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对于大学专业比较关注的小伙伴们一定非常关心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介绍,今天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创建于1992年, 2002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组建法学院。现是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是省级卓越法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设有贵州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中心、贵州省法律援助贵州师漏亏范大学工作站;贵州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挂靠法学院。
中文名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创办时间
1992年5月
校训
公平与竞争,学术与良知
所属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
类别
公立大学
办学历史专业设置硕士教育承担科研发表论文地图信息TA说参考资料
办学历史
[1]学院现有一支政治素质高、职称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科队伍。专任教师中有省核心专家1人,教授及副教授2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6人,学科队伍整体优化。
[1]学院注重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术科研意识。承担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8项。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在法律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教材等33部,在《中国法学》《法学杂志》《法律与政治》《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
[1]学院充分开拓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学院现已形成以全日制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成人继续教育共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1]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20人、硕士研究生44人。建院以来,累计行搜弯培养全日制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140人。本科生授学位率98%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研究生授学位率100%,就业率100%,质量稳定,就业率高。2010年以来在校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平均过关率在75%以上,每年通过国家各级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9%。
[1]学院严格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质量”的要求,秉持“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办学理念,通过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社档闷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法律人才支撑。发扬学风活跃、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团结奋斗,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努力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崇高法律信仰、娴熟法律技能、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法律专业人才,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做出积极贡献。[2]
学院建立客座教授体系,聘请了全国多位著名法学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做兼职教授。
法学院总体办公面积500余平方米,图书资料室面积100平方米,拥有藏书4000余册及一批电子出版物。现设模拟法庭,电子阅览室、网络学习室、电子案例模拟教学演示室,可开展模拟审判、模拟仲裁等实践教学活动。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7个司法实务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法学院现有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和综合4个学科组;设有贵州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和贵州省法律援助贵州师范大学工作站;贵州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挂靠我院。
法学院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和基础,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稳定本科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成人继续教育。2003年以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000多名,成人教育学生300多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
法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17部,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教师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项,其中主持国家哲社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20多项。举办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六次,邀请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陈瑞华教授等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十多场。
法学院将秉持“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校训,努力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崇高法律信仰、娴熟法律技能、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做出积极贡献。

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

一、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

贵州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二、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 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瑮、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 贵州师范大学 ”,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橘虚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 厦门大学 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755人、研戚伍做究生32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位居贵州省高校前列。现有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79个本科专业,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4类共11项:一流专业项目5个(含培育项目1个)、一流课程项目2个、一流平台项目2个、一流师资项目2个, 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10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在职教职工2618人,其中师资1802人,师资中有教授310人、副教授647人,有545人具有博士学位、96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高衡人才18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2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18人(千层次人才13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5人、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奖6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23人(其中院士3人、“*”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17年6月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贵州省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省级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中国·贵阳大数据旅游研究(实训)基地”、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贵州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个院士工作站。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和《 贵州师范大学 报》等报纸刊物,其中,《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含课题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1项,全校科研经费近5.2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316项,出版学术著作339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46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阅览区域,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全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62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300余种,有中、外文电子图书157万余种册,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72个,自建本省特色数据库21个,数字资源总量达96.35个TB,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建设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学前教育专题室”、“幼儿园示范图书馆”等,免费开放服务。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美国、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贵州师范大学专业

贵州师范大学专业:

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特色:强调自然科粗昌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突出传统地理基础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重视提高地理师范技能的培养。

就业前景:胜任中等及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教学,满足各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也可为地理信息技术等公司输送优质生源。

2、贵州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既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保健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体育康复、健身概论、中华养生、运动营养、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体育健身活动中肢碰心、企事业单位等担任体育健身指导员、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3、贵州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管理学、信息存储与检索、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应用。

4、贵州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介绍

(金融与保险)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金融、保险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金融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分析保险案例,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历凳谈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财产保险、国际金融、人身保险、国际经济学、中央银行学、再保险等。

5、贵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指导课余运动训练、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进行体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规律,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田径、篮球、武术、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谁的法学比较好? - 百度...

您好,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都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省属高校。而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报考中的显示,
1)贵州师范大学:有8个学科入围,其中人文改州社科类下属学科有5个学科,3个理学学科入围;
2)贵州民族大学:有3个学科入围,其中人文社科类下属学科有3个学科入围;
而法学学门,在贵州仅有贵州大学入围学科评估中,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的法学学科都没有入围报告中。
而在有社会性质的评级体系中:
1)贵州师范大学:法学学门昌祥是B等级,法学专业是D+等级;
2)贵州民族大学:法学核迅蔽学门是B+等级,法学专业是C+等级;
所以仅仅是比较法学专业,贵州民族大学要好过贵州师范大学。
备注:所提供的数据和分析仅供参考。

贵州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等专业。 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

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巧返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历史沿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设有教育学系、国孝稿文学系、英语学系、数学系、史地科、理化科。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孝慎饥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蜕变学习。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