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蜕变学习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 3 000多年的太学史,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中国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这种教育的现代化并不是直接由传统教育的内部需求自然演变而来的,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强行生成的。中国高等教育源于西方近代的“大学制度”。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大学制度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中国高等教育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也就开始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近代化征程。近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高等教育近代化也一样。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着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制度、理念各个层面的近代化,大学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发展,这一点已为各国大学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的梦想,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处理好传统与移植的关系,使移植的现代化根植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这一过程将是极其复杂和漫长的。

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要义

今天重提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近代化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从历史意义上讲,中国高等教育只有最终完成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才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终完成。从现实意义上讲,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所在。因为中国目前所采用的高等教育制度是西方的“大学”,而其理念却不是西方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样一来,中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天然的限制。借用文化上“体”与“用”两个范畴,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困境在于“体用不合”,改革的出路便在于通过理念的近代化最终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体用不二”。

“近代化”在西文原意中是一个含义比较固定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时限,所以,在西文文本中会有“前近代”与“后近代”之说。而在中文语境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近代化在通常意义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上,它可以泛指社会从一种低级形态向另一种有着质的区别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在这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已完成了一次近代化,即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正在向另一次近代化迈进,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们从这种定义出发,世界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两次近代化,即从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的转变,以及从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

中国高等教育是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产物。它萌生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革的清朝末年,而在民国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所直接起源的是西方的“大学制度”,而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和科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化”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具体表现在:其一,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对传统高等教育的一种背离,其所继承与发展的是西方近代的大学制度,要想使这种外来的大学制度在中国获得很好的发展,近代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过程;其三,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阴影一直存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只有经历近代化才能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纯粹”的高等教育形式。自清末至今,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不平凡的一个世纪里,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世界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总进程相比,有起点高、起步迟、过程曲折的特点。说其起点高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没有经历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的过渡,而是直接以近代大学为发展基点;说其起步迟是因为中国引入西方近代大学之时,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已完成了从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说其过程曲折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在清末、民国社会极为动荡时期完成的。

二、中外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1.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渐变与突变

从世界范围内看,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渐变与突变。在总体上,欧美国家(除法国以外)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渐进的,几乎不存在明显的“飞跃”。而在中国、俄国和日本等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则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讲,渐变是发达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而突变则是后发展国家近代高等教育演进的主要特点。

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特别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以中世纪大学为其历史基础的。尽管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乃至全部高等教育与中世纪大学在一些基本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近代的大学教育并不是在摧毁中世纪大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事实上,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中世纪大学的一系列制度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在近代大学以至整个高等教育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中世纪大学的学院体制、学位制度,都成为近代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中世纪大学的一些实质性的要素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被废弃,仍继续作为近代大学的重要精神财富而得到发扬光大。例如,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自治权、大学内部在学术上自由平等的风气等。简言之,欧美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世纪大学不断进行变革、更新和改造的过程。欧美近代高等教育应当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或者说是西方高等教育传统的逻辑产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美近代高等教育只是传统的自然延续,也不意味着欧美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量变过程。

与欧美国家显著不同的是,以中国、俄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展国家在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突变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之所以比先发展国家更为迅速地达到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采用突变的发展模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后发展国家的突变模式,主要包括两重含义。第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并不是这些国家传统高等教育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些国家在近代先后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是本土文化和教育演进的产物。在这些国家中,高等教育的传统形态与近代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换言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高等教育的古代史与近代史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这条界线不仅阻挡了古代高等教育向近代的延伸,而且也限制着近代高等教育向古代接受传统的遗产。第二,中国等后发展国家的近代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基本的制度方面,还是具体的方法上,大多是移植的结果,因而仿佛都是在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缺少、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欧美国家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才形成的高等教育制度,在后发展国家则成了一个“新生儿”。

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看,这种突变的情形是异常清晰的。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基本上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洋务学堂,还是大学堂,都未与原有的太学、国子监、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发生实质性的关系。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学习西方、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物。由于这个原因,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到近代初期似乎发生了中断,而以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为标志,这个历史过程仿佛突然改变了原有的行进方向,并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伸展。

无论是渐变模式还是突变模式,都是近代高等教育演变历史中出现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甚至必然性的发展模式。它们分别产生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决不能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价值评判,也难以对它们区分优劣高下。应当说,这两种模式是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必然反映,既不能要求后发展国家重新经历先发展国家花费几百年时间走过的道路,也难以设想先发展国家能以后发展国家那样的速度进行探索。不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国际政治环境、国内政治形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发展策略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内源与外源

所谓内源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来自于该国本身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客观需要。所谓外源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来源于其他国家对该国所施加的某种压力。从总体上讲,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客观需要,而俄国、日本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外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所施加的压力。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即使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也并非总是内在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就不是完全来自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来自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对法国所施加的巨大政治和军事压力有关。同样,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则与法国的入侵直接相关。但与后发展国家相比,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更多、更主要地来自于内部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更主要地来自外部所施加的压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不是、或者更准确地说首先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促使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是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所造成的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洋务学堂的兴起和后来大学堂的建立,无一不与中国人当时对国际和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认识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被迫”进行的,是入侵的外来列强“强迫”进行的,甚至于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也与这种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有关。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与中国在外交上的屡遭挫折有关,而各地方创办的洋务学堂从最初的以兵器制造和军事学堂为主,到后来以工业制造学堂为主,以及从洋务学堂到大学堂,这中间的每一次变化,都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即“西学”)的认识变化相关。而这实际上又主要与中国人对造成日益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之原因的认识相关。

内源发展和外源发展这两种不同的动力模式,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哪个国家所能选择的。但这种差别对于一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却是极为深刻和全面的。欧美国家与俄国、日本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差异,与发展的动力来源都是密切联系的。在内源发展型国家中,由于是在较少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开始推进本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因而,这种发展本身便很少具有紧迫性或危机感,相对地说显得从容一些,发展的选择余地更大一些,计划性和连续性也更强一些。而在外源发展型国家中,由于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且所发展的又是与本国原有高等教育几乎完全不同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因而,所能选择的余地和时机极为有限,发展的紧迫性取代了计划性,由此便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和挫折。

3.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下位和上位

与社会变革一样,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存在着两条基本路线:一条是自下而上的路线,另一条,是自上而下的路线。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主要是由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社会人士和机构发动、推进的,只是到了一定阶段,国家和政府才加入其中并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德国也是如此。所谓自上而下,则是指在一些国家中,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并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发动、推进的,政治和行政的力量对这些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机构和人士在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从属性的,也就是说,来自社会的和教育界的各种力量主要是根据国家和政府所制定的有关法律、政策而发挥作用的。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自下而上”事实上也并不是唯一的路线,法国就是非常典型的采取“自上而下”路线的国家。即使在那些比较典型的采取“自下而上”路线的国家中,“自下而上”也并不是唯一采取的路线,例如美国便是如此。

而在中国、俄国以及日本等后发展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来自中央政府(在个别情况下,也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推动始终是主要的作用因素。从俄国和日本的情况看,中央政府始终是推进本国高等教育近代发展的唯一动力,中央政府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近代中国,情况则要复杂一些。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绝对君主制,皇帝和中央政府完全控制着全国的一切权力,但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中央政府并未像俄国和日本那样始终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洋务学堂和大学堂的最初建立,确实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但这些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真正发展却主要是由掌握了巨大权力的封疆大吏直接推动的。事实上,在近代中国先后建立的大批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兴办、并设在各省的中心城市的。尽管如此,这些事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采取的“自上而下”路线这个性质。这是因为,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即使在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削弱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取代中央政府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实上,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的变化总是首先由中央政府发动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设立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事实上往往发挥着一种重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由教育界或社会机构和人士所主动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往往难以为政府所接受,并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参照。这也就是说,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决策的路线往往是“单行道”,“自上而下”的渠道是较为畅通的,而“自下而上”的渠道则是关闭的。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反思与现实的超越

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后发外生型”模式,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模仿“泰西”、“以日为师”、“仿德国制”和仿美热潮,在建国后又经历了一段全面仿苏的过程。

1.传统与移植

中国高等教育在起步阶段就向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学习,非常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这种学习,中国仅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就确立了相对完备的高教体系,这种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正是在这种飞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的移植,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表面繁荣之下存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最大之一莫过于缺少自己民族的特色,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潜力。只有把“外发型”模式转变为“内承型”模式,使教育根植于中国宽厚悠久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根据本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取舍地借鉴别国先进经验,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具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特色,进而成为世界一流。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否认,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发展劣势的阶段,如果不重视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某国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的这句警戒之言,深刻地指出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

2.大学的理念

从中外近代高等教育演变中可以明晰地看到,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将大学的理念放在首位,十分强调权力和学术的自由。尽管这种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但正是这种相对的自由带来了西方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具体地讲,权力和学术的自由指的是大学的自治和学术的自由。大学自治,在西方通常又叫学术自治,是指大学应当独力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也就是说,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不受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法人机构的控制或干预。这是西方国家一种古老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大学的行会组织。布鲁贝克认为:“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无论它的经费来自私人捐赠,还是国家补助;也不管它的正式批准是靠教皇训令,皇家特许状,还是国家或省的立法条文,学者行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哈钦斯也认为“失去了大学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前近代时期,由于当时统治者忙于“争城掠地”而无暇顾及对大学的控制,使得中国的大学自治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现,实践证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后近代时期直到现代,中央及各级政府却将对大学的引导异变为一种间接的政治控制。中国社会历来有政教合一的传统。回观百年教育史,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极为突出。从一百多年的维新派创办的万木草堂、时务学堂,20世纪初革命派创办的爱国学社、爱国女校等,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平民女学、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延安时期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等,皆是政治教育机关,旨在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的领导人才。国民党执政时期实行“党化教育”,我们党执政后也一度确定了“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的教育宗旨。

学术自由是西方大学理念中最为经典、最为核心的部分。布鲁贝克认为:“大概没有任何打击比压制学术自由更直接指向高等教育的要害了。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威胁。学术自由是学术界的要塞,永远不能放弃。”在论及西方高等教育的特点时,西方的学者和管理者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学术自由。我们天天在提学术自由,但其更能表达的是什么并不清楚,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呼吁和期待,也许更是一种无奈。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由于“高校自主办学”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有着质的区别,从而造成了中国大学在发展中,大学制度与理念其相适性会较差,进而会影响中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所制约,并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是,教育并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附属物,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教育领导部门来说,它不能忽视教育发展的独立性,而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则要加强教育的批判功能,“通过不断分析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增强批判功能和前瞻功能并成为预测、警报和预防的中心”。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应该着重发展的。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后续历程中,我们衷心希望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能出现回归,能重新回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轨道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相匹配;只有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达到了相匹配,中国大学才能获得根本性的发展和对现实的超越。

德国本科留学的申请条件与热门专业情况

德国在高等教育上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因为对于留学生有免学费的福利,所以很多学生都想在这里读的。那么学生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申请上德国的本科?来看看我的解答。

一、德国本科留学申请条件

1、学历要求

国内的申请者,需要完成小学六年和中学六年的学习,才能够获取申请的资格,保证自己有完整的学习经历,这样才能够有比较好的学习基础,这就要出示官方的结业证明。

还会考核学生的GPA,对分数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至少要拿到3.0分的成绩,部分专业还会对单科课程有额外的要求,大家还需要进行分数的准备,一定要了解学校的要求。

2、语言要求

虽然英语的高等教育中有着比较高的普及率,但是在本科教育中,德语还是主要的授课语言,申请者需要达到入学的基本要求,才可以保障自己入学的资格,还需要有学习的课程证明。

由于不是规定要学习的二外,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头开始的,至少要保证有完整的三个月的课程学习,还要参加TestDaf的培训和考试,最好可以拿到四级以上的成绩。

3、材料要求

除了硬件要满足之外,软件的辅助也需要重视,一般申请至少要准备好简历和推荐信,书写的难度其实不算大,因为基础的模式是有套路的,大家按照模板填充内容即可。

对大家来说比较难的是需要写的文书,大家可以先准备中文版的,然后请专业人士进行本土化的翻译,然后再熟悉内容,这样其实也是比较可行的方式,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4、其他要求

对学生的年龄限制不大,一般只有超过30岁的申请者,才会在保险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并且申请签证的时候会相对困难一些,所以大家不要等到自己的年龄太大再申请出国。

资金的准备也要充分,尤其是在保证金金额要求上涨之后,大家需要提前将足够的现金存到银行的账户内,等到申请前再找时间去银行开证明,保证自己的材料符合要求。

二、德国学校的类型

1.综合类大学Uni

综合类大学在德国有110所,建校历史悠久,学科设置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的学习本专业需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和科研并重。

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全科大学、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都包含在内。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2.应用科学大学FH

这类大学在德国有208所,和综合类大学相比,建校时间短一些,规模没有前者那么大,开设的专业一般注重特色,原则上不设置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

课程偏于应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德国的FH不同于中国的大专。两者在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内容以及毕业时达到的学历均有差别。德国FH的本科课程一般为三年,硕士课程一般为两年,其毕业文凭完全等同于中国的本科/硕士文凭。

3.艺术大学和音乐学院

艺术类的学校在德国有55所,此类中还包含了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

艺术类的大学一般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申请此类大学需要提交作品集和参加才能测试,个别学校还会要求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创作并提交相应的作品作为是否可以参加才能考试的选拔材料。

三、申请的德适考试分析

近两年德国留学以学历认可读高,学费低,被很多家长和学生所认同,而且去德国的学生年龄也在趋于低龄化。目前来讲,去读本科学生相对于攻读硕士学位得学生来说要容易很多,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从本科就去德国留学,为了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适考试是德国攻读本科一个很好的途径,德适考试相对于aps审核来说,会简单一些,在中国每年举行两次。德适考试是用来审查学生是否拥有在德国留学所必备的认知能力,分为文科、理工、工科、商科四类试题,每类试题考试的侧重点不一样。德适考试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笔试:语言测试、核心测试和专业思维能力测试。该考试可以用德语或英语进行。

截至到现在,去德国读工科的学生偏多些,拿工科试题举例:一般会考学生物理和数学,但是所有的试题均需要用英文作答,试题的整体难度偏低,学生只要能看懂试题,作答都比较容易,目前高考能答到二本分数线以上的学生,参加德适考试都比较是适合。

德适考试是个比较公平的考试,从成绩单中能看到学生各个方面的程度,也能看到学生处于整批考试学生的水平,为了后期学生申请学校做了参考。

四、德国留学优势专业

建筑专业

德国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的典范之一,世界一流的建筑设计机构:如BRT、ARCHITECS事务所、GMP建筑事务所每年都会从德国高校吸收建筑专业人才。在国内,不断崛起的房地产业也急需建筑方面的专业人才。

材料工程

现代技术提供了无数可用的材料:金属,如铁和非铁金属,半导体;非金属无机材料,如陶器材料,玻璃,无机黏合剂及有机材料,如塑料和橡胶。还有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复合材料。

材料学的学习以对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基础。材料工程学的教育就是介绍原料之间,生产/制造工艺,材料结构/特性和它们的应用之间的联系。德国纽伦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都非常的有名。

机械工程

德国是世界上的汽车强国,拥有诸如奔驰、大众、宝马、奥迪、保时捷等顶级汽车品牌。汽车工业的营业额在德国工业营业额中排名第一,是德国的支柱产业。由于实习机会较多,学习机械工程的学生经常可以进入企业,获得宝贵的锻炼机会。德国高校基本都有开设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特别德国TU9理工大学联盟中的院校,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等,已成为国内工科学生留学的首选目标。

德国的院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科技大学,一类是综合性大学。建议申请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应特别注重自己的实习及实践经历,大部分FH都要求学生至少有10周以上的实习。而申请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应更注意自己在校的绩点及课题研究方面的经历。

请问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5篇)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作为您的留学引路人,我深知每一个申请者的需求和困惑。无论您正处于哪个阶段的留学准备,我都在这里为您提供专业、贴心的指导和建议。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5篇)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1 一、德国专业前景

1、商科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自古以来就有频繁的贸易往来。现在的德国更是世界经济强国,世界500强中有很多都是德国企业。在德国学习商科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最顶尖的企业管理理念。在《金融时报》的商学院排名中,有不少德国院校榜上有名,例如:曼海姆商学院、柏林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WHU商学院、HHL商学院以及科隆大学等。
2、经济学
德国经济之强,大家都有目共睹,德国经济一直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经济学也是德国各大学的龙头学科,这里我们给大家列举几个学校做参考:曼海姆大学、慕尼黑大学、明斯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莱比锡大学和纽伦堡大学等。
3、医学
医药是德国工业中的强势项目,制药业的营业额在德国工业营业额中排名第二。到德国来学习医药类专业可以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很多实习机会。例如海德堡大学就设有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声誉。
4、环保科学
德国是很注重环保的国家,环保研讨和动力研讨已成为多学科研讨要点。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德国的大学在环境保护专业拥有很多强势专业和特有专业,不但教学能力出众、科研水平也是世界领先。
二、留学专业选择
1、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
一定要结合自己在国内优势及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大家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专业,只有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较易发挥和把握的专业,这样才能学得比较轻松,成功的.几率也会较大。
很多同学不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而过多参考家长的意见,往往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起来很吃力,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最终影响毕业。
2、对比各大学专业
每个专业课程都不一样,即使是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大学,课程内容设置也常常不尽相同。虽然有些大学注重学术和考试成绩,但是开设的课程还是很实用的,所选专业应该包括你感兴趣的课程,这一点很重要!
不同的大学,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例如专业、氛围、设施和地域等。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3、先选专业再考虑院校
目前,中国学生参加完高考后,几乎都是先选院校,后选专业,更有甚者,连这个专业毕业后是干啥的都不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在国外,比如英国,综合实力不强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的专业,而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名列前茅。
因此,先选定专业,再考虑相关专业教育领域有优势的院校,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也有助于毕业后的求职和职业发展。
4、切忌盲目追捧热门
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不会一成不变。IT、金融、商科等热门专业虽然文凭含金量高,但入学竞争异常激烈,加之由于扎堆现象严重,不仅入学要求逐年攀升,有些专业领域已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
因此,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热门,应从是否有利于就业出发,保持长远的眼光。建议选一些热门专业的边缘专业,剑走偏锋,提高入学成功率,同时又能有效规避就业风险。
三、留学德国条件
1、预科申请条件
高中毕业生无法直接申请本科,要先读一年的预科;读预科必须参加高考而且高考成绩要达到当地二本线,德语要达到b1水平。
2、本科申请条件
被985或者211院校录取,要求读满一个学期;被非重点大学录取,则需要读满三个学期。在读期间平均分80分以上,想申请德国名校至少要达到85分。去德国读本科必须要参加德福考试,成绩不得低于16分,没有德语基础,需要先读语言班;年龄不得超过25周岁。
3、研究生申请条件
在读或大学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在读生需要提供在读证明,毕业生需要提供毕业证以及学士学位证;需要提供在读期间的成绩单,平均分至少达到80以上,需要参加德福考试,不得低于16分。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2 一、德国留学本科好专业
1、文科篇
相比于理科专业来说,文科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数量和百分比都要稍低一些。探寻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文学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文科专业想要获得国外高校的奖学金是相当困难的。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大学的文科毕业生背起行囊,前往经济之都北美或者历史文化之都欧洲去追寻人文学科的梦。因为人文学科的学生是需要不断经历、积累和感悟的。
2、经济学类
国际注册会计师、精算师、金融工程师、保荐人等等这些字眼无一不是商业精英以及高额薪水的代名词。虽然我们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暴风雨洗礼,但金融从业人员的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依然被广泛看好,华尔街商业精英的.形象依然被人向往。近几年来,经济学类,尤其是旗下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的报考热度和关注度持续高涨,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机会也是非常多。
3、管理学类
管理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等。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相似,一些比较创新的前沿的研究手段和理论基本都产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注重向高校中的管理学专业人士咨询管理策略和方法,这也就为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发展的机遇。
4、新闻传播学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数字电视、互连网和手机平台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国内外交流性质,因此拥有世界知名大学研究学位、一流英语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备受业界青睐。近几年,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国内新闻、影视、广告等传播与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大众传媒类专业各级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市场需求成倍增长。
二、德国留学各专业就业方向
1、机械工程
虽然在德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规模上和占据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上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但是机械制造业企业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两个行业,机械制造作为德国传统制造工业,为德国获得过无数的荣誉,目前在世界上也一直保持同行业领先地位。企业规模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我们希望毕业后能够通过工作移民德国的同学来说,机会要大于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此专业不管是目前还是将来,都会有一个极好的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专业深受学生欢迎,对于在国内理工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学起来会很轻松。
2、汽车工程
提起汽车,德国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欧宝,想必这些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没有人会陌生吧,无愧被人们称为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80多万人直接参与汽车生产,大约有近500万人就业于与此行业相关的各种岗位上,占据德国就业人口的1/4,目前大部分德国车企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
3、德国语言学
这个专业,是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就读学生最多的专业,学起来相比较其他专业相对容易,对于国内文科类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专业,通过对德国的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了解德国和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因为德国的文科还都要搭配1—2门选修专业,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理工科方面的。所以在将来的就业面会很广。将来可从事教师、翻译等职业,也可进入政府国际机构、服务行业、事业单位等就职。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3  1.建筑专业
德国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的典范之一,世界一流的建筑设计机构:如BRT、ARCHITECS事务所、GMP建筑事务所每年都会从德国高校吸收建筑专业人才。在国内,不断崛起的房地产业也急需建筑方面的专业人才。
2.材料工程专业
现代技术提供了无数可用的材料:金属,如铁和非铁金属,半导体;非金属无机材料,如陶器材料,玻璃,无机黏合剂及有机材料,如塑料和橡胶。还有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复合材料。
材料学的学习以对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基础。材料工程学的教育就是介绍原料之间,生产/制造工艺,材料结构/特性和它们的应用之间的联系。德国纽伦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都非常的有名。
3.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所研究的领域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仅是机械意义本身,还包括所有类型的运载工具、交通技术、公用设施技术、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技术)、核反应技术等,以及精密仪器技术所制造的产品(各类电器和电子仪器)。
4.经济学类专业
国际注册会计师、精算师、金融工程师、保荐人……这些字眼无一不是商业精英以及高额薪水的代名词。
德国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其大学的经济类专业不可小觑。学生本科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出国深造,可以依托国外健全专业的资本市场增加自己的实战能力,同时世界知名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更欢迎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5.新闻传播学专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数字电视、互连网和手机平台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相比国内的传媒专业教育,国外的传媒教育具有历史悠久、专业设置齐全、研发实力雄厚、国际化氛围浓厚等诸多优势。
德国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选修“通识课”积极性很高。在德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在各大报社做编辑或者文案,或者可以从事新媒体方面和德语相关的工作。
德国留学优势
1.留学门槛低
德国大学录取程序中对语言的要求相对是比较低的,不像去美国或英国,要先考托福、gre或雅思之类。德国是先凭你一定的德语学时(一般在800至1000学时)证明就可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德国之后再过大学真正的语言关德语主要难在入门和语法上,而后者正是中国学生的`长项。一般中国学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在两年内通过德国大学的语言考试。
2.上大学基本免费
德国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不但学费全免,就连杂费(德国称之为注册费)也很少,通常每学期100欧元左右(约合1000元人民币)。这对于经济上不富裕、但又渴望出国镀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诱惑。虽然从20xx年起不少德国大学开始征收超学期学费,但主要是针对长期赖在校园里不肯毕业的学生,而中国学生基本上可以在规定学制内(通常为12-13个学期)完成学业,因此无需为此担忧。
3.专业优势明显
德国高校专业设置齐全,尤其在机械、电子、信息、环境、自然科学、经济、文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医学、法学、地质等学科领域享誉世界。
4.毕业后多种选择
德国的教育水平,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同时随着德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其学位制度也和其他西方国家保持一致。在德国毕业后,同学们可以选择继续去其他国家深造更高学位。
德国留学专业选择原则
1.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吸引人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关键所在,如果兴趣不在,考虑再多也是枉费心机,再好的专业孩子也不会用心去学,更谈不上有所成就了。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只有对某专业有浓厚兴趣,才能在该专业不断钻研,也更利于其学得轻松而有效率,从而易于获得成功。还有就是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衡量自己能力,恰恰很多学生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盲目听从家长或者其他人的意见。事实上,留学与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了解自己。通过分析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资源与限制等方面,从而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2.就业前景
不同专业学习难度和就业宽度分析。知道了今后几年的热门专业后,我们也要认真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又拥有宽口径就业前景的专业。在德国,机械制造无可厚非是最具优势的专业,德国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从投入的科研经费中即有清晰体现。亚琛工大参与研究的新型发动机被应用在空客A380上,打破了人们对于大型客机速度的固有想法;达姆施塔特大学新研发的汽车新能源利用系统使未来的汽车不依靠传统能源就能飞驰在路上,有效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慕尼黑工大设计的全新宝马概念汽车在人们眼里就是天外来客。在德国高校学习机械制造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在各行业中也都有独特建树。德国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历来都是国内外各大中型企业最抢手的资源,因为总所周知:获得了在德国学习过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就意味着获得了公司最稳定的基石,也注定能赢得未来。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4 一、机械专业
在这个专业中,表现秀的是亚琛工大,专业提供的硬件设备齐全,而且在教学领域注重实践的作用,基本上每学期都会为大家安排实习的机会,能够将专业技能进行实践。
根据调查,亚琛工大的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在HR中认可度非常高,在就业方面有保障,当然留学生们对这门专业的满意度也是非常高的。
二、法律专业
慕大的法律,在德国是当之无愧的1,教学的本土化色彩比较强,是以本国的法律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对法律进行解释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法律领域的知识,并且解决问题。
当然慕大不仅法律优秀,其他专业也很不错,在德国的综合实力排名仅次于慕工大,学校内一共有18所学院,设置有超过100个研究所,科研实力强大,支撑着学校的发展。
三、BWL专业
全称是企业经济学,在德国,曼海姆大学是这个专业领域的1,学校综合实力强,入学的门槛也高,申请者必须要达到GPA3.5分的成绩,才拥有递交申请的资格。
而实习经历、专业领域的参赛经历等,还可以为大家加分,但要想均分和背景都非常优秀,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计算机专业
德国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慕工大,学院内配有专业的机房,并且还有智能研究机构,各项硬件提供完善,可以帮助大家接触到更多更高科技的领域,提升综合实力。
慕工大是TU9的成员之一,而且是里面的工科类大学,作为一所工业大学,他在其他的工科领域的表现也是非常优秀的,还接受着德国“未来计划”的资助。
2.德国留学要注意的误区
1、一定需要学德语才能去德国
德国留学的学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群:高中、高中应届毕业生、大学在读生、大学毕业生。德国院校多为德语授课,但这四个阶段的学校中每个阶段都有英文授课的院校可供学生们选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德国的商学院、英文专业、商科类专业在学生读硕士的时候英文授课的学校反倒更多一些。所以德语学习其实也没有那么让人头大和不被接受,如果是申请了英文授课,学生只要有时间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学一些德语作为生活用语还是不错的。
2、德福考16分之后再考虑留学
德国留学有个让人不知所措的,甚至让学生闻风丧胆的APS留德审核要首先面对。
其实APS也没有那么可怕,留学顾问会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规划出不同的留学方案的,如果真的跟自己较劲非等考出来16分之后再开始做其他的留学手续真的就太晚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等德福考出来再准备留学,那也许留学就是毕业几年以后的事了。一般会建议学生到德国进专业之前可以先在语言班学德语过度和适应一段时间,所以学生完全没有必要等德福成绩出来后才开始办理留学手续的,外语学习要贯穿整个留学始终,哪怕是将来已经进入专业的学生了。
3、德国留学不好毕业
早期留学的学生到了德国光是语言就要读很久,然后才能进入专业开始学习的,一至两年的德语学习是非常正常的,加上德国本硕连读起码也要5年甚至6年的时间才能学成,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德国毕业似乎不那么容易了。
按照新的教育体制,德国的研究生学制多为2年或1.5年,政府给学习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再追加2年的修完学分的时间,当然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的话也是可以提前修完既定学分提前进入论文答辩流程拿到文凭的。所以家长和学生可以不用担心德国不能毕业的问题了。
4、德国留学申请难
近几年,特别是从前年开始,想去德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增长的趋势也是大踏步的在攀升。
在德国大学不扩招且外国留学生名额有限的前提下,自然申请到德国学习位置的难度较之从前是加大了。APS、外语要求、GPA等都是马虎不得的,不管竞争有多么激烈,只要你保持一颗不变的求学的初心并在我们专业的指导下最后一定不会再是申请难或是不录取之类的悲剧的,我们所有的老师也会尽全力帮助每一位有留学梦想的学生达成这一目标的。
5、德国大学没有名气
德国公立院校的文凭是在国际上认可度、含金量、回国做认证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些学校所在的城市因为不被大家了解、没听过就感觉没有名气。
其实德国的院校教育均等,没有哪个学校一定好于哪个学校,是各有所长的。相对而言,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国内若只是一般,也不建议盲目的追求所谓“知名院校”了,因为德国的教育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所以made in Germany才能举世闻名。留学德国没有必要盲目跟风,极好的院校就是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并且学好知识、掌握到本领学成回国!
6、背景一般就不能申请好学校
德国对学生背景、学习能力的看重导致有个别的学校,如TU9学校中的卡尔斯鲁尔工业大学院基本上长年保持着非211院校的学生且成绩一般的一概不录的稳定记录。但只要学生专业特别好、综合能力强,反倒是不用担心因院校背景而无力竞争到相关专业的热门学校了。德国留学对于国内的学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学生肯努力、成绩还可以、也真正想求学,并顺利的通过APS留德审核的学生,按照顾问老师给推荐的适合于自己的院校去德国留学就是很好的结果了。当你们真正到了德国、进入院校开始学习后就会发现,你所在的学校就是德国很好很好的大学了。
3.留学德国生活常识
1、住宿
首先需要安排好自己的住宿,德国的高校内,提供宿舍的数量很少,所以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出去租房子,这个方式其实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
因为大家可以更加亲密的与当地的环境进行交流,并且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本地人,不管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与他人交流的技巧,都是很有帮助的。
2、出行
对学生来说,公共出行是最常见的,不管是地铁还是公交,大家都可以凭借学生的身份享受折扣优惠,不过前提是大家办理了交通卡,这是很有必要的。
更节省一点的方法是自己骑车上下课,拥有一辆二手的自行车,是非常方便的;而个人预算比较充足的话,还可以考虑开车代步,虽然支出会变多,但是会更方便。
3、做饭
一天三顿饭,可能还会加上宵夜,新生大都会选择食堂,方便而且安全,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对周边的环境不熟悉,而且餐馆内的价位会比较高。
而当大家熟悉了附近的环境之后,可能会更倾向于自己做饭,前往露天卖场购买新鲜的食材,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不过大家做饭要尽量避免炒菜,因为可能会触发报警器。
4、预约
为了提高效率,这里很多事情,都是采用预约制的,大家在前往之前,需要先打电话进行实践的确认,以免白跑一趟,大多数的情况下,没有预约是不会提供服务的。
这里主要说一说看病的预约,大家如果不是紧急情况,至少要提前一天打电话进行确认,一般全科医生的预约时间会相对短一些。
德国留学比较好的专业5 热门专业
1、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紧缺,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推荐院校: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汉诺威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等。
2、建筑学
建筑学作为建筑行业中最大的一个学科门类,其重要地位一直颇受重视。其中,建筑学专业中的几个分支,像市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的需求量更是大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一直都很抢手。
推荐院校: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等等。
3、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涵盖面广,包括硬件、软件。踏入这个行业就知道这个领域的广泛性。挑战与机遇并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加入并为之付出努力的行业。
推荐院校:杜伊斯堡-艾森大学、开姆尼茨工业大学、锡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汉诺威大学等等。
4、生物医学工程
如今医学十分发达,医疗器械也在更新换代,而要研制出更为先进的医疗器械,就离不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推荐院校:安哈尔特大学、伊尔姆瑙理工大学、波鸿大学、汉堡大学、美因茨大学等等。
5、工业设计
广告和包装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优秀的广告和包装设计将为企业和商家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能欣赏到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广告和美轮美奂的包装设计,也不失为很大的一种享受。
推荐院校:柏林艺术大学、乌尔姆大学、汉堡造型艺术大学、包豪斯魏玛大学、富特旺根艺术大学等等。
6、工商管理硕士
纵观世界来看,读MBA的学生越来越年轻化,通过读MBA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领域。工商管理专业一门基础宽的学科,范围比较广。
推荐院校:柏林大学、达姆施塔特大学、雷根斯堡大学、安哈尔特大学、基尔大学等等。
7、经济学
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其国内大学十分注重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推荐院校:德累斯顿技术大学、波鸿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马尔堡大学,锡根大学等等。
8、信息专业
通信产业已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德国电信、西门子集团需要大量的通信信息专业人才来扩张他们的全球战略,因此选择德国大学的通讯信息专业,毕业后无论是留在德国还是回国,就业前景都十分看好。
推荐院校: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布伦瑞克技术大学、凯泽斯劳特技术大学、明斯特大学、柏林经济技术大学等等。
9、法学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法典是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典的参考依据。我国也是大陆法系国家,所以在国内学习法学的学生,去德国进修十分有好处。
推荐院校: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科隆大学、基尔大学、拜罗伊特大学等。
留学优势
一、气候宜居
有一条著名的河流——莱茵河,降雨十分充足,四季的温度起伏变化不是很大,大多数城市冬季都不会非常寒冷。
注重环境保护,社区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国内建有古老的博物馆、文化展览厅,绿化率较高。
二、含金量高
不是一般的高,讲究“宽进严出”,大学的教学风格非常鲜明,强调和始终追求严谨,既能遵循传统精神,又不会刻意保守,随时都愿意作出新的调整,广泛吸纳各方建议,争取授课价值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状态。
作为班上一员,会不自主地愿意养成自习的习惯,身边都是一群脚踏实地的有志青年,要想真正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就需要踊跃和师生探讨,有一股钻研的劲儿。
生活费和国内相较而言,只会更高,但大多数院校都不收取学费,这会在经济成本上节约好大一笔,要交少量的注册费,即课程费基本免费,师资力量确是顶尖级别,无疑有很高的性价比。
课堂守时是起码的原则,上课节奏不会很快,但每一步都会走得扎实。
如果坚持积极发言,长期下来,能够拥有独特的思辨思维与宝贵的批判精神。
三、实战训练
与周边乃至全世界的知名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建立联系,每年合作的方案在不断跟进、调整,逐渐趋于完美。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提倡他们认真对待工作,勇于参加各类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活动。
四、打工方便
允许同学们做一些兼职,校方后勤部门每学期也会安排部分勤工俭学的名额,分配到校内各个部,协助老师完成本职任务,如宣传制作海报、官方网站更新维护、会议教室笔录与摄影等。
如果想获得更高的薪酬收入,通常需要去外边找适合自己的,除了带薪实习项目,还可以根据特长主动毛遂自荐,如德语翻译等。
以上的信息是否解决了您的疑问?如果您还有任何关于留学的问题,我们的官方网站上有更多专业的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资料供您参考,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专家咨询服务。让我们一同助您迈向全球顶尖学府的大门。祝您留学申请成功!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