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资讯

“学历歧视”的现象频出,“非985”学生简历被丢弃!!!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学历歧视”的现象频出,“非985”学生简历被丢弃!!!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最近网络上疯传一档电视节目的片段,一位企业前人事经理表示,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招聘结束后只带走985学生简历,而“非985”的学生简历最终都只是被扫入垃圾桶!!!

  

  都没好好看内容,便将“非985”的学生简历丢弃?如此招聘,不说无视人际交往的基本尊重,至少也与人力资源的专业性相去甚远。有网友直言,如果招聘都跟这一样,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近些年来,类似“学历歧视”的现象频频出现。那些手握普通院校文凭的学子,即便苦读四年成绩优秀,依然在招聘场上处处碰壁,不仅敲不开大企业大公司的门,连小公司小企业也不待见。不知从何时起,招聘圈儿形成了这样一个“潜规则”:招人首先要看“镀金纸”,必要时还得查“三代”(本科、硕士、博士),好似“血统越高贵,能力越强大”。

  

  一个公司选人用人,关乎发展后劲和潜力,必须慎之又慎。或许从概率上讲,名校生的整体素质会更高一些,未来成长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这只是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之上的笼统判断。毕竟,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最终目的是提高公司效益,它需要落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之上。普通高校里不乏品学兼优、聪明勤奋的学生,“985”高校里也有不学无术、每天混日子之人。“唯学历论”的本质谬误,在于仅仅以一场考试的成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在于用大而化之的模糊印象评价具体而微的个体能力,这无论在逻辑还是事实层面都经不起推敲。如果往深了说,这种做法实质上不过是一些聘用单位为省事省心而出的“懒办法”。

  

  学历不等于能力,选人才不是选学历。回想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聘请24岁中学毕业的梁漱溟任北大印度哲学讲席,聘任26岁中学肄业的刘半农为北大教授。在中国顶级学府的“学霸”“学神”面前,这些“低学历者”得到了充分尊重,而北大也收获了两名顶尖大师。再审视当下,活跃在社会上的那些佼佼者中,不乏“出身平凡”的普通院校毕业生,但最终也都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事实说明,评价人才,最重要的是看综合素质而远非一纸文凭。

  

  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疾。有研究机构指出,如果一年不学习,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学校光鲜亮丽也好,稍显弱势也罢,代表的都只是过去四年或者说过去十年的学习经历。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拥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即便此刻简历不那么漂亮,但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某些招聘者还抱持“文凭思维”不放,难道不正是在刻舟求剑吗?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历歧视”的现象频出,“非985”学生简历被丢弃!!!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