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资讯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翟小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去英国参加一个教育论坛,在机场看到,不管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几乎所有人都在用手机,有的在通话,有的谈微信,也有的可能在看别的信息。以前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低头族,外国人都在地铁里看书。其实手机在全世界都是被普遍使用的。它改变了过去信息传递的方式,打破了疆界。 然而,互联网并非本质,而是一种工具。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话题,一个是关于时代的变革,一个是关于本质的坚守。 校长不好好学习,会跟不上老师的发展老师不好好学习,会跟不上学生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是怎样的?我跟几位年轻老师就这个话题做了一个交流,我觉得年轻老师的想法跟我就很不一样。当互联网的新技术出现时,意味着无限的升级,很多原来的东西需要重新构建。 我们是数字时代的移民,现在的孩子喝着移动互联网的水长大,血液里有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未来我们怎么做,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的教和学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变得更好玩,还是更累?老师和校长起着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也很难得出答案。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并不是颠覆了教育的本质,而是对学习的方式可能是颠覆式的,因为教学不是教育,学习也不是成长。 互联网给学习带来很多变化,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比如慕课、微课等等,现在发展非常快。说实在的,校长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可能跟不上年轻老师的发展,年轻老师不好好学习的话,可能跟不上学生的发展。我们人大附中初中的学生就造3D打印机,造出来还不满足,他们还用小的3D打印机造更大的东西。连我们的老师都做不到,校长更不可能,所以确实是不可想象的。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有更多维度,教学资源是海量的,我们当年备课的时候对着课本精益求精,现在我们老师有更多资源。带来了什么呢?他可以用更多资源来教学,但是更多资源并不一定转化成生命的一部分,是不是还有的资源、有的内容,比如我们一些经典的课文也应该化入我们的生命里。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学生就是我的老师,我有问题搞不明白,学生几分钟就能搞清楚,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在互联网+时代的话题下,我得多向老师和学生请教。 老师和学生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被重新定义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加开放。过去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可以接收外界的信息,现在的传播方式更多,电脑、手机、平板、网络图书馆等等。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加包容,兴趣课堂更加突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爱好。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也在模糊,什么叫成绩好的学生,什么叫成绩不好的学生?评价体系也要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可能要重新定义,比如碎片化学习与整体学习、学习与游戏的界限还如此分明吗?学习旧知识、探索新问题之间的界限还如此分明吗?要重新定义学习的空间,教室、工作室,实体的空间、虚拟的空间,班组的学习空间、集体的学习空间都在变化。有时候我们是很难控制的,这种变化扑面而来。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使得每个人的学习都是量身打造的。教师基于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还可以全程数据记录,跟踪分析反馈,优化结果。 互联网+时代,未来出现集合人类智慧的超智能老师有没有可能?独立于学校的独立教师,现在已经出现了,将来会更大量的出现。学生可以在家学完所有功课,线上加线下,无处不在。那个时候教学和教育还是一体的吗?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管理方式也带来变革和挑战。 我校依托微信微博发布推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教学相关信息,建设和维护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号,推动社团活动。同时,利用新技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人大附中有一个项目叫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全国3000多所学校已经进入这个联盟,网络平台和工具促进协同备课,我们就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学生学业与生涯发展的整体发展都利用网络,现在你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学习,他就给你一个奇迹,用不着我们亲历亲为。前几年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第一次授课,地面教室就设在人大附中,如果不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根本就没法想象。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 互联网+时代更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好的教育是什么,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好的师生关系。这个关系是教育特别重要的要素。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也是这样。用任何一种方式疏远了、隔离了人与人的交流,这跟教育是相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常说君子不器,君子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掌握技术的人叫专业人,我们真正要培养的“君子”得有道,做到君子有德,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如玉等等。 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要坚守的是什么?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引领这个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同时要不断地回归教育本质,不断追寻教育的本质。 哈佛大学第29任女校长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他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我们已经可能不如学生获取快,我们要尊重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习的规律,尊重学校管理的规律。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教师是让学生学习的现实教材。爱、关心、气质和人格魅力可以替代千言万语,甚至一个眼神,都很重要。 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渴望高效便捷的方法,让成功变得更加快捷一些。但是教育是点点滴滴的,需要教育者真情地坚守,教育最终是以心养心的过程,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信息,通过互联网来达成,但不能忽略人面对面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教育价值的理性追求,更要关注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慈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拥有善良的心灵,注重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