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资讯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什么是按“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大类招生是近几年的招生新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对于大类招生并不是非常清楚,大家对于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实行大类招生对于考生会有什么影响等等,存在不少的疑问,专注教育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大类招生!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1.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4.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

  

  1.推迟专业选择,减少盲目

  

  大类招生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允许学生在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对学科、专业的更深层次了解,再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2.增加录取机会,缓解考生压力

  

  另一方面,大类招生提高了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因为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专业,这样考生志愿涵盖的专业数会远远超过6个,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一些非按“大类报考”的专业,还要考虑专业级差问题。而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考生的压力。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是按“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