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湖北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目录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湖北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目录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湖北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目录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邮编为430090,该校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育才路399号,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专科学院,属国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
二、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简介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始终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发展共命运。41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团结进取、勇于创新,孕育和积淀了矢志不渝的智匠精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学风、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已基本形成了理、工、文、艺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41年来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土资源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区位优势: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纱帽街,这里是“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和“通用航空之都”,GDP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家中西部开发区中排名首位。这里是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永久举办地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地。学院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1万4千余家企业环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学校紧邻武肢旅汉环城和汉洪高速,武汉地铁16号线职教园站离学校大门仅百米之遥,实现了与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各大汽车站以及武汉各大商圈、景区无缝对接,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生态环境:学校毗邻武汉欧洲风情小镇、恒大现代都市田园综合基地,风景秀丽的马影河流经校园,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越,是湖北省“园林式校园”。这里绿树成萌、草木葱茏、四季花开,“杏园”“樱园”“梅园”“水杉园”“镜湖”……园湖掩映。学校是武汉市“文明高校”“平安高校”“卫生高校”,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整齐的教学楼、整洁的学生公寓、宽敞的运动场、现代化的体育馆、明亮卫生的学生食堂、覆盖全院的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文化:学校始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大学精神,“明德、修业、砺志、笃行”的校训,“求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校风,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激励和鞭策着全院师生在******不断前行。学校着力构建“十大(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体系,努力形成“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培育和践行为主线,丰富和推动学院校园文化活动,“领航人生”工程、社团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校园红歌会、读书活动月、道德讲堂、职业教育活动周……逐渐成为学校文化品牌,师生健康、向上、诚信、友爱、坚韧、奉献。学校拥有大学生健美操舞队、大学生艺术团、教职工合唱团等40多个师生社团组织,近年来,以学校健美操舞队为代表的多支文体队伍和专业技能团队,在各类国家级大赛中斩获大奖20余项,捷报频传。

综合实力:学校占地面积512亩,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现设有6个二级学院,45个高职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是湖北省立项建设的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学校目前建有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御汪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业务精湛、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5人,“双师型”教师12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楚天技能名师10人,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

就业创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大力推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带动、顶岗实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多年来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与数十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订单,在国内诸多领域的知名大中型企业中建有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以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重点就业区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历拆凳在95%以上,学校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供不应求。

助学体系:学校建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学费减免、勤工俭学、特困捐助、医疗保险”八位一体的资助帮扶体系,让每一个有激情有才华的学子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追逐梦想。学校与重点大学合作开设专本套读,学生主修我校实用技能型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可套读重点高校本科课程,同期获得双学历。学校还与韩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毕业生可升入相关大学就读本科及研究生。各种提升渠道,助力学子在学业上展翅腾飞。

步入******,学校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省内知名、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砥砺奋进。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务处电话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费标准多少,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图片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有这些专业:

1、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卖销目录下设的一门升信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2、生物制药技术:开设大学英语、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微生物发酵技术、药理学、基因工程技术、免疫学、药事管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细胞工程等专业课。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一项应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新兴技术。本专业面向设计院所、机械制中笑游造、轻工汽车等行业,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的工作。

5、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培养能从事各种纤维材料的印染、织造、刺绣、编织等产品外观设计、室内装饰织物设计开发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资料: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百度百科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

一、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

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美术(教师教育专业)

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技术学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

湖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

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

校级重点学科: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

校级特色学科:美术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体育学

校级扶植学科:地理学、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二、黄冈师范学院简介
黄冈师范学院是湖北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以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为辅的多科性地方师范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我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1937年更名为“湖北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3月更名为“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1960年秋更名为“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77年秋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先进师专”;1995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湖北省政府批准,原黄冈教育学院并入黄冈师专。1999年3月,银早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黄冈师范学院”。
我校坐落于长江之滨的历史文化古城??黄州,是拥有730多万人口的黄冈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地处鄂东地区,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毕?、李时珍、黄侃、熊十力、王亚南、闻一多、胡风、李四光、废名等历史文化名人,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王树声、林育英等革命先辈,均诞生在这块土地上;闻名遐迩的“将军县”、“教授县”、“报人县”、“博士街”,构成了黄冈市这块沃土上璀璨的人文历史景观锋滑雀。黄冈师范学院是鄂东这块人才宝地上培养教育事业人才的摇篮。
学校由珠明山、银盘山、南湖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1252.68亩,校舍面积32.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42亿元;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2407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1567人;在职在岗教师队伍人数为585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5人(另有在读博士9人,在读硕士157人),外籍教师18人;学校建有一批设备较先进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语音室、电教视听室和多媒体教室;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708台(套、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52.9万元;拥有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137个;图书馆现拥有纸本藏书74.17万册,电子版藏书40.3万册,纸本中外文期刊1605种,电子版中外文期刊近1.1万种,图书馆馆藏资源较为丰富,基本能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与科研需要。
学校现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政法系、贸经系与社科部、大学英语教学部、数学系、物理与电子技术系、化学系、生物系、体育系、教育技术系、计算机系等13个教学院(系、部);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日语、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电子让拆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5个本科专业和英语教育、会计、贸易经济等10个专科专业。部分专业学科特色较为鲜明,美术学、音乐学是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北省高校品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学校还有一批省级先进教研室、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设有“十大基金”(现代化教学改革专项基金、教材专著建设基金、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学术研究专项基金、新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国际交流专项基金、优秀学生奖励基金、专家教授咨询专项基金、为校争光奖励基金、学生活动基金),用以资助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2001-2003年,学校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82项,其中省部级5项、厅局级91项;获得省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7项。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76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其中有24篇论文被SCI、EI收录;发表绘画等创作作品432件。我校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鄂东革命史研究、外语远程教育研究等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普林斯顿在亚洲友好组织、美国拉马坡学院、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日本海外协力队、澳大利亚东亚事务服务局、加拿大新加里东学院、美国印地安纳州立大学等10多所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聘请了8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常年有10多名外教在教学一线工作;有50多位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及港澳地区访问、讲学和进修。学校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留学生工作也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生中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参赛队年年获有国家一等奖,2000年还同清华大学分享“网易杯”(清华大学获得本科组“网易杯”,我校获得专科组“网易杯”)。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外语教学比赛和口语比赛、艺术歌曲比赛、体育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科研、创作成果丰富,近三年学生发表科研、创作成果2000多篇(件)。我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志愿支援西部。历届毕业生中,有的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著名学者、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许多学生毕业后考取了硕士、博士,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农村基础教育战线的骨干。

纵观学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我们的办学基本经验概括为:一、坚持师范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积极为基础教育培养知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师资;二、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善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发展并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勤俭建校,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四、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此外,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进行机构调整、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楚天杯’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黄冈师范学院是民办吗

黄冈师范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黄冈师范学院在哪里

黄冈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黄冈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黄冈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黄冈师范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黄冈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黄冈师范学院招生办电话

黄冈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初中毕业能上兽医学校?

我需要武汉工程大学的详细院校专业分布

我不是本校的学生,但是本校的学生不一定关注你的问题,我帮你百度了一下说的还挺详细,慢慢看。

【校名】
中文名:武汉工程大学
英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WIT
【学校主页】
http://www.wit.edu.cn
【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枯游羡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没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11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学校被国家确定为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磨档立项建设单位。 经过37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49人,其中研究生595人,本科生14074人,国际学院学生116人,专科生329人,高职生2535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50 个本科专业(其中 1 个全国首创目录外专业,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7 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其中工、管、理为主要学科门类,均覆盖3个以上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5个,2009年3月18日,正式公式2个。
此外,学校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并设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2 个国家部委级服务平台、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基地)、5 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3 个武汉市工程技术中心。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格,A2、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专项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丙级设计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37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他省级奖4项。近3年来,科研到帐经费共计1.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6年7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00余篇。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院系设置】
化工与制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理学院
法商学院
管理学院
外语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部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93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30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34人。现有专任教师964人,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6.5%,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17人,博士174人,硕士53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7%。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楚天学子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6 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工大学子5人。首批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8个,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8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0人。
学校有40 余位知名专家担任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劳动学会等数十个专业组织的副会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该校的毕业生。在2006 年 1 月6 日的《中国校友网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上,该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90 位,湖北地区高校排名第 7 位。
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文化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46项、省市级奖198项,其中,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吴元欣
校 长: 李 杰
党委副书记: 李 杰、叶 芃
副 校 长: 汪建华、冯碧元、王存文、田辉玉
纪委书记: 唐 敏
校长助理: 张彦铎、池汝安、吴锋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拥有“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湖北省磷化工中心等研究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共5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化学工程:该学科是1994首批鄂部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其中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为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特约审稿人,1人为中国化工学会涂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资科研能力强,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 SCI、EI、ISTP收录28篇。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及反应器技术、分离过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学工艺:1998年获原化工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获湖北省教育厅“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本学科主要研究化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化学工业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绿色产品、工艺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模拟与优化、新产品合成、分离设备设计改造、石油化工与绿色化学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生物化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 7人,副教授 7人。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制药技术与过程开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应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生化反应器与动力学,菌类的深层培养技术,有机酸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等。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十多项,获奖成果及鉴定成果多项,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数逐年上升。本学科拥有以知名教授为核心、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手性分子的识别机理、大环配合物合成的方法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附加值高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其任务是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理论或技术问题。近年来,共获得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还获得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基金的资助。被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一些应用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已被有关大型企业采纳,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学科现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催化: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 催化科学与工程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本专业点拥有高精的仪器设备。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很强的科研能力,是该学科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队伍结构合理。本专业获得国家发明奖壹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模具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开发国民经济中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性的新材料。本学科拥有一流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该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资格,涵盖了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术力量雄厚,已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并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的建设,在功能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科学、高分子设计与计算模拟等领域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加工理论及特种加工、材料加工新方法及基本原理(如等离子体技术、电脉冲热爆合成、高能束流加工)、材料表面改性及防护(包括材料表面改性原理及方法)、无机材料成型新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及应用、高聚物合金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技术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新工艺和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及CAD/CAE/CAM、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加工等。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无机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与金属酶的模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生物无机化学,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活性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模拟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分子识别和分子剪裁;功能配合物光、电和磁性质的研究方法,功能配合物的应用;微囊技术在无机纳米材料中的应用,新型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撞击流技术、超重力场技术的应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新型生物无机配合物与细胞以及DNA的相互作用,保健品的开发和特殊药物的开发。其任务是解决相关物质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生物活性与结构及键型的关系,同时解决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近几年来,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被SCI收录论文10余篇,平均每年获得专利1项。本学科拥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紧密与湖北及中南地区对材料领域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和“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两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拥有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新技术在高分子制备中的应用、靶向药物及缓释技术、高分子药物等。
环境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承担了省、部、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在化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物资源化、环保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城市灾害及大型工程结构灾害。研究内容包括: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工程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化工过程机械: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本学科拥有较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研究方向有:过程工业中的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化工单元传质设备和相分离设备;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与开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的技术;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队伍和实验研究等条件均已有良好的基础,已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取得了一批对国民经济有显著效益的研究成果,科研立项多,经费充足。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激光技术、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尤其面向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图象识别与智能控制、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工程、机器视觉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器智能设计与CAD/CAM技术、故障诊断与现代测试系统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计算及模式识别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图像分析及图像理解、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等。
【学校校歌】
武汉工程大学之歌
长江之滨,楚风长庚,
孕育着科技精英。
武汉工大,学子长成,
春华秋实,在于勤耕耘。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一代校风育桃李;
博学、尚德,慎思、笃行,
英华遍地春。
神州大地,四化征程,
闪烁着人才群星。
武汉工大,薪火传承,
人才强国,我辈勇先行。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代代校风铸校魂;
志存高远,卓尔不群,
高峰永攀登。
【学校地址】
武昌校区: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693号 邮编:430073
流芳校区: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 邮编:430205
【市内乘车路线】
1.汉口火车站 -- 流芳校区:
(1)乘536路公交站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路武汉工程大学下。
(2)乘715公交至曙光村下,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2.武昌火车站 -- 流芳校区:
乘538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3.汉口 -- 流芳校区:
(新华路)汽车站:新生乘703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4.武昌 -- 流芳校区:
(付家坡)汽车站:新生乘538到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详情见百度百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伏此亮中毕业可以上兽医学校吗?

可以的,而且学兽医也是不错的选择。

兽医专业的就业前景好的,宠物在现在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国家畜牧业的发展也是逐渐的变好。
畜牧兽医专业 就业前景不错,国家发展离不开农业和畜牧业,这两个行业是国家的基本。养殖公司、场技术人缺宽员严重短缺,急需大量高技能畜牧兽医人才。销售环节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畜牧业是效益农业。省、地、县扒判、乡畜牧兽医机构有6万多个,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在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7、8%。仅温州市在3-5年内大约80%的乡镇畜牧兽医员200多个岗位需要增补。

所以,兽医专业在当下以及不久的将来还是有很多工作机会的。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湖北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目录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湖北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目录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