品。

  个别学生展示并演讲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很有条理,很全面。那么老师自己也对这三单元的知识做了整理,如下:

  (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2)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3)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的距离

  (1)比的意义(必须复习到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能读写比、会求比值、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比的化简(学会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比的应用(能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可根据老师整理的知识网对自己的知识网进行修改。

  师:同学们会用列表格、画网络图等方法来整理知识点,非常好,以后你们就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整理复习知识。

  2、提出疑难点。

  师: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师:有没哪个同学的疑难问题自己还无从下手,需要大家来帮忙解决的?

  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3、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对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还要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师讲评指导。

  一、数学与体育。

  1、如果老师今天请4名校领导来听课,我们相见时每两人握了一次手,大家一共握了几次手?

  2、笑笑和淘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吗?两人走过的路程相差多少米

  二、比的认识。

  (一)心中有数。

  1、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2、 ):16= 24÷( )

  3、一个课外科技小组,6个人共做了78件模型,这个小组所做的模型同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 )

  (二)求比值。

  16:20 0.8:

  (三)化简下列各比。

  16:48 500克: 千克

  (四)请你判断,错的请订正。

  1、0.2 : 0.1化简后是2.……………………………………………( )

  2、一本书已看了 ,那么剩下的页数与已看的页数比是3:4。( )

  3、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兰要10分钟,小丽要8分钟,小兰和小丽的速度比是4:5.…………………………………………………( )

  (五)解决问题。

  1、小红要调制500克的糖水,糖与水的质量比是1:24,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克?

  2、把一批图书按4:5的比例分配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知六年级分到120本,五年级分到多少本?

  三、统计(做课本第68页的第3题)

  学生做完以上的题目自我点评或提出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书上的整理与复习(二)的练习

  四、反思:

  1、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

  2、重视学生的整理,突出每个该复习的要点。

  3、但不足的地方:复习的内容太多,这样学生整理起来时间就会耽误些,重点哪个单元的知识就显得不够突出。因此这就提醒我以后复习课应更多地考虑有效性,不求复习多而要复习精。

  4、时间紧,我在讲解过程中不够全面可能没法达到让差生补缺补漏。

  5、应更多地让学生来反馈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多样性,一个学生讲完,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有没其他的方法。

  6、练习应突出学生平常出现容易错的题。复习要有针对性,通过哪些练习来补缺补漏。且题目应与生活情境多联系。

  7、增加比与分数、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复习可以提升应用比转化成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

  8、展示完一个学生的网络图可以让其他学生来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理与复习》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你还有哪些有困难的地方?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10、11、12题。

  3、交流题目。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正方形( )相等。

  2、一块长方形地长20米,宽15米,这块地的周长是( )米。

  3、一块正方形的玻璃,边长2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20米,宽比长少5米,它的周长是( )米。

  5、一个长方形的长30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米。

  6、一块正方形的花圃,周长160米,它的边长是( )米。

  7、用两个边长都是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8、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成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9、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可能是( ),也可能是( )。

  二、判断题。

  1、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8厘米。------------ ( )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它的边长是2厘米。---- ( )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15厘米。--( )

  5、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

  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4倍。--------------------------( )

  三、画。

  1、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四、应用题。

  1、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了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2、有一张奖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给它做一个木框,大约需要多少米长?

  3、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4、小红家利用一面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养鸡场长10米,宽5米,篱笆一共长( )米?

  5、大明沿着长55米,宽35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两圈,大明一共跑了( )米。

  6、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也可能是多少厘米?(先画出拼图,再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整理与复习》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千克与克》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3题。

  3、交流第3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有25( )

  一盒饼干有500( )

  一袋水果的重量○一盒饼干的重量

  买的水果和饼干,哪个比较重?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填空。

  1.千克可以用符号( )表示,千克又叫做( )。克可以用符号( )表示。

  2.给下面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数学书大约重300( ) 梨重160( )

  公鸡重2( ) 鸡蛋55( )

  铅球4 ( ) 乒乓球4( )

  一袋水果3( ) 一盒饼干500( )

  (3)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4)在○里填上>、< 或 =。

  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5)15克的铁与15克的头发( )重。

  (6)有两个2克和一个5克的砝码,最多可以称( )重的物体,最少可以称( )重的物体。

  (7)把下面各重量从小到大排列。

  500克 5千克 4500克 5400克

  ( ) < ( ) < ( ) < ( )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千克与克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整理与复习》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加和减》这个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加和减》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5题。

  3、交流第5题。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列式计算。

  1、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0,两数一共是( )。

  2、甲数是45,比乙数少10,两数一共是( )。

  3、一个数是20,另一个是这个数的3倍,另一个数是( )。两数一共是( )。

  4、81除以4,商是( )余数是( )。

  5、61千克糖,平均每盒装3千克,可以装( )盒,还剩( )千克。

  6、80的5倍是( );80是5的( );一个数的5倍是80,这个数是( )

  7、一袋盐重500克,6袋盐重( )克,合( )千克。

  (二)应用题。

  1、第一小组3人,每人要做8朵花;第二小组也是3人,一共要做20朵;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

  2、5只猴一共采了64个桃。运走了28个桃,剩下的装在3个篮子里,平均每个篮子里有多少个?

  3、大汽车有40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0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4、黄牛25头,奶牛比黄牛少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5、足球42元,篮球50元,100元可以买这两样东西,还剩多少元?

  6、裤子30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1)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2)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7、鸭子有2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1)先算鸡的只数。

  (2)先算鸡和鸭的只数一共有几个20只。

  8、白兔拔了15棵白菜,灰兔拔的棵数是白兔的3倍。

  (1)白兔和灰兔一共拔了多少棵?

  ○先算灰兔的拔的棵数。

  ○先算灰兔和白兔的棵数有几个15棵。

  (2)白兔比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先算灰兔的只数。

  ○先算白兔比灰兔少几个15棵。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加和减及乘法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整理与复习》 篇9

  一、数学与体育。

  1、如果老师今天请4名校领导来听课,我们相见时每两人握了一次手,大家一共握了几次手?

  2、笑笑和淘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吗?两人走过的路程相差多少米?

  二、比的认识。

  (一)心中有数。

  1、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2、 ):16= 24÷( )

  3、一个课外科技小组,6个人共做了78件模型,这个小组所做的模型同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 )

  (二)求比值。

  16:20 0.8:

  (三)化简下列各比。

  16:48 500克: 千克

  (四)请你判断,错的请订正。

  1、0.2 : 0.1化简后是2.……………………………………………( )

  2、一本书已看了 ,那么剩下的页数与已看的页数比是3:4。( )

  3、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兰要10分钟,小丽要8分钟,小兰和小丽的速度比是4:5.………………………………………………( )

  (五)解决问题。

  1、小红要调制500克的糖水,糖与水的质量比是1:24,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克?

  2、把一批图书按4:5的比例分配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知六年级分到120本,五年级分到多少本?

  三、统计(做课本第68页的第3题)

《整理与复习》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

  教学用具: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 )= 8 6+( )=  10

  5+( )=9     8+( )= 10

  二、加法表;

  (1)观察有什么规律,可以讨论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 减法表

  略 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巩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7-3=4 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3+4=7 7-3=4

  4+3=7 7-4=3

  (三)在○里填上+ -号 订正:3-2=1 6+3=9 4-4=0

  3+2=5 6-3=3 5+2=7

  (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注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  ◇◇       ◇◇   ◇   3+4=7

  ◇◇  ◇        ◇◇   ◇   4+3=7

  7          ◇◇       7-3=4

  7-4=3

  7-3=4         6+2=8

《整理与复习》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5。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一、课前预习。

  师布置学生准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学生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

  (3)思考: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

  做一个正方体呢?

  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

  3.展示和交流。

  理解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

  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发现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边做边思考。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材料和做的过程,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三、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提问:这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如:(1)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这个包装盒,你打算准备多大的硬纸?怎样剪裁?

  学生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让学生根据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根据数据大小情况合理选择让学生笔算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四、评价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其它的问题?

  自由发言。

  教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24时记时法,会熟练计算经过的时间。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24时记时法》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你有哪些收获?你又有哪些困惑呢?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24时记时法》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1题。

  3、交流第1题。

  如何算经过的时间?师生一起复习计算方法。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8:00 21:00

  14:00 24:00

  (二)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时30分 下午2时

  晚上9时 深夜12时

  (三)填空。

  (1)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他睡了( )小时。

  (2)小明早上8:00到校,下午4:00回家,他一天在校( )小时。

  (3)上午第4节课是40分钟,从上午10:30上课,到( )时( )分下课。

  (4)图书馆一天开放7个小时,上午8:30开馆,( )闭馆。

  (5)陆老师的工作时间表见下面,她每天工作( )小时。

  工 作 时 间 表

  上午 7:30 ---11:30 下午 12:30---16:30

  (6)一个长途汽车站1小时发出6辆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8时到下午4时,共发出( )辆车。

  (7)一辆汽车9:00出发,13:00到达,平均每小时行21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认识钟。

  1、在钟面上,秒针走一圈是( )秒,分针走一圈是( )分,时针走一圈是( )时。

  2、在钟面上,分针从数字1走到2,经过了( )分;时针从数字1走到2,经过了( )时。

  3、看钟会说出时间。看着时间会标钟。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认数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整理与复习》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整理与复习》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