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熊丙奇谈高考专业选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熊丙奇谈高考专业选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熊丙奇谈高考专业选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高分生"清北班"复读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2) - 百度...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去年被清华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就曾从同济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作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宣威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3年。

“在全国各地,清华和北大已经被神话,其余高校都要面对这种神话下派生出的各种生态。”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此十分感慨。

神话演绎到极致便是不断有高分考生为圆“清北梦”从其他退学复读,这类“”高分复读的背后,是越演越烈的高校招生竞争。

去年被清华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就曾从同济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作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宣威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3年。

“中学会帮清华北大锁定高分考生,24小时监控,我们想见门也没有,家长也联系不上,简直就是坚壁清野。”上海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本刊。

3年前,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黄文帝就因为清华的“坚壁清野法”,差点成为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失学”的省级状元。

这一年在重庆本没有文科招生计划的清华,成功说服黄文帝放弃报考北大,并以优秀高中生夏令营的名义将他接到北京。然而清华为其增加特别名额的要求遭到教育部拒绝,这出闹剧,最后以北大补录黄文帝告终。

该事件拉开了高校生源争夺战升级的序幕。在愈演愈烈的生源战中,“第一集团”两校的抢人战术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从派出各路人马深入到各县市中学宣传到重金利诱,从投档即保证录取到可以任选专业,甚至将提前“掐尖”的战线前移到了高一高二,高校生源竞争已无所不用其极。

“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

“在上世纪90年代,高分考生远没有今天那么集中。上海不少也能招到相当数量的省、市级状元”。然而近年来,除了少部分高分考生选择就读香港高校外,大部分的省级状元都被清华北大瓜分,有些甚至连文理科前20名都碰不到。

“清华北大的‘掐尖’行动,几乎已遍及所有县级市的重点中学。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远非其他高校所能匹敌”。中科大招生人员徐老师对此深有体会。

2008年在甘肃招生时,徐老师跟兰州一中校方磨了两个小时才被允许摆起“招生摊位”;而就在此前一天,清华招生人员却受到了该校的热情款待。对这种差别化待遇,该中学的教学主任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清华是清华”。

《文汇报》教育记者在跟随上海招生团赴各地进行调研时发现,宴数一些地区对清华北大的崇拜已到无法理喻的地步。某985重点高校去年从西安一所“超级牛校”里招了两个上了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但直到现在,这所中学的校长一看到该校招生老师仍会抱怨‘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

在一些地区,高分学生就算愿意报考清华北大以外的高校,也会受到学校阻挠。复旦招办工作人员告诉本刊,新疆一名考生非常向往复旦,但因其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考生所在学校坚持要求他把北大或清华放在第一志愿,甚至扣下了他的志愿填报表格凯祥瞎。最后复旦招办主任出面斡旋,学校才在志愿填报截止日同意他报复旦。

即使是在高校林立的上海,学校、家长和学生也把能进清华北大视作一种荣誉。上海位育中学原副校长姚国超曾透露,在上海最初开展自主招生时,他们都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清华北大。

同济招办主任邓秋军认为,高校间这种过度的生源竞争会导致人才浪费,“某些高校几乎囊括了所有优质生源,问题是,他们培养得过来吗?”

“当今高校的生源竞争,仍是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告诉本刊,这种仅仅停留在录取手段、录取优惠政策上的恶性竞争,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而不能完成某些大学借生源争夺实现去行政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

“我们已经放弃了对最顶端尖子生的争夺。”邓秋军有些盯空无奈。另一些高校则表示他们并不想参与“掐尖战”,“我们希望招收符合自己办学特色和理念的学生。”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对本刊说。

然而在生源争夺战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邓秋军说。但与清华北大的寡头地位相比,“第二集团”高校只能“踩着他们的脚后跟”招生。

清华和北大能够在第一时间,甚至是高考分数尚未公布之前,拿到高分考生的名单与联系方式---这些资料对于其他高校往往是“保密”的。2008年甘肃招生时,中科大招生组曾向各中学及清华和北大要过名单,但均遭拒绝。

“即使拿到了名单又如何?前几十名还是会被清华北大瓜分掉。”邓秋军说。两校可以按照名单先行挑选学生,许多高分尖子生会因清华或北大的一个电话,随时改变自己的报考决定。

中科大招生组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刚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因被清华回绝,跑到中科大招生处表达自己的报考决心;然而第二天,清华表示录取他,他就不再联系中科大。“到了第三天,清华计划有变,他又跑回来了!”

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优势,可以让清华和北大轻而易举地将高分考生收罗门下。

别的高校则远没有这么强大的气场。2008年在广东招生时,复旦、同济、武汉大学、上海财经、中国政法等高校集体遭遇“招生滑铁卢”,录取分数划至一本线仍不“满档”。

上述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在向媒体解释“断档”原因时表示,北大清华招生计划的不断变化,是各校无法正确估计自己的分数线,从而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填报志愿的原因之一。

而即使是“踩着脚后跟”招生,也仍是一场艰苦的“间谍战”。相中的高分生源随时有可能被别的高校策反,而各校招生人员也要时刻准备着去“挖墙脚”。

每年的招生季,几乎都会上演高分生源“转会”的故事:2008年甘肃一名原本决意报考中科大的考生,在最后时刻被北大撬了墙脚;几年前四川一名想上复旦的“种子选手”,在经过中科大招生人员两个多小时的“恳谈”之后,“跳槽”到了中科大;另一位信誓旦旦要考上海交大的学生,最后被游说去了浙江大学

“合纵”、“连横”各有目的

“高考招生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一所985高校的招生老师说,战国时期六国诸侯联合对抗秦国的“合纵”策略在上海军团中得到了实践。从去年起,复旦、同济、华东师大等上海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改以往各自为战的作风,联合组团赴西部地区进行招生宣传。今年,随着上交大和华东理工的加入,这一阵营再次扩容。

而今年伊始的“五校联考”也被许多高校视为一种新的“连横”。尽管各校招生办负责人均宣称“五校联考”有利于节省自主招生成本,也方便了考生。但在其他高校看来,与清华的“连横”更多的是为了提前“掐尖”,从而在与其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远交近攻,争取在第二集团中取得。”2008年招生结束后,中科大招生负责人在日记里这样总结。这一充满谋略的招生日记在多所高校被争相传阅,甚至有高校要求招生人员集中学习之。

“每个高校都各有高招,”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邓秋军说。中科大招办人员自曝,为了争取一名675分的高分考生报考中科大,他们不仅与该考生和家长共进早餐,甚至全程陪同他去中学填报志愿。这种贴身服务“说好听是陪同,说不好听是押送”,该老师说,目的无非是为了防止别的学校“掐尖”。

“糖衣炮弹”是另一种最常用手段,也就是对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以重金利诱。今年各校均大幅提高奖学金,清华大学宣布对省级状元奖励4万元,加上各院系的奖学金,状元最终获得的奖金总额可能超过10万元。

与“糖衣炮弹”配套的是“感情牌”。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宋璞透露,北大招生老师甚至把报考北大的学生请到家里,亲自下厨“慰劳”他们。

这一做法也为其他高校所效仿。今年年初,上海交大在湖北招生宣讲时邀请现场上百名家长共进午餐,这一被当地媒体称为“人性化”的举措迅速为上海交大在湖北赢得口碑。

2009年复旦招生的大获全胜更是被诸多高校视为招生策略成功运用的典范。这一年,复旦不仅大幅调整全国招生计划,还派出了前所未有的招生阵容:即使在只投放4个招生名额的甘肃地区,复旦也派出了8名老师去负责招生。

“触角伸到了嘉峪关之遥,所用之精力完全不符合复旦的一贯作风。”中科大甘肃招生负责人如是说。

结果不出所料,复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没有在任何一个省份出现断档;文理科各专业的高分生源几乎都仅次于清华北大。这一成绩让它的昔日劲敌上海交大、中科大倍感压力。

功利主义驱逐了教育的本质

“‘掐尖’并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为基础,也不以培养和造就学生为目的,纯粹只是出于高校自身的考虑。”熊丙奇说,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排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

国家财政和各项政策上的倾斜,使得某些高校在招生方面享有了不可逾越的“生源特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炮轰”清华北大把高考尖子选完,剩下才轮到国内其他大学选择。他认为,对两校的过度追捧会导致人才埋没。

激烈的“掐尖”大战,也引发人们对高校教育公平的担忧,对录取制度的诟病首当其冲。熊丙奇认为,“这种不公平是由计划体制下的集中录取制度导致的。”

对此,方明深表赞同。他认为,在现有制度下,高校并没有真正的自主选拔权,择生和择校的标准只有高考分数,“功利主义驱逐了教育的本质。”在方明看来,公正合理的生源竞争是高校之间通过教育质量、个性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来吸引考生,而不仅仅只是招生手段和优惠政策上的竞争。

“的出路是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让中国的大学能够真正做到自主竞争。”熊丙奇给出了处方,“建立在自由入学制度之上,考生与学校之间实现多次考试机会,多次录取机会”是他心中理想的高考录取模式。

熊丙奇说,其模式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招生制度,即考生可以申请多所高校,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由学生自己做出取舍。进入高校后,学生也可以自由转学。

然而,现实却正在走向反面。2007年,本以强劲实力加入内地招生争夺战的香港高校,便因国内高校“狼来了”的哭诉,被教育部的一项政策剥夺了招生优势。

这一政策规定:香港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必须在7月7日之前完成;确认被港校录取的学生,内地高校不再予以录取。而在之前,考生本可以在港校和内地高校中进行自由选择。

另一项被视为大学自由转学制度探索的“插班生制度”同样遭遇了失败。今年5月,复旦宣布从2011年起退出“上海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招生考试”。在此之前,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早已退出这项考试。这一制度的最终式微也让自由转学制度变得遥不可及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我们为何沦为“学渣”

导读: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每年这个时候,无数的大三学生修完了大部分学分,却没有回家过暑假。他们或一头扎进图书馆,或在各种培训机构里学习,或开始报名名校的保研夏令营,这一切都为了一件事——读研。下面是我分享的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然而,在那些高考失利、心有不甘的学霸们摩拳擦掌准备读研“翻身”时,那些本科出身普通高校、如今在名校读研的“人生赢家”们,却屡屡暴露自己的短板。他们学习踏实,有着传奇般考研逆袭的经历,却时常躲不过“出身”带来的尴尬,竞争不过那些本科来自名校的同学。

于是,这些骄傲的学霸到了名校却被动变成了“无知宝宝”:不懂的专业名词、没见过的专业设备、不熟悉的名师……种种原因也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与同学有了差距。

曾经的学霸,如今的“井底之蛙”

李梓是清华大学的研三学生。平常和同学在一起,他总是不太愿意提起自己的本科学校。说起与本科学校4年的“感情纠葛”,李梓也不清楚,到底是谁亏欠了谁。

和很多普通本科出身的学霸相似,李梓也曾有过高考失利、痛下决心、考研逆袭的一系列经历。然而,上了清华他才知道,原来高考时缺枯知与名校的“擦身而过”,带来的却是与同学在视野和学术上的双重差距。

“我和本科出身名校的同学相比,就像井底之蛙。”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在李梓看来主要是因为本科时科研接触面太窄。

李梓本科在东北地区的一所普通高校就读。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他几乎伏消没有机会进入学校的实验室。“大一大二的时候,老师们会说,你们还小,很多知识都不懂,等到大三再去实验室吧。”

当他要求参与做实验时,仍被老师拒绝。理由很简单:我们不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又不确定你以后会不会留在学校读研,你要是考研走了我们不是白培养你了吗?学校的实验室主要是给留在本校的研究生们用的'!

“其实哪怕是刷刷试管,我都愿意。”李梓说。

到了大三,李梓终于可以做实验了。然而一个班几十人分成几组,每组大概只有一两个人能真正动手做实验。一个班里进过实验室的人寥寥无几。

后来,李梓已经没有时间进实验室了。和很多准备考研的同学一样,他需要选定专业、开始复习。到了读研究生时,他才发现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时就已经熟悉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自己还不如一个本科生。

“我没败郑有机会尽早培养起专业兴趣,没有机会锻炼科研思维,我的动手能力也很差。虽说是本科母校带我走进了这一领域,但如今这些差距也不得不说是她造成的。”李梓无奈地说道。

而对于在中国科学院某所就读研究生的梁浩然来说,本科时眼界的限制还在于自己接触不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科毕业于华北一所非985高校的梁浩然记得:“本科时我们用的都是学校自己出的很老的教材,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都没有。”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很多任课老师也跟不上最新学术进展。

有时,学校也会请一些国内知名的学术“大腕”过来做讲座。梁浩然发现:自己在班上成绩虽然年年拔尖,却听不懂“大腕”们在讲什么,有些专业名词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我的本科学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授和引导也不够,比如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等。很多学科在本科时都没有相关课程,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机会。”这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当梁浩然和他的同学在选择读研方向时,根本不知道要报哪个专业,只能凭感觉。

本科学校课程低要求,“是福是祸”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不少从普通高校考入名校的研究生反映:本科学校的课程要求低,使他们在本科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并提升专业能力,最终导致与名校出身的同学越差越远。

熊康本科就读于河北某普通高校,学习成绩优异、满怀专业理想的她为了“能受到名师的教诲,和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与本科学校相比,人大的平台为熊康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资源。一开始,熊康并不在意自己本科学校和人大的差距。她甚至觉得,差距反而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刻苦。但她逐渐意识到,“有些东西是硬伤,跨不过去的”。

在研究方法课上,熊康被要求每周阅读几十甚至上百页的英文文献,并在课堂上发言。看着其他同学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连文献都没读完的她备受打击。课后,熊康忍不住问坐在身边的同学,却被告知他们在人大读本科时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阅读强度。

事实上,熊康的本科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通过率很高,别说阅读文献,甚至连布置作业都很少有过。期末考试有的是开卷,有的是交课程论文,即使是闭卷考试,突击复习几天也能拿到高分。现在的她开始觉得,自己越来越难融入这群“人大的亲生孩子”了。

毕业于某农林类211高校的方浩成是清华大学的直博生,在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以后,他也遇到了和熊康一样的问题。

“我在本科时有一门课最拿手,结果到了研究生时这门课几乎要垫底。”方浩成认为,这一课程应是该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但在大学时只是作为选修课,而且授课内容十分简单,“不用考试随便就过了”。

方浩成回忆道,本科时开卷考试很多,那时的他很高兴,觉得考试太容易了。

“当时有一位老师的课程要求严,结果学院就找到这位老师,告诉他这门课挂科率太高了,应该要求低一点,别让大家都挂了。”方浩成认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而学生就更难自我要求了。

低要求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轻松度过大学4年,而对于把名校设为目标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低要求不仅导致他们基础更差,也让他们失去了“开脑洞”的能力与机会。

“我们对于有些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也很差,上了研究生才知道原来有些课的内容很重要。和清华本科的同学相比,我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基础好,‘脑洞’都很大。”方浩成说道。

而在某知名研究所就读心理学研究生的陈集看来,自己本科学校的有些老师都不了解自己的课程,有时“自己就把自己讲晕了”。

“由于师资缺乏,按照培养计划,有些老师不得不教一些非自己研究方向的课程。曾经遇到一位老师,讲着讲着就让我们自己看书,他说他也不太明白了。”陈集表示,或许老师们自己也很无奈,这都是普通高校的“心酸”。

以考研为办学目的是对学生不负责

除了普通高校与名校的差距造成的知识短板之外,这些本科时期在普通高校就读的名校研究生,还经历了很多名校本科毕业的同学想象不到的迷茫和焦虑。

现在协和医学院就读研三、毕业于某理工类普通院校的吴雪就对自己的未来已迷茫了很久。

“我所在的本科学校一直在宣传自己的考研升学率,考研时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只知道学习好就得考研,却不知道为什么考研。如今我才发现,我选了一个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专业方向。”吴雪说道。

“唯升学率”不仅让吴雪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还让她感到自己除了那点考研知识,其他什么都不会。

4年的本科生活不仅没让吴雪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还让她感到自己除了那点考研知识,其他什么都不会。“我的专业英语水平达不到阅读原版文献的程度,社会学、经济学基本知识的缺乏更让我在专业研究的时候受到局限。连很多课程需要的公开演讲对我来说都很困难。”

此外,临近毕业的她在找工作时还遭遇不少“闭门羹”:很多招聘单位都对求职者的本科学校有所限制。一看到她非985的本科背景,很多单位在“简历关”就pass她了。

“为什么现在招聘时用人单位会对本科学校有偏见和限制,就是因为有些人在大学时没有接受到全面完整的本科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

熊丙奇认为,现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以“考研率”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学校为了考研的同学改变课程安排,沦为“考研基地”,这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非考研相关的科目就让老师放水,让大家都过。他们也不要求、甚至不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验、实习,学生还是高中式的学习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算考研分数高,各方面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学术能力有些偏弱,毕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熊丙奇说。

在目前的“普通高校本科生——名校研究生”的成长模式下,学生可以摆脱普通本科高校的身份,成为一所名校的研究生,但是“不能只为考一个文凭。在本科阶段就要考虑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以便考上研究生后得到更好的发展。只为考研而学习,获取到的知识和能力都非常有限”。

“出身”好坏并不代表能力高低。北京某知名高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认为,自己所认识的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考入名校的研究生,在本专业甚至学校中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然而,他们的确需要付出比名校本科毕业生更大的努力,才能追赶甚至超过他们。

因此,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讲,熊丙奇认为可以选择考研,但要有长远的规划。而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要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院校不应以考研率为办学目标。”熊丙奇说,“以考研为办学目的,是一种功利的办学方式,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对于这些普通本科院校,熊丙奇建议,其发展的出路就是“搞好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等层次上做到一流”。

为什么不重视文科?

首先得明确文科和理科在国家目前的需求上的地位,再来谈是否重视。

中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在于发展,最终成为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需要的是发展并维持自己的地位。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看来,理科等于是工具,文科等于是口号,换句话就是吹牛逼也得打个草稿吧,哪怕是蜜汁自信的印度,牛逼吹得再大再响亮也得先有个模板才能吹起来啊。

按照理科=工具的逻辑,工具要发展就要工业化,工业化=资本增密+人力逐渐减密的过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是需要人力增密的册早悄,具体可以参考英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时候产生的血肉工厂。

因此这就契合了题主所问的,为什么文科本科分数比理科高?

因为工业化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各操作模板几乎是一样的,只要是 九年义务教育 一路读上来的,正常专科、本科毕业的,这一批毕业的学生所学的技能,表现出来的的就业模板几乎是一样的,随便招哪个人放进岗位培训一段时间或者直接就可以就可以使用。

不客气的得出结论就是,理科的学生相比文科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一颗工业化的 螺丝钉 ,更容易契合进去工业睁坦化所创造出来的州渣一般性岗位和特殊性岗位。

而 文科生 因为没有接受到更符合工业化岗位螺丝钉的培训,所以在工业化背景下的目前,就业范围的确没有理科生的选择面广。

这并不是说理 科比 文科优秀或者文科比理科优秀,这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造成的不同的际遇,这没有任何公平可言,人类社会从来不存在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而没有绝对公平。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进入到 共产主义 的时候,需要大力向外输入文化的时候,或者也会变成文科的就业范围比理科的就业范围广,分数比理科的低吧。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

这篇关于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

扬镇察州网讯 4月30日,本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教授、高考(微博)志愿填报专家熊丙奇走进仪征中学和扬中树人学校,分别为两所学校的高三家长带来高考填报志愿公益讲座。在家长心目中,孩子还没有参加高考,离高考志愿填报看似还遥远,但熊教授特别提醒,高考志愿填报要提早准备,家长从现在起就可以搜集院校、专业信息以及了解高考招生政策,不要等到成绩公布后再临时抱佛脚,那样往往会手忙脚乱。在讲座中,熊教授向家长推荐用“名次定位法”可以更为科学地帮助考生锁定目标高校。
误 区
平行志愿到底啥意思?
现场家长多数不懂
在讲座现场,熊教授向家长们问了一个问题:388分的考生C志愿填报东南大学(招生办),和另一名387分的考生A志愿填报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先录取谁?报告厅里不少家长在窃窃私语:“是387分的那个考生吧”。“告诉家长们,你们的答案是错误的,是388分的考生。这样的错误,原因是家长们没有理解平行志愿的含义。”熊教授解释道。
熊教授告诉记者,江苏高招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这种投档方式遵循“依据选科,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的基本原则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即将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并逐个检索,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A、B、C或A、B、C、D、E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3所或者5所院校中已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如果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能投档。所以在熊教授的例子中,388分的考生虽然把东南大学填在C志愿,但由于他比387分的考生分高,则享受先于387分考生投档的权利,投档时,只有把388分考生的A、B、C三个志愿都检索之后,才开始检索387分考生的A、B、C志愿。所以东南大学先录取388分的考生。
熊教授还提醒家长,很多院校在招生时强调只录取A志愿考生,实则是“忽悠”考生和家长。在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中,A、B、C志愿之间是平行的,正如例子中388分的考生C志愿填报东南大学被录取后,东南大学并不知道该考生将东南大学填在C志愿上。所以填报志愿时,考生在重视A志愿的同时,B、C志愿也要认真对待。
困 惑
选专业还是选学握枝校?
家长也没有准主意
志愿填报时,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呢?谈到这个让无数家长和学生纠结的问题时,熊丙奇教授表示,在一所好学校的冷门专业和一所差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中作选择确实让大家难以抉择,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选择好学校,放弃好专业。但实施上,这样做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对其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有所影响。在这个问题上,熊教授表示:“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学生在一本分数线上选学校,二本分数线上选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列出自己最想进的学校、比较想进的学校、可以进的学校等;专业方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找到对应的具有实力的院校,并通过平行志愿填报来实现。
比如,某考生喜欢英语专业,他完全可以以这一专业兴趣为线索,列出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分析自己的实力与高校对应的情况,由此把这些学校作为自己的平行志愿。”
分 析
往年资料怎么用?名次比分数更精准
填报志愿前,如何用好去年的录取数据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熊教授表示,在填报志愿时,如果简单地用“分数定位法”来确定学校就容易造成录取时的偏差。“因为各所高校每一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变化,但是如果家长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虽然分数线每年都在变,但是这些学校每年录取分数线所对应的名次并没有大的波动,因此在当年高考报名人数、录取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段旅敏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投档分名次,结合自己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参考往年的对应表来确定报考学校。”但是,当高考录取人数产生一定变化时,学生根据名次定位时就需要对具体名次进行修正,即对今年的名次进行修正后查找到这个名次在去年对应的名次,以便找到对应的录取高校。
近年来,熊教授经过潜心研究,研制出一套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其中的“名次修正系数”对考生填报志愿大有帮助。熊教授透露,今年的具体的修正系数为:2012年录取人数/2013年录取人数。名次换算公式为:今年投档分名次所对应的去年名次=今年的投档分名次×去年录取人数/今年录取人数。
举例来说,2012年江苏文科类招生,提前录取批次计划706人,第一批本科8476人,第二批本科20505人,第三批本科25893人。如果某文科考生今年高考的名次为全省第5000名,则他对应2012年的名次为【5000名×(706+8476) / (2013年文科提前批次和一本录取人数)】。对于理科,2012年江苏理科类招生中,提前录取批次计划2296人,第一批本科33789人,第二批本科52060人,第三批本科38098人。如果某理科考生的名次为2万名,则他对应2012年的名次为【2万×(2296+33789) / (2013年理科提前批次和一本录取人数)】,用这一名次就可以在2012年的录取资料中找到适合其报考的一本A志愿院校。
熊教授提醒家长,高考后,省考试院将发布2013年的各批次招生计划,这个计划数披露后,家长就可以用这个方法算出修正系数。
建 议
平行志愿怎么填?
A、B、C志愿之间
分差有讲究
志愿填报中最忌各学校间没有梯度。熊教授介绍,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3个学校志愿间一般要遵循A志愿“冲”,B志愿“稳”,C志愿“保”的原则。他建议家长和考生,A志愿和B志愿院校志愿之间往年的投档分分差要保持在7-8分;B志愿和C志愿院校志愿之间往年的投档分分差要保持在5-6分。
“A志愿学生可以选择有一定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当A志愿投档未进时,B志愿就应该求稳,选择一所录取希望较大的学校,而C志愿则应该在综合考虑其他考生走向因素的情况下,选择一所可以保底的学校,保住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另外,熊教授也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可能,还有两点要注意。“一要填写服从专业调剂;二要注意专业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栏空白也表示不愿意调剂,录取时一律不予调剂。凡填写的,录取时不再征求考生意见。”

第一高考网是什么样的网站啊?

千万别上当:第一高考网,是个不可信的网站!!!熊丙奇宣传的 第一高考网 圈钱后不负责任,不完整数据误导考生。
熊丙奇召开学生家长会,推销他们所谓的前程卡(300元/张),推销第一高考网。把他们的前程规划系统吹得天花乱坠,卡的作用就是帮大家填高考志愿,能查询高考志愿数据。本着对学校和专家的信任,犹如传销。许多家长现场购买了他们的前程卡。
实际上,正则岁第一高考的网里面的高考数据不完整,比如江苏本一(1123),在他们志愿填报系统里就没有。其实2017年的代码1113的计划应该分为了今年的1113和1123两个代码:中医拔尖计划的专业代码02、03、04对应的是2018年的代码1113,其他专业代码对应的是2018年的1123代码。向他们的服务人员反应,工作人员狡辩说2017年没有这个代码,所以2018年他们的就可以少了,他们所谓的专业人员,所谓的张老师,一点也不专业,家长发现了问题,他们就是不愿改。坑人的第一高考网,坑人的专家——熊丙奇。招生数举睁据不全,参考价盯瞎值何在。明知不全,用户指出了,还要狡辩,而不愿去更新,用这样的东西误导高考学生,这不是害高考学生一辈子吗?这样的商家就是骗钱的,卖卡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出现错误的时候坚决不改,把责任推个用户。
服务人员在群里吹牛,不在乎客户的钱,觉得不值可以退,再谈,这些服务人员直接拉黑客户的微信(不骗客户,不心虚拉黑说明什么?)。
这就是第一高考网!!!!数据不完整,客服不专业,推卸责任,拉黑用客户。
以熊丙奇为首的第一高考网就是圈钱的骗子,以张“老师”为典型的客服是帮凶,考生不要上当,不要被他们的数据误导终身。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熊丙奇谈高考专业选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熊丙奇谈高考专业选择 填报专家:名次定位法帮你填志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