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伦敦大学考古学者专业介绍 基本介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伦敦大学考古学者专业介绍 基本介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伦敦大学考古学者专业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011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唯一一所研究亚洲与非洲...

06月10日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唯一一所研究亚洲与非洲的学府》由liuxue86.com报道。

学院概况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是著名的伦敦大学的一部分,是英国最早开设大学预科(1985年)的学院核嫌。SOAS最早创立于1916年,被授予皇家特许状,1938年改名为亚洲和非洲研究学院。

表示改拆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非常独特,是英国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亚洲、非洲、近东和中东的高等教育学院,是全世界同等类型院校中最大的一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大约3200名学生在亚非学院学习,另外一有1000名学生在世界各地学习SOAS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

在2001年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评估中,亚非学院的科研工作在英国大学中名列前茅,15个系中的10个获得了最高分5分和5*。在东方和非洲研究领域里,SOAS的科教人员奋斗在研究工作的最前线。学校的图书馆是亚洲和非洲学者的国际资源中心。

SOAS还拥有两座著名的美术馆。文莱美术馆是在1995年得到文莱苏丹达鲁萨勒姆的慷慨捐赠后兴建的。其中一个馆展出来自或反映亚洲和非洲的作品。珀西瓦尔大卫中国艺术基金收藏了大约1700件中国陶瓷,拥有一个收藏有关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书籍的图书馆。

专业介绍

SOAS学院是在欧洲建立的专门从事东方和非洲文化、艺术、交流等课题研究的中心。学院设文、法、音乐(人种音乐学)、地理、经济学和政治学五个学部,13个系。它们是:印度学和南亚近代语言及文学;东南亚和岛屿语言及文化;近代和中东语言及文化;非洲语言及文化;语音学和语言学;历史;法律;人类学和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艺术和考古。6个区域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近东和中东研究;非洲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还有音乐研究中心、宗教和哲学研究中心。

推荐专业

人类学、御睁东南亚研究、艺术、法学、中东和非洲研究、音乐。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唯一一所研究亚洲与非洲的学府

历史研究(英国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著图书)...

《历史研究》是2010年1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阿诺德・汤因比 。

相关评论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学家该做的工作后得出的奇怪成果。是一个普通历史学家很难做到,普通哲学家也很难做到,但汤因比做到了的伟大工程。 汤因比写这本书的视野极其开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野。有趣的是,汤因比写这本书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开始呢。在那个时代汤因比就已经具备了这样巨观的历史眼界,我们不得不深表钦佩。写这本书的汤因比,胸怀天下、眼观四海。数千年时光加全世界的巨大空间在他的笔下,如积木、拼图一样,信手拈来,完全不按历史的时间顺序编排。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一本简单的讲历史的书,这是一本借助全人类现有历史作题材思考人类命运的书,是一本思考人类未来的书。 汤因比思考人类历史和未来命运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文明。这是一个视角很独特的着眼点。也是一个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着眼点。亨廷顿的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也是以文明为单位来审视历史并预测未来,不知道是某种不谋而合还是一种有意识的借鉴。这种以文明为单位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论通常被称为文明形态史观。 汤因比把世界主要国家按照文明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每一个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过程思考了文明的共性规律。把这个世界上先后存在过的所有人类文明归结为30余种文明形态,其中有七种独立文明和其他从属于这些独立文明的卫星文明。并根据这些文明的共同特征归纳了三个主要模式,分别是希腊模式(文化统一,政治分裂的模式)、中国模式(统一为主夹杂分裂的大一统模式)和犹太模式(有可辨识的统一文化却没有政治实体的离散型模式)。其中,汤因比断言,多数文明的早期历史比较符合希腊模式,而文明的晚期则比较符合中国模式。犹太模式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明模式。由此汤因比建立了一个“希腊—中国”式的文明模型。 在思考文明起源这个问题的时候,汤因比首先否定了种族主义的种族决定论观点,得出一个结论文明的起源与种族无关。接着又下了一个特别结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锤炼出文明的火花。这是此前的很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相反的结论。此前的很多哲学家认为文明应该出现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因为环境优越,才有闲暇时间进行文明的探索。且不论这个结论是否绝对正确,但是至少这个结论比简单的闲暇产生文明前进了一大步。 汤因比思考文明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思考文明的衰落,藉以思考未来的人类命运。汤因比看来,文明一旦衰落,通常会有三种出路,大一统帝国、大一统教会和蛮族的英雄时代。大一统帝国是汤因比着力批判的一种形式,他认为大一统帝国是一种很坏的东西,是寒冬来临前的小阳春,能够扼杀文明的创造力。但汤因比赞扬了大一统教会,尽管承认宗教存在问题,但汤因比对于产生一个高级宗教颇有信心。他相信随着文明的不断衰落,宗教的战车却可以不断挺进,因为宗教是一种精神活动。至于蛮族的英雄时代,汤因比同样报之以鄙视,他相信蛮族本身是有活力的,但是一旦他们成功的击败了更先进的文明,就会马上腐化变质,道德败坏。甚至比他们征服的文明退化的还要迅速。 汤因比的历史观已经在有意识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尽可能规避国家情感在历史写作中的影响,尽管读者仍然能在其行文中看到一点点西方中心主义的些微影响。作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在西方文明仍然如日中天的时代里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进步。 尽管目前主流史学界对汤因比的评价并不高,尽管汤因比在解读文明的历史之余所做的很多预测式的结论未必准确,甚至可能过于一厢情愿,但我仍然坚信,这本书所使用的很多属于方法论的东西是不朽的。这本书连同由这本书所提出的方法论将注定是一个史学界的里程碑,未来的历史学发展也许会证明这一点。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汤因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他经常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诸多重大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被视为现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一位主要代表。

基本介绍

  • 书名 :历史研究
  • 作者 :(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 原版名称 :A Study of History
  • 译者 :郭小凌,王皖强
  • 类别 :历史
  • 页数 :955页
  • 出版社 :上海宽滑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1日
图书简介,内容简介,作者简介,作品目录,相关评论,

作者简介

阿诺尔德·J·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1921年他计画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

图书简介

《历史研究》是英国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著图书。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册)》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历史学是英国大学的传统王牌专业

历史学 是英国大学的传统王牌专业,虽然近些年来,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亚洲学生更愿意选择更实用的商科或者金融,历史学专业表面看起来显得那么不实用,但是恰恰因为这种曲高羡岁灶和寡,使得历史学在英国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而社会对于那些选择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和教授,也多少会高看一些,认为是真正的学者。

英国的历史学专业下设很多分支学科,分的非常详细,就业方面,毕业于大历史专业的学生,既可以选择进入高校担任研究与教学职位,也可以去中学教授历史,同样可以进入博物馆、艺术馆甚至艺术品市场从事商业类工作,所以这个学科的就业前景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无处可依,相反冷门专业的就业率反而远远高于那些大热专业。

历史专业的研究式和博士课程也很多,不再赘述。 Glasgow University 位于苏格兰,英国第三大城市Glasgow。苏格兰地区其实是英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这一点从苏格兰地区大学之多和大学历史之古老可以看出来,其教育体制与英格兰和威尔士都不太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值得强调的是,2012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历史系启动了名为“跨越大陆分水岭”(Bridging the Continental Divide)的项目,负责翻译、扫描苏格兰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诗歌选集《苏格兰诗集:荣光时代》(DelitiaePoetarumScotorum:hujusaeviillustrium)中的部分章节,并将建立网站,在线呈现拉丁诗文及相关翻译。此外,公众朗读会也将在苏格兰各个地区举行,力求在普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让大众接触、了解到这本苏格兰文学巨著。据悉,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委员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为该项目注资40余万英镑。

在欧洲,拉丁语与特定的宗教神权、世俗政权交融在一起。对此,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历史系学者解释道,“17世纪,拉丁语在苏格兰应用较为普遍;到了18世纪,拉丁语使用范围虽有所缩小,但其仍被苏格兰学术界及精英阶层广泛使用。除了频繁出现在雀毁法律公文及高校讲堂中,拉丁语以其特有的古典韵味及其蕴涵的宗教意义也吸引不同宗教、政治背景的作者使用拉丁语创作文学作品,这与后宗教改革时代(post-Reformation era)的新教教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外,探索这本诗集在宗教信仰单一的苏格兰社会诞生的原因也是各界开展研究的方向。”

《苏格兰诗集:荣光时代》一书有1272页,于163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该诗集系统地介绍了詹姆士一世时期,苏格兰宗教、政治、文化、道德等兄扮方面的发展状况,被视为苏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拉丁文书籍之一,堪称苏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然而,该书却如同“迷失了的大陆”(lost continent),长久被人遗忘。对此,该项目负责人、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历史系讲师史蒂芬雷德(Steven Reid)博士表示,正如项目名称所指,这次翻译《苏格兰诗集:荣光时代》一书或许可以桥接这片大陆,为今人提供一个重新认识17―18世纪苏格兰社会文化的窗口,特别是加强今人对苏格兰拉丁文学作品的关注。

Leicester University. 英国综合排名前20的大学,强项在生命科学,经社,商科,传媒和考古等。Leicester大学的考古专业曾被评为英国第一。历史专业有MA History 和Mphil History, 其中Mhpil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后在本校读博(PhD History)。Leicester University位于英格兰中部独具英国特色的大学城Leicester,距离伦敦1个小时的车程左右,距离Loughborough仅半小时之隔。

作品目录

目录序言 第一部:历史形态 第一章 历史思想的相对性 第二章 历史研究的领域 第三章 某些术语的定义 第四章 需要对人类事务进行全面研究 第五章 过渡的社会 第六章 文明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 希腊模式与中国模式 第八章 犹太模式 第九章 对各个文明的考察 第二部:文明的起源 第十章 关于各文明起源的性质 第十一章 文明源于种族吗? 第十二章 文明源于环境吗? 第十三章 挑战和应战 第十四章 卓越出自艰辛 第十五章 艰苦环境的 *** 第十六章 惩罚的 *** 第十七章 流产的文明 第三部:文明的成长 第十八章 成长停滞的一些例子 第十九章 成长的标准 第四部:文明的衰落 第二十章 决定论可信吗? 第二十一章 模仿的机械性 第二十二章 角色的转换 第二十三章 雅典和威尼斯:短暂的自我崇拜 第二十四章 东罗马帝国:对一种短命制度的崇拜 第二十五章 大卫和歌利亚:对一种暂时性技术的崇拜 第二十六章 罗马教廷:对胜利的陶醉 第五部:文明的解体 第二十七章 社会解体的性质和征象 第二十八章 内部的无产者 第二十九章 外部的无产者 第三十章 灵魂的分裂 第三十一章 解体的挑战 第六部:大一统国家 第三十二章 大一统国家:目的还是手段? 第三十三章 传导与和平所带来的好处 第三十四章 沟通 第三十五章 语文与文字 第三十六章 首都 第三十七章 文官制度 第三十八章 未来是否会有大一统国家? 第七部:大一统教会 第三十九章 毒瘤还是蝶蛹? 第四十章 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 第四十一章 宗教是社会对幻象的回应,还是对实在的回应? 第八部:英雄时代 第四十二章 蛮族的历史 第四十三章 幻象与事实 第九部: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 第四十四章 同时代文明的相互接触 第四十五章 现代的西方和俄国 第四十六章 现代的西方和东亚 第四十七章 世界与亚历山大以后的希腊社会的接触 第四十八章 同时代文明相互接触的社会后果 第四十九章 同时代文明相互接触的心理后果 第十部: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第五十章 制度法律和哲学的复兴 第五一章 语言文学和视觉的复兴 第五二章 宗教的复兴 第十一部:为什么研究历史? 第五十三章 历史思想的性质 第五十四章 行动中的历史学家 地图 大事年表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已为读者所熟悉,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已出版的 《历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撑作者论点的大量历史例证,保留了更多细节。同时,作为第一部插图本,配合文字说明的各个插图(总计90幅彩图,400多幅黑白串文图)赋予了本书新的内容。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递大量文字所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汤因比在本书中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在这一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学知识和哲学睿智为读者带来了吸收知识和进行思考的快乐。 历史研究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及其鸿篇巨制《历史研究》早已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众多心仪者望而却步。汤因比在去世前,根据当时史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改写了这一巨著,将其压缩为一卷,于1972年由泰晤士·哈德森公司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其1995年重印熬,翻译出版了这一享誉于世的著作。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慎哪腊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人类这个时代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 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缓氏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巨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一卷本《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与十二卷本以及D·C·索麦维尔的节录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出过三卷中译本)相比,篇幅当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读,这大大方便了读者。另外,虽说也是一部节录本,但与索麦维尔的版本不同,这一版本不仅是汤因比亲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撑其观点的历史例证以及更多的细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一大十六开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图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图、地图、图表和九十幅彩图。制作精美的彩图和丰富的串文图、地图以及图表,配有恰到好处的详细说明文字,赋予了该书新的内容和形式。诚如汤因比所言:“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递大量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 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能帮我介绍一下 剑桥大学 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吗? ...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81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剑桥大学还是英国的名校联盟“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现任校长是艾利森·理查德。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有20多所教堂。
校徽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35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学院在14和15世纪陆续建立。
剑桥大学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剑桥大学有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1,000余名,另外还有1,000余名访问学者。剑桥大学共有学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来自其它大学,研究生中42%是国外留学生,女生占36%。大学校长为女王丈夫菲历普亲王(他同时兼任牛津大学校长),设一名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剑桥大学的学生参与多种业余活动,其中划船是最流行的体育运动,剑桥大学各学院间经常比赛,而且剑桥大学每年都会与牛津大学举行划船比赛。各学院间还举行其他各种体育比赛,包括橄榄球、板球、国际象棋等。
该大学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九。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剑桥大学实际上只是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各学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统一的剑桥大学章程,该章程是由大学的立法结构起草通过的,每年还会修订。剑桥大学只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而招收学生的具体标准则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并自行招生。
剑桥的35个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枣碧悄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这些学院建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就像它们的建筑一样各具特色,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独立的个性。

大学与学院虽相辅相成,却是不同的实体,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而学院则为私有,自谋生路,自负盈亏。大学负责研究生的,而学院则负责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则由大学统一规划。所有学生的教学是由大学负责的,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每年年底,大学按照各学院本科生的成绩,按一定规则打分,把学院凳渣排队,促使学院之间相互竞争。�
剑桥大学的校长是由学校参议院选举产生的,一般都由社会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担任。校长一职是象征性的,校长很少介入大学事务,一般只负责颁发荣誉学慧陪位和出席学校的各种庆典等,虽然他也可以给副校长和大学管理人员提供建议。真正负责大学日常事务的是副校长,由大学会议(Council)提名,剑桥摄政院(Regent House)投票任命。副校长下面还有多位助理副校长,负责专门的领域,协助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摄政院是大学最高立法与权力机关,由各学院的教职人员组成,有大约3,000名成员。他们可以制订或修改学校规章、章程,投票任命副校长、大学会议成员、颁发学位和荣誉学位。决策的制定分两种:第一种是较简单、意见同意的动议(如任命校长和大学人员),一般都由大学会议提出,发表在剑桥校刊上发表公告,如果在10天内没有一定数目的摄政院成员反对,就算通过。而如果是由大学会议以外人士提出的比较复杂、重大的动议,则也是由提案人先将动议发表在校刊上,然后举行公开辩论,最后在提案人考虑过所有意见后,建议摄政院修改提案,然后再发表在校刊上,如10天内无一定数目的摄政院成员反对就算通过。但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成员认为有必要,则摄政院需举行投票。投票是通过邮寄方式完成的。当摄政院召开会议时由校长主持,如果校长不在则由副校长主持,如副校长也缺席则由其指定的某一学院院长主持。现在几乎所有的事务都不必开会就可解决,但每年6月份必须召开4次会议,核准学位的颁发。此外如果剑桥大学需要颁发荣誉学位之前摄政院也需开会表决。
剑桥大学参议院曾经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是目前唯一的职责是选举校长。参议院成员包括所有获得剑桥大学硕士以上学位的学生或教授。
大学会议全称参议院会议,负责日常行政工作,成员共21人,包括校长(但一般不出席)、副校长和19名由选举产生的成员。19人包括4名学院院长代表、4名教授代表、8名来自摄政院的其他成员和3名学生代表(其中至少有1名是研究生)。前三类成员由摄政院选举产生,学生代表则由学生选举产生。 [编辑本段]【课程设置】  一般来说,英国的学制要比美国的短。剑桥大学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学士学位;上完四年,下来就是硕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学士学位后就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再交论文,直接申请硕士学位。所以严格说来,剑桥大学没有真正的硕士,硕士学位只是一个过渡。副博士是剑桥和牛津的一个稍具特色的学位,因专业不同,一般是两年,授课一年,论文一年,(经济系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如果课程的考试成绩(一般是四门课)超过65分,就可直接转为博士,再读两年就可获得博士学位。副博士和硕士的区别有三个: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两年时间是可以计算到博士的时间,而从硕士直读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其二,如果你的最终成绩在65分以上,学校可以为你提供开放的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如两年),你随时可去上学,再继续你的博士学业;其三,剑桥规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学校根据你的论文质量和工作业绩,可授你博士学位,而硕士则无此殊荣。但由此途径得到博士学位是不太容易的。 [编辑本段]【学费】  文科和数学每年约8,000英镑,科学音乐建筑地理约9,300英镑。另付学院费,本科生约3,670英镑,研究生约1,676英镑。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建筑和艺术史系;古希腊和罗马语言文学系;神学系;英语系;现代和中古语言学系;音乐系;东方系;经济系;教育系;历史系;法律系;哲学系;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地球科学地理系;工程系;数学系;物理化学系;考古和人类学系;医药医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土地经济系;管理系;生物系 [编辑本段]【学校历史】  12世纪,圣芳济修士、黑袍修士和卡莫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镇由此诞生。
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市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有一段时间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份人来到了剑桥镇。 离开,重建,这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莱比锡大学也是一部份人从布拉格大学分裂出来后创建的。可为什么将这所大学建在剑桥,而不是在北汉普顿或斯坦福德呢?它们也是繁华的市镇,也有牛津的大学生住在那里。为什么不是在伦敦呢?或在一座林肯这样的主教座堂城市呢?当时那里已经有一所主教教堂学校了。
尽管在剑桥创建大学的情况模糊不清,根据记载:面对怀疑的市民,一群教师和大学生成功地争取到了王室和教会的保护,这是不稳定时代的基本条件。最迟1225年左右,剑桥的教师们就从他们当中选出了一位校长,他的权力得到了亨利三世国王的批准,大学的自主管理就由此而来。不久之后,1233年,格雷戈尔九世教皇也批准了,这种教会特权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受到,说起这一点,剑桥的大学档案员伊丽莎白·丽德哈姆-格林洋洋自得(“剑桥经常后于牛津起步但总是先于牛津完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亨利希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
跟牛津一样,剑桥的这所大学一开始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讲课和生活,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住在旅舍(hostel)里,由店主负责监督。1280年,在这种私人旅舍被有着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学院取代之前,全城已经有34家这种大学生公寓了,捐款能保证学院的持久性和独立性。
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创办了剑桥的第一所学院,彼得豪斯学院。直到学院章程它依照的都是比牛津的它早20年的主教学院、默顿学院的模式。彼得豪斯学院设有一位院长和十四名院士,两位大长老负责每天的礼拜,两名财务主任负责财务管理,一位募捐负责人,能付得起钱的时候就还请有一名门房。除去二、三名贫困学,这是一个获得学位者的群体,一个高级大学生机构,按照的是巴黎索邦学院的模式。直到爱德华二世创建的国王学院,才在14世纪初期形成了指导性方案:以学院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集体。人们称那些学生为国王的孩子们,他们确实还是孩子,入学年龄:14岁左右。
当时上大学的都有些什么人呢?首先,主要是小地主和城市的上层社会将他们的儿子们送来剑桥,贵族和乡绅比较少。中世纪早期学生的生活环境像修道院一样严厉、贫穷。经常是只有神学博士,即获得博士学位的神学家,有权得到一个自己的房间。其他的所有院士都跟一组大学生同居一室――圣约翰学院规定:“一张床上不超过二人,除非他们不满14岁。”清晨和晚上必须做礼拜,坐在简陋冰冷、地面铺着干草的教室里听讲座、进行辩论。没有体育活动和有组织的业余时间。惟一的调剂:城里的小酒馆和夫人们。早在1342年就有人对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们时兴的越轨表示不满了:“光头本是他们的地位的标志,他们蔑视这一标志,女人似地将头发长长地披在肩头,或者烫成卷发、涂脂抹粉(……)他们穿毛领长袍、红绿色格子的鞋,围很长的真丝围巾,他们手指上戴着戒指,腰缠又宽又贵、嵌有人物和黄金的腰带,腰带上挂着剑似的刀子。”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蜕变学习。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伦敦大学考古学者专业介绍 基本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