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柴达木职业学校药学专业 青海这三个学校中哪个好,进来看看!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柴达木职业学校药学专业 青海这三个学校中哪个好,进来看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对于大学专业一定都很关心,今天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柴达木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海大学最好专业排名

有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哪此、草业科学、藏医学、经济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海大学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清华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百所创新示范校。

截此缓昌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马玉寿、马晓岗、毛学荣、王舰、王建军、王纯莹、文绍敦、邓勇、达嘎、刘书杰、刘红星、刘青元、许存和、迟德钊、 李丽荣、李杰、杜德志、陈刚、张才俊、张登山、张永成、周青平、俞红贤、格日力、耿排力、唐道城 、铁生年、魏登邦、胡夏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青海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森扒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青海大学什么专业好

青海大学好的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藏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

拓展知识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铅穗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

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青海省着力推进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等相关的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联系紧密。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特色专业: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草业科学答激笑、经济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藏医学

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动物科学、林学、预防医学、中医学、会清含计学。

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艺、护理学、工程管理

北京除了农业职业还有没有有兽医专业的高职啊。 - ...

畜牧兽医系简介

畜牧兽医系创建于1960年,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职业教育能力体系”改革,获得农业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主干教学系部之一。分为高职和中专两个办学层次,设置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兽医兽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实验动物技术专业5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高校高职高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市“现代化标志专业”、“骨干特色专业”、“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畜牧兽医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教授4名,推广教授3名,副教授15名,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2名。5名教师被畜牧兽医类行业选为理事,双师型教师35名。李玉冰主讲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张孝和主讲的《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李志主讲的《宠物疾病诊治》课程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有11名教师担任了教育部、农业部21世纪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主编或编者,其中李志主编的《宠物疾病诊治》高职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李玉冰主编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杨久仙主编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获得了2007年度全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杨久仙获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近年来专业教师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专业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专业学术著作90多种,多数专业教师现在担任着行业或企业的技术厂长或技术顾问。

畜牧兽医系具有精良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习实训条件。拥有畜牧兽医类实验室35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PCR检测仪、傅立叶红外线检测仪、全自动定氮仪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和分析化验精良设备,在满足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生产、技术和科研服务。畜牧兽医系拥有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鸡厂、动物品种多样的综合畜牧场、动物医院、动物胚胎移植应用技术中心、现代化种禽繁育中心、动物医院、宠物驯养中心和兽药生产与检测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拥有三元绿荷、北京兽医生物慎碰兽药厂、北京爱牧家动物医院等门类齐全而稳定充足的动物医学、养殖业等实训基地,完全满足师生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

畜牧兽医系目前在校有全日制大中专学生 645名,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和实践锻炼学习,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由于畜牧兽医系各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社会用人单位喜爱,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毕业生就业率。

畜牧兽医系以“创一流”为目标,积极实践学院“开哗孝宏门、开放、开发”办学宗旨,“教育为社会服务,教学为求学者服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创新,积极适应北京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致力培养中高级技术型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专门人才。

畜牧兽医系专业设置

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人才职业性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兼顾人才发展的多向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体,立足北京,引领全国。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组成的素质优良,技术一流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100%。实验室拥有彩色B超、腹腔镜、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动物呼吸麻醉机等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分析仪器。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全国一流的教学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动物医院和产学研基地。2009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上获特等奖;长期以来,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受到社会好评。

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动物生理、动物解剖、动物内科、动物外科、动物产科、动物预防医学、动物寄生虫病、兽医法规、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动物卫生检验、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羊病防治、特种动物疾病防治等。在教学方法方面,动物医学专业大力倡导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课时占到了50%以上。毕业生的主要职业乱册能力为动物疾病临床诊断、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室化验、畜牧兽医管理等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方向为: 北京各区(县)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畜牧兽医科研院所实验室员岗位、动物性食品加工检验单位、宠物医院、养殖场、兽药营销等畜牧兽医相关岗位。动物医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为150名、2010届毕业生为200名,其就业率高达100%,动物医学专业班级人数一直为畜牧兽医系第一。

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和B级以上英语等级证书。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颁发的畜牧兽医类相关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动物检疫员、动物疾病防治员、实验室化验员、实验物饲养等多项专业资格证书之一。

招生对象:高职3年制(招收高中理科毕业生),五年一贯制为高职学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高职2年制(招收中专、中技及职高生)。

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主要培养和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能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动物诊疗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专业、历史悠远,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声誉。目前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学院的龙头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教师3名;全部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

专业所属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种禽繁育中心、畜牧兽医实训园。禽繁育中心位于校园东侧,由孵化场、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场、饲料厂四个生产单位构成。目前拥有祖代鸡3万套,位列全国第四;父母代种鸡20万套,华北地区位列第一;是一个综合实力位于全国20强的集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孵化、饲料为一体的系列化的产业集团。该中心能完成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化教学、顶岗实习及科研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北京市房山区动物疾控中心、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北京市平谷区动物疾控中心等。

专业招生对象:北京市高中理科毕业生。

主要开设课程:《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等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宠物养护》、《宠物美容》、《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动物群发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等。

人才规格:具有动物养护能力;疫病防治能力及牧场经营管理能力。通过考核,可获得劳动部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饲料化验员、培养基制作工、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

就业面向: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北京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四大领域:畜禽良种繁育领域、绿色畜禽养殖领域、动物疫病防治领域、宠物养护及美容领域。主要就业岗位是:畜禽养殖、宠物养护、宠物美容、饲料加工、饲料检验化验、动物疾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兽医化验。

宠物养护与疫病诊治专业

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宠物疫病防控、宠物医院管理及宠物临床诊断与治疗、保健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拥有专职任课教师8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6名,7名为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长年从事宠物门诊工作,理论和技能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实验仪器及设施齐全,拥有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X线诊断实验室、B型超声波诊断实验室、住院、手术室、化验实训室、学院动物医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北京伴侣动物医院、北京爱康动物医院、北京巴比堂动物医院、北京博爱动物医院、北京方庄伴侣动物医院;北京爱佳动物医院、良乡宝易康动物医院等。培训宠物疾病诊断及防治工种、宠物美容工、动物疫病检疫及预防工种、动物疾病实验室化验工种。

招生对象:北京市高中理科毕业生。

主要专业课:《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免疫学》、《宠物驯养》、《实验室诊断》、《宠物疾病治疗技术》、《宠物临床诊断》、《宠物影像技术》、《宠物繁殖技术》、《宠物传染病学》、《宠物内科》、《宠物外产科》、《宠物寄生虫学》、《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外科手术》、《中兽医基础》、《动物医院实务》。

对应岗位定位:宠物美容工、宠物疾病诊断及防治工种、动物疫病检疫及预测工种、动物疾病实验室化验工种。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行业概述:进入21世纪,实验动物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人类需要借助实验动物去探索生物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密,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监测公害、污染,在药品、生物制品、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化妆品、航天、放射性和军工产品的研究、试验与生产中,在进出口商品检验中,实验动物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众多,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乐观。

专业师资:实验动物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双师型教师占100%。

实训条件:实验动物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训管理中心下属的畜牧场;农业发展中心下属的饲料厂;畜牧兽医系实验动物解剖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动物医院等。

招生对象:北京市高中理科毕业生。

开设课程:《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实验动物饲养技术》、《实验动物遗传与育种》、《实验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动物免疫学》、《实验动物寄生虫学》、《实验动物监测与检测技术》、《实验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动物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实验动物常用技术》、《宠物疾病诊治》等。

人才规格:实验动物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实验动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繁育、疫病防控、实验动物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使学生掌握实验动物饲养技术、实验动物繁殖技术、实验动物监测与检测技术、实验动物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繁育、疫病防控、实验动物技术管理的工作能力,获得适应职业变化的终生学习能力,为其持续发展莫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通过考核,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获得劳动部和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实验动物饲养工、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北京市各大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养殖企业、医药研究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

兽医医药专业

兽医医药专业主要培养和兽医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兽医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兽药生产、检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兽医医药专业拥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兽医医药专业有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兽药生产实训室、兽药检测实训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动物药理与毒理实验室和中医药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得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立时达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兽医生物制品厂等。兽医兽药专业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该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兽医兽药生产、检验和营销部门。

招生对象:北京市高中理科毕业生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兽医药理及毒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兽医生物制品学》、《中兽医及中药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学》、《兽医学》、《畜牧学》。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生药鉴定技术、药品营销技术和兽医学与畜牧学知识与技能,具备从事药品生产、检验、营销、管理和合理用药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适应职业变化的终生学习能力,为其持续发展莫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

所对应的工种为:兽医药剂工、药品检验员、兽药营销员。

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和B级以上英语等级证书,并取得下列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兽医药剂工、药品检验员、兽药营销员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员等。

畜牧兽医系实习基地简介

校内实训基地简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场简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场占地30余亩。场内设有学生接待室、兽医室、学生顶岗实习宿舍、学生教室等设施。为结合教学提供实习场地,开发了特种养殖生产区,主要分为驼鸟养殖区、爱犬园、珍禽舍、种猪舍、鹿舍、羊舍、及大牲畜养殖舍等。

本着教学、科研、开发与推广一体化的路子,结合实地教学,基地养殖了数十种实验动物及特禽。接纳教师和学生实地教学及学生顶岗实习,为教师技术实验学术研究提供条件。同时也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优良畜禽品种和技术服务。

场内现有:梅花鹿、鸵鸟、孔雀、矮种马、贵妃鸡、红腹锦鸡、雉鸡、肉鸽、中华宫廷黄鸡、元宝鸡、鹧鸪、火鸡、黑凤乌鸡,优良品种的长白猪、杜洛克猪,以及数十条优良品种的爱犬,德国牧羊犬、圣伯纳犬、藏熬、阿富汗猎犬、马士提夫等。

北京农职院农业发展中心简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种鸡场因经营范围扩大现更名为北京农职院农业发展中心。主营业务涵盖养殖、种植、园林绿化工程等方面。

北京农职院农业发展中心是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始建于1981年。拥有饲养规模3万套的祖代蛋种鸡场,饲养规模二十万套的父母代蛋种鸡场,年供母雏1500 万只的大型孵化场及配套的年单班万吨饲料厂。

我中心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有畜牧兽医系十多位专家、教授和先进齐备的化验、检测设备作为强大的技术后盾。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生产管理科学规范。祖代一场直接自德国引进世界优良品种罗曼祖代蛋种鸡,祖代二场直接自美国海兰公司引进海兰灰祖代蛋种鸡,保证了品种的纯正。雏鸡、种蛋销往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天津、云南、山东、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全国几十个省市地区,产品的高质量和企业的良好信誉,深受广大用户称赞。

多年来,我场在辅助教学、培养实用人才、发展种业、带动农民养殖致富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被评为“ 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校办企业 ”、“ 全国农业院校校办产业明星企业”。2003年度和2004年度祖代场分别被评为北京市 “ 农业标准化优秀单位 ” 和 “ 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先进单位 ”。2005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种鸡场成为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员单位,北京畜牧业协会理事单位。

饲料厂简介

饲料厂为年单班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做为院办企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指导方针,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能够生产包括鸡、猪、奶牛等各种畜禽的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以及复合维生素等,并生产粉状、颗粒等不同料型的饲料,也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特殊需要的加工和生产,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校外实训基地简介

北京兽医生物兽药厂简介

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成立于1958年,隶属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厂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公司设备先进、装备精良、专业化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长久以来一直将“关注动物保健,促进人类健康”作为公司使命,始终致力于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事业。

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简介

三元绿荷是国内最大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养殖专业化集团,下设28个奶牛场和7家相关产业,分布在北京的六个区县 。现有总资产10亿多元;奶牛总存栏3.2万头,年产优质原料奶1.5亿公斤,是北京鲜奶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年经济总收入4亿多元。三元绿荷积极引进、推广世界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工艺,全面改造传统养殖产业,创造了科学的“EDTN”奶牛管理体系,并在2006年初通过了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是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三元绿荷成母牛存栏1.5万头,平均头年单产达 9000 公斤,创国内大群体奶牛高产之最;牛奶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

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简介

北京金星鸭业中心隶属于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北京鸭良种繁育与饲养;北京鸭鲜、冻产品及熟食产品加工和饭店连锁为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化企业集团。中心下属骨干企业7家,企业总资产2亿元,现有员工1500人,年产值2.2亿元。是北京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和北京市模范集体,同时还成为首批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认证的企业之一。

门头沟区种羊场

门头沟区种羊场2003年获得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称号和门头沟区“先进养殖小区”称号。

2004年1月,门头沟区种羊场在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市农业局及区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场申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优良种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研究。同年9月通过验收。

2005年门头沟区种羊场科技攻关项目“优良种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2005年门头沟区种羊场科技攻关项目“优良种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

2005年门头沟区种羊场科技攻关项目“优良种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得门头沟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门头沟区种羊场科技攻关项目“优良种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得门头沟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

系部社会效益和重要成果

畜牧兽医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院的“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为指导,树立“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式办学与不断创新”的理念。形成了“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先进办学特色,具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模块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边教、边学、边训”的三边式先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北京行业发展的联系,通过科技大蓬车、专家热线、乡镇挂职、培训等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和专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参加了延庆畜牧中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房山区畜牧中心联合举办了“奶牛技术培训工程”、“北京奶牛冬季体检工程”、“奶牛流动医院技术服务工程”、 “柴达木盆地绿洲生态养羊业专家研讨会”等,实现了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疾病防治、售后服务、技术推广、养殖户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培训新型农民1万余人。覆盖全国22个省市、8000多个养殖场(户),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农民创收年均1.65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延庆畜牧中心赠送“学院地方共圆兴业梦 园丁桃李同绘富民图”锦旗。

畜牧兽医系领导介绍

系主任:杨久仙

杨久仙,中共党员,硕士,教授,北京市饲料协会理事,北京农村实用技术专家热线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

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主持“畜牧兽医系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研究”等市级以上课题4项,“家禽养殖技术”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公开发表教育及科研学术论文20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饲用复合酶对蛋用种鸡日粮磷的利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等论文。主编、副主编教材及科技图书《经济特禽养殖技术》、《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20余部,是全国高职高专21世纪规划教材《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开发主持人,主编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多年来,进行海赛克斯褐蛋种鸡、罗曼系列品种蛋种鸡等畜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研究,研制出“校兴”牌罗曼褐种鸡预混料产品及其它畜禽系列预混料产品,发明专利2项。

党总支书记 刘洪超

男,1966年6月生,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军队卫生勤务专业,在职研究生。2005年12月来到学院工作,曾担任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兼行政科长。2006年11月到牧医系担任党总支书记。

系副主任 曹授俊

中共党员,1968年3月生,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生化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在职兽医硕士,兽医师。1992年7月-2001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畜牧兽医总站工作,任琉璃河动物检疫监督站站长。2001年6月至今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工作。

曾出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发表论文《公路兽医卫生检疫监督站过氧乙酸消毒试验》、《大环内酯抗药性试验》等。编写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生物技术概论》3部全国高职精品教材,主持了《高等职业教材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妙峰山生态旅游技术服务》等科研课题。担任《动物生理学》、《兽医卫生检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任务。

办公电话

系主任 80358899-691
系党总支书记 80358899-776
系副主任 80358899-696
系办公室 80358899-693
畜牧兽医专业 80358899-695
动物医学专业 80358899-697
实验动物专业 80358899-773
兽医兽药工作室 80358899-771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 80358899-772
李玉冰教授 80358899-698
肖西山、侯引绪教授 80358899-692
系学生工作室 80358899-699
系实验室 80358899-700
合办公室 80358899-775
动物医院办公室 80358899-778

青海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青海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工艺、草业科学、藏医药、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经济学

青海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态学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内科学(高原医学)、作物遗传育种。

省级重点学科: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藏医藏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园艺、区域经济学等
二、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 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 青海大学 ,“文革”初期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 青海大学 。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 青海大学 。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 青海大学 ,2004 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 青海大学 。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谱写了一部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创业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等4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 青海大学 ,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亿元;图书馆藏书167万册。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硕研究生1500余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4615人,其中医护和专职科研人员2565人、专任饥则教师1467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2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87%。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悔局点5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0个,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烂前棚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外专”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1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人才项目109人,团队项目9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60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青海省着力推进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等相关的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联系紧密。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40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科研经费总计近7亿元,获得成果578项,其中国际领先11项、国际先进61项、培育新品种40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青海省科技进步奖3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8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192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加入了青海—犹他科技创新联盟,启动了新一轮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 青海大学 “三兄弟”模式合作项目,推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五个特别”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青海这三个学校中哪个好,进来看看!

青海交通学校: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10所高校之一,是在原青海省交通学校的基础上于2002年4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教育部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有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8450平方米,柴达木路22号为院本部、朝阳西路23号为朝阳校区、五四大街62号为五四校区。 学院建筑面积4596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8216.3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7592.40平方米,生活用房20159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4932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50万元。 学院现有在职职工266人,教师中具有副教授(高级讲师)职称的43人,中级职称的110人;取得各类中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128人,学院目前在校生为3000余人。 学院教学机构设四系一部 ,即:交通土木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计算机系、基础部。设有公路与桥梁、汽车运用工程、焊接、计算机等2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各专业实验室共45个,校外实训基地15个。学院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化教学系统、卫星远程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先进,校园网与Internet网连通,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13万册。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有之路。学院在办学方面积极探索深层次的产学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集成各方优势推动教学基本建设,将产学结合的思想落到实处。同时注重以特色求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在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本着“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知道等各个环节融入“就业导向”的观念,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进入“十五”的前两年基嫌,学院又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军民共建高原千里文明线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教育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学院公路与桥梁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等 青海建工建材学校: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是实践实践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 学院位于西宁市南川西路96号。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伴随着近三十年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学院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中职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类综合性高职学院。成为以工程建筑类专业为主导,多专业、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集教学、科研、培训和设计、造价咨询、监理、规划为一体的建设专业人才教育高职学院。学院现有在校生2500多名,有教职工20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38人,讲师85人。有先进的教学、实验、实习场所。为培养合格学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以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教育,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蠢帆先后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给水与排水、市带锋雹政工程施工、建筑经济管理、计算机及其应用等十多个专业。近三十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近万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建筑企业和各地区经济建设的生产、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才。 学院现设五个系一个部,分别为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系、市政机电系、信息技术系及成人教育部。2006年招收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城镇规划、建筑工程管理十个专业,专科层次966人。其中,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城镇规划五个专业为文理兼收的专业。录取原则为考生分数必须达到当地省招办专科以上录取分数线。 由于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省建设厅先进党委,市级文明单位,全省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目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充满信心,决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把学院办成专业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高职类院校而奋斗。 历史沿革 我校于 1978 年成立,其前身为原青海省建委“七 . 二一 ” 大学 (1980 年更名为青海省建委职工建筑专科学校, 1984 年定名为青海省建筑职工专科学校, 1990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复改名为青海联合职工大学建筑分校 ) ,同年,呈批成立了青海省建工建材学校,与“七 . 二一 ” 大学合并办学,校址同设在西宁市建国路 86 号( 1978 年 12 月 1 日)。 1979 年 4 月青海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经省政府批准,租借青海省机械化施工处办公楼为校址正式成立。 1980 年,原青海省建委决定两处学校合并办学,同设一个班子,人、财、物统一使用,对外挂三个牌子,变单一办学为综合办学,校址迁到西宁市南川西路 96 号至今。 1985 年,青海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和青海省城市建设学校成立,与上述三校合并办学。 2000 年,省政府对中专学校结构布局调整,青海省建工建材学校与青海省城市建设学校合并办学,成立青海省建筑工程学校。 2002 年 6 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组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青海省邮电学校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青海卫校: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集护理、医疗、药学、口腔、医技等教育为一体的普通专科层次的高职医学院校。 学院始建于1948年10月,时称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青海解放后,该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卫生处接管,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卫生学校和并为青海省军区卫生学校。1951年7月,并入青海省人民政府卫生处筹办的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曾多次更名,后改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省属普通高校。 学院位于西宁市中心,校园环境优美,校风严谨,学风浓厚,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深造、学习场所。学院设有四系二部一中心的教学机构,即: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相关医学系、医学基础部、公共学科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公共卫生管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14个专业。学院有图书楼一栋,现有藏书16万册;学院有教职工214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教授10人、副教授52人、高级教师15人、研究生32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年招生规模1000余人。 学院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注重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构建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顾中专教育、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培训的一主体三结合的办学形式,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截止目前,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2.1万人,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为青海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在新的世纪里,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充满信心。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推进学院各项改革,实现综合实力新的跨越,力争把学院办成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多学科综合型高质量的高职医学院校。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我还是建议你到青海这几所学校去考察一下,问问学校的学生,不要盲目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学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你以后的学业及事业。

以上就是关于柴达木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全部内容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蜕变学习。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柴达木职业学校药学专业 青海这三个学校中哪个好,进来看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