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高考备战专业选择怎么填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备战专业选择怎么填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备战专业选择怎么填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综合评价招生怎么报名

综合评价招腊迅生怎么报名如下:

综评报名流程:

1、首先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进行报名。

2、进入综合评价录取报名首页,并进行登陆,唤大未注册学信网需要先注册。报名截止时间学校一般会在官网发布,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报名。

3、登陆后再次选择“综合评价”选项。

4、随后考生填写个人信息,进入志愿管理,选择要报名的学校,在选择专业轮链此。

5、接着上传附加材料(例如高中的一些获奖经历等)

6、最后预览申请表,确认志愿是否填报正确。

课业成绩中,不一样院校的叙述不一样。有的院校模糊不清叙述为综合性成绩出色,有的院校立即得出综合性成绩要在班级前百分是多少,或是某科成绩要在班级前端,或是哪几回期终成绩排行是多少。实际规定我们能够查询院校招生简章。

课程专长指的一般便是五大学科竞赛,这个是最立即可以看得出课程专长优点的。因而大家说在综评中,省二,省三党彻底能够报名各种名牌大学,尽管综评不注重荣誉奖,但成绩贴近的2个学生,有奖活动的那一个一定更有优点。

浙江三位一体怎么招生? 如何填报专业? 如何准备面试...

  1. 备战“三位一体”招生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车车君不停接到高三党家长或者高三党本人的来电咨询。为了帮助大家,车车君整理出疑惑较集中的问题,并咨询有关老师予以解答,供大家参考噢。 “ 问题1、什么是“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2. 答: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建立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自主测试)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时,综合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

  3. “ 问题2、“三位一体”与普通高考录取有何区别?

  4. 答:普通高考是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三位一体”是根据综合成绩录取,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20%+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文化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

  5. 但不同学校和专业,比例有不同的微调。如2012年,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的综合成绩按3:2:5的比例计算,宁波大学的综合成绩按1.5:3.5:5的比例计算形成,温州大学的综合成绩按3:1:6的比例计算形成。

  6. “ 问题3、报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7. 答:各高校的报考条件会有所不同,如:会考成绩需要达到几个A,重点参考学科是什么,各类竞赛和特长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有所差别。具体条件,考生需详细查阅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

  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报考条件为例,考生需具有浙江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8门(含)以上科目为A等(不含自选综合科目),其余为C等(含)以上。

  9. “ 问题4、怎样的学生适合报考“三位一体”?

  10. 答:招办老师建议,文化成绩排名不是最靠前和最靠后的,可以考虑报考“三位一体”,这个排名之前的,更理想的是报考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成绩起伏较大的,参加了“三位一体”考试合格后,对考取该校有很大的胜算,至少会比该校平行志愿的分数低一些。还有对专业认知度很高的考生,也就是说一定想读这类专业,甚至想好了毕业后工作也从事这个专业领域,对这类专业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这类考生绝对会是“三位一体”招生首先青睐的对象。而在高中担任学生社团干部、班委等,或有从事社会事务经验的考生,会有一些优势,心理素质好,承受能力强的考生也会在考试中获益;相反,除了学习以外,动手能力猛州毁不强、对社会关注度不高、缺乏社会基本沟通能力的考生,会在考试中处于劣势。

  11. “ 问题5、怎么选择适合的大学和专业?

  12. 答:选择大学必须了解大学的发展历程,搞清这个大学之前是搞什么的?了解这个大学最强的学科是什么?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选择专业时,要注意:(1)搞清专业内涵。专业中哪些是你感兴趣的方向?还要搞清高校对专业的要求和倾向。(2)结合性格兴趣。有兴趣才能有动力,选择专业要结合将来的职业特点来考虑。(3)考虑长远规划。如果考虑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话,就学一些就业好的专业,比如枝备男生可以选择工科类一些强调动手能力的专业,如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学等;女生可以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或者结合家庭和当地经济相关的专业,专业毕业后也可服务地方经济。如果本科毕业后想考研,本科就选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宽的专业,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等。(4)考虑专业的特殊要求。比如单科成绩的要求,专业从事领域、专业对身体的设置等。

  13. “ 问题6、“三位一体”高考报名流程?

  14. 答:“三位一体”考生至少要办理两次以上的报名手续:高考报名(艺术类考生还需办理艺术类专业统考报名)和“三位一体”报名。若报多所高校的“三位一体”,需分别按各高校规定报名。一般来讲,报名分网上报名、准备申请材料、寄送申请材料3个环节。

  15. “ 问题7、报名时需要准备哪些申请材料?

  16. 答:需要准备的材料一般为所在中学校长签名、加盖中学的申请表;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高中阶段各学期成绩情况;身份证复印件;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高中阶段获奖证书或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公章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证明;个人陈述(需手迹迟写),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个性特长及取得的成果、进入高校后的努力方向机设想等(字数控制在1000字内)。具体请查看各校《招生简章》。

  17. “ 问题8、报名时要提交的个人陈述怎么写?

  18. 答:并非每所学校都要求提交个人陈述材料。学校的《招生简章》中会明确写出陈述材料需要包含的内容。

  19. 如有的高校是需要提交一份字数在8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材料,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个性特长、家庭情况、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招生办老师曾表示,要求报考学生提交个人陈述材料,主要是想对考生的经历、书面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核,希望考生能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特殊经历、优势、特点等一些关键内容表达出来。

  20. “ 问题9、综合素质测试是考些什么?

  21. 答:有的学校综合素质测试以先笔试,后面试的方式进行,有的学校只进行面试,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对时事政治及社会的关注度等方面。通常来说,考生无需做迎考前的特殊准备,以轻松心态参加测试即可。

  22. “ 问题10、面试的流程是什么?

  23. 答:面试的一般流程:先自我介绍(不超过5分钟);其次专家面试评分(约25分钟),专家面试环一般采取单独面试或小组讨论的形式。

  24. “ 问题11、会面试哪些问题?

  25. 答:大部分高校都会问“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对专业的看法”,考生最好做足准备。其他的,主要考查方向大致归类为:(1)时事热点,如浙商大的“对美国重返亚洲的看法”,宁大的“你认为小学是否该叫停奥数?”;(2)科学素养问题,如浙中医药的“请说出海市蜃楼的原理”,“请说出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3)人文社科素养问题,如浙工大的“关于胡适之文的理解和拓展”;(4)道德和价值问题,如浙理的“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可用手机”;(5)思维品质问题,如浙工大的“你父母老后你会选择让他们在身边还让他们去养老院养老”;宁波大学的“你对孝顺的理解”;(6)个人相关问题,如中医药的“你一生中最感动的事”,浙工大的“你在高中学习中最记忆犹新的事”。

  26. “ 问题12、如果没有被“三位一体”录取是否会影响到正常高考录取?

  27. 答:如果考生通过了“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并填报了学校,即使没有被学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也将进入后续志愿的投档程序,不影响接下来的正常录取。

  28. “ 问题13、“三位一体”报名是否要签约?

  29. 答:与自主招生不同,“三位一体”报名是不锁定的,无需与学校签约。即使考生通过校考选拔,最终填报志愿时,对高校的选择权依然掌握在考生手里,考生可选择已通过校考的任何一所高校作为“三位一体”的第一志愿,也可以放弃“三位一体”志愿填报,选择填报普通文理科相关批次志愿。

  30. “ 问题14、可否报多所学校?多报了之后都通过了校考,填志愿该如何抉择?

  31. 答:考生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在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以报多所学校。从目前各高校试点的情况来看,一般高校均要求有意向填报本校的考生将该校作为该考生的“三位一体”第一志愿,换句话说,第二志愿的选择基本是无效的。所以,考生必须事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慎重填报。

  32. “ 问题15、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在入学后与高考正常录取的考生有没有区别?

  33. 答: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享有和正常录取的一样的待遇,包括申请贫困生资助、奖学金等。对于某些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部分学校也在考虑特别培养计划。

  34. “ 问题16、如果通过“三位一体”选拔并被高校录取了,还有机会选择其他高校吗?

  35. 答:浙江省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明确规定:每个考生有且只有一次被普通高校正式录取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在“三位一体”志愿录取环节中已经被某高校录取,则该考生在后续的任何批次中无法再进行志愿填报。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

高考的脚步已经临近。用10年的时间备战高考,用10天的时间收集信息,用10秒的时间填报志愿,其实志愿的选择将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我或逗隐们要慎重的考虑,目前我所知道的志愿填报三个考虑的角度:

一、选城市:你认真考虑过吗?
中国的家长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总认为到这些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的城市读书,不仅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却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这些大城市高校在录取上一再凸显“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安徽作为一个非平行志愿填报的省份,第一志愿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考生和家长真该多掂量掂量,千万不要冲高冒险。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离换分数”原则。这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填报志愿的术语,主要针对某些考生和家长“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认识误区提出的。


2、选大学指亏:两大误区你有没有?

填报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去研究一下高校的历史和实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报的“大本”之后,看哪个顺眼就报哪个。对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从校名上“下定义”:比如看到“交通”大学,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相关。“望名识大学”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
误区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学校的排名,总给人一种非名牌或非重点不读的感觉。实际上,名校情结本不是什么坏事,可理想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 211大学 虽然有100多所,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就屈指可数了。冷静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数确有竞争力吗?

3、选专业:什么叫冷门什么叫热门?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专业,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常识,比如学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还是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填报志愿时,一般都流行这样一句行话,即:高分考生优选学校,中低分的考生优选专业。其实在 高考志愿 填报中,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
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方是最佳选择。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对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两种观点。
1.认为要首选专业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从就业市场的检验和就业方面的情况来看,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填报志愿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个好专业,这样将来好就业。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尤以中学老师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本科学习阶段只能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而专业将伴随人的一生。
专业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因为专业选择得恰当,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浓厚的兴趣便会带着自己在这个领域尽情地遨游,能更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充满了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促进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各高校对专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配备优良的师资,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的研究力度,使得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说,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 清华大学 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些同学为了迈进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学,不惜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到就业时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 清华大学 的冷门专业,一般也都能考上 吉林大学山东大学 等名牌学校的重点、热门专业,在将来的就业衫厅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
如果考生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潜能的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中得到长足、持续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2.认为要首选学校
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而更注重同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
只有学校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同学们才能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狭义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只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
某专题调查显示,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人获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质的优势。
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融会贯通、顺势而变。
名气较大的大学,有精良的办学条件,有众多的著名教授、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储藏量庞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实现上述目标。

丢“车”保帅二选一

上述两种观点孰对孰错呢?都有道理!它们阐述的正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所谓的辩证统一。然而,当选择专业与学校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同学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下四种情况应优先选择专业
1.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
2.在所报专业和就读学校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升学最终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3.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
4.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规划。可能同学选择的专业所处学校的牌子不是太响亮,但是如果同学能把专业学得很好,本科就读的学校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为同学以后考入更好的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选学校的情况也有四种
1.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
但事实上是,由于这部分考生为数众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应当承认,这部分同学的高考竞争能力相对于前两类同学要弱一些,所以,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
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师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而那些处于专科分数段的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考生,则都顺利地被这些院校录取到相关的本科专业就读。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结合实际好选择

上面说的是一般原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要综合起来考虑。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
如果同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
举例来说, 清华大学 的名气肯定比 中国人民大学 的名气大,但如果同学要学新闻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 就是首选。因为 中国人民大学 的新闻专业是我国唯一的新闻学重点学科,其毕业生是我国新闻界首选。
清华大学 的新闻专业起步较晚,在教学经验和实力上都不如 中国人民大学 。即使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 与 清华大学 的综合实力相差也并不是很大。所以综合权衡,在 中国人民大学 读新闻专业更好一些。
另外,专业方向也可以决定选什么类型的学校。例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想做一名教师,因为需要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适合文秘或记者工作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备战专业选择怎么填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备战专业选择怎么填 2019年高考志愿先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哪个比较...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