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天津新高考选不选物理专业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天津新高考选不选物理专业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天津新高考选不选物理专业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

继新高考“3+3”方案的出台,新的“3+1+2”高考模式也已经被各个省份官宣已久,但是在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选科”一直是高一学生不断讨论的话题,新的选科模式不同于老的“3+3”,因为物理的难学,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历史这个科目,这样的二选一真的好吗?那物理很差,没有选择物理是不是就不能上好大学了呢?

一、不选物理,不是世界末日。

选择物理学科,可以选择的专业覆盖率达到九成以上。如果物理成绩还可以,不至于一定放弃物理科目,还是比较推荐考生们尽量的选择物理科目的。但是,对于物理学科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逼着自己选择物理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在“3+1+2”的模式下,很多的家长、同学觉得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的话,一定要选择物理,选历史就是没出路。针对这样的家长、考生,一定要注意一种情况: 不选物理不是没有好大学、好专业可以上,也不是选不了理工的专业。 选择历史后,后面的科目可以选择化学、生物,一样可以选择部分理工专业、可以选择好的大学。

二、 选择自己强势或者相对强势的课程,才能让自己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现在很多考生在选科的时候非常纠结,就是因为选择物理科目,它的专业覆盖面广,但是物理成绩又不太理想,考生就开始非常焦灼,究竟要怎么选才好。

考生在选科的时候不要盲目跟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历史作为首选科目能报考很多文科专业,而且很适合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有选择自己强势或者相对强势的学科,才能够发挥出优势。选择历史的考生报考专业包含管理类、人文类、财经类、师范类等专业。

三、历史科目为首选,又想报考理科专业,可以选择历史+化学+生物组合

有的考生因为物理成绩不够理想只能够选择历史科目,选择历史就偏向于文科,但是很多考生是想要报考理工专业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搭配化学、生物科目进行选择,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偏理的专业一样可以报考。

历史+化学+生物

很多人觉得历史+化学+生物这个组合是里科目选择物理的上佳选择,放弃了物理,可能会失去部分上名校的机会,但是选择了化学就能够的到一定的补偿。这个组合只有历史是属于文科的,历史在文科当中相对有优势一些,它不像政治那么难以理解,又没有地理需要过多计算。而且生物和化学两个科目都跟制药有关,有从医想法的同学选择这个组合有非常多相关专业可以报考。

可以报考的专业: 生物科技类、材料类、化工制药类、医学技术类、医学类(口腔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医学等)森林资源类、水产类、环境科学类、生物工程类、公共关系学类、城市管理类、历史学类等。

综上,学科组合中并没有最好的组合这样的说法,一切组合都是为了能够取得好的分数、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考进名校,当然,有物理学科的组合选择范围的确要大一些,但是没有物理学科,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的。

新高考选物理一定要选化学吗?

新高考选物理不一定必须要选化学 。 2021年新高考选物理不一定必须要选化学。2021年,中国采取了新高考政策,首次选用了三加,2加1的选课模式,并不在我们一定要选物理的前提下选化学,我们可以选择的化学,以后在其它四门科目当中任选两门,这次新 高考改革 的一个大亮点,也是最突出的一点。

选化学注意事项

化学不好的学生,尽量不要选择化学,3+1+2模式,物理不再实行赋分制,但是化学实行赋分,如果化学不好,在赋分中就会处于劣势。选择化学的学生,学霸居多,所有化学成绩不好的学生, 要尽量避免,而且化学不好,以后也很难在专业方面有所成绩,选择化学得不偿失。

身体受限的学生,尽量避开化学。化学学科,需要做实验,所以一些身体受限的学生,主要是 色盲 、色弱的学生,尽量避开和化学有关的专业,既然如此,也要尽量避免选择化学。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

因为物理的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虽然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但不一定能够深入吸收物理知识。个人感觉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科目,尽量不要选择物理,除非你已经做好学习物理面对的各项学习问题。

近年来,高考制度在不断的改革,许多省份在抛出文理科之后,开始进行3+x分科。高二阶段,部分学生需要提前进行良好的分科选择,才可以充分地进行分班志愿的征集。如此一来,每位学生的选择不相同,便会带来不同的3+x分班结果。

除此之外,一部分省份开始采取3+1+x的方案。三指的是语数外,一指的是二选一,选择物理的学生无法选择历史,选择历史的学生无法选择物理。剩下的四门科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个科目。

然而,一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不是太好,他们没有办法形成系统学习物理的方法。即便老师提出辅导物理的各项方案,部分学生也很难吸收物理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历史,虽然历史的知识点又多又密,可他们却能够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知识点。反观部分学生没有选择物理的真实原因,难度太大成为主要因素。

如果你是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但是你已经做好了学习物理的各种打算,比如准备错题本,分门别类整理知识点。相比于没有做好学习物理准备的学生,你将会拥有更多的优势。不过,物理作为难度较大的科目,部分好学生与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在物理科目上出现巨大的分差。

选择良好的科目之后,将会对学生参加高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位学生在选择分科科目时,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会锦上添花。

新高考情况下,报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难道物理不重要...

新高考背景下,选考物理的学生确实越来越少,但这并不表示物理不重要,相反,物理更加重要,要引起重视!

问题背景

“火罐很热,心很凉”、“刚拔完火罐,现在又要参加冬奥会”……

2020年山东高考物理科目考完之后,考生直呼:难出了新高度!

出题的却是结合当前热点热议问题,例如第13题是珠峰测量问题、第15题中医拔火罐治疗疾病的物理原理、16级冬奥会U型池比赛等等。

可以说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而高于生活!学习到最后最好的状态,也就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020年,山东首次实行“新高考”,其中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物理科目考试中,济宁第11中学本来是作为考点,但是没有学生参加考试,这也不得已让人引起深思!

实行“3+3”高考模式,出现了“弃选物理”的情况实在太多,并且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人数比其中任何一门选择人数都要少。

问题本质

“本来现在的情况就挺尴尬的,此次山东命题的物理单科考试试卷难度过大,会不会影响后面的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信心会有所动摇呢?”

准确的来讲,这一点肯定是的!因为物理在很大部分人看来的确很难,类似于数学,但是又与数学有很大的区分度。

特别是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如果原理掌握不透,那么就算给你公式你都用不了。

也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下,导致选择物理科目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我们要知道物理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广东实行的新高考就针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在审议“3+1+2”模式,也就是说,物理历史这两门科目将成为必选科目,学生是“逃不掉”的。

第一批是实行新高考的,浙江省之前招生的学校就有1360所,其中就涵盖了2.49万个专业类别。不限选考的科目占55.9%,限选考科目占44.1%。限选考科目,也就是说考生在高考当中要选择规定内的考试科目才能够进行报考。

然而往往都是一些工科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基本都是选考科目。

问题总结

那么我们要清楚考生选择的科目与能够报考的专业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中权威数据就表明,物理专业涵盖面是最广的,达到91.6%;政治只有61.3%,其他的都是按照化学、技术,生物,历史,地理依次排列。

例如,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为例:其中,法学专业涉嫌科目为物理、历史;哲学类包涵物理,化学,历史;限选的科目往往都是2到3门,考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门即可参加报考。

如果我们按照数据排不的话,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概率都是50%,和七选三的情况下是42.86%;但是从上海和浙江实行的新高考数据分析情况来看,上海市物理选择科目只占30%,和浙江省占27.5%。

这也就说明上海与浙江选考物理科目的人数,其占的比例是远远低于平均值!

考生们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基本都在“吐槽”:“出难度这么大的试卷,后面的学生还敢选择物理吗?”

那么有关于物理选考科目必须要知道“赋分制”到底该怎么理解!

山东省自己命题的小三科考试难度确实很大,但是应该还是正常的,因为小三科考试,实行的是等级划分,所以题目难度大小与,最终的成绩分数来讲,没有直接性的关系。直接看排名,排名第一的是100分,倒数第一赋分21分,中间的同学依次按照梯度进行赋分。

有个简单的例子,也就是说:如果你物理考了90分,但是排名是全省第一,那么赋分后是100分;如果考了最后一名,分数是10分,但是最后赋分是21分,现在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吧!

你认为物理重要吗?欢迎发表见解!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津新高考选不选物理专业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津新高考选不选物理专业 新高考为什么很多人不选物理?成绩一般该不该选物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