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介绍下吉林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畜牧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生产与管理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2、主要课程: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饲料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动物科学综合实验、饲料添加剂学、宠物饲养学、动物行为与福利学、动物生产学。

3、专业特色:是吉林农业大学最早和最具综合实力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底蕴深厚、师资内涵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基础夯实、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该专业为依托的畜牧学学科是博士一级授权学科和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并拥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水平位居全国同行的先进行列。

4、毕业去向:近5年来,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3%左右,毕业生除了考取本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入到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211或985院校。

其余的本科毕业生基本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农业类中高职学校、畜牧科研单位、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畜牧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从事与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1、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家政学、动物医学。

2、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植物保护。

3、吉林省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家政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生物工程。

4、吉林省品牌专业: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园艺。

5、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农林经济管理。

6、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7、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药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8、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9、部委级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

10、部委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是吉林省高校成立较早的一个专业,它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特点,紧紧依托吉林省玉米大省的优势特色,找准本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定位及研究方向,经过几年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实践证明由于专业特色突出,培养目标准确,毕业喊袜生较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加强组建赶超同类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快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本专业的速度;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课程体系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完成学生从学校教学姿渗码理论型向社会应用型角色的转变,适用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0名,博士生导师1人;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45岁以下80%的教师已取得研究生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设有发酵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玉米深加工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面积达200余平方米,为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不断修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改善实验室条件。本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00余万元,共有设备150余台套。实验室面向学生和科研课题开放,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同时也能部分提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实验的要求。提供学生使用先进的研究仪器和研究手段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发挥了作用。实验室共有实验技术人员2名,分别为高级实验师和中级实验室,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文凭。指导学生实验教学的均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均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按照《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生物工程专业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开设了对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共计开设实验课程9门,开设实验数量总计49个,实验开出率达100%,其中专业课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到60%以上。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生物工程专业为了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设有6个校内实习基地和十几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两部分。校内实习基地以本学校、本学院及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为基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为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部门。学生在实习基地场所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我院和本专业的实习基地能够满足专业模块课程涉猎的教学要求和技术操作,学生在实习基地场所中能够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技术操作,能够完成综合性大实验,能够听取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及工艺流程。学生能够按照实习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3人,占87%,具有硕士学位2人,占13%,其中在读博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生物技术专业拥有教授、副教授岗位的专任教师占编制总数的73%。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适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国家统编教材选用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多媒体授课及双语教学,多媒体授课率达到90%,共涉及8门课程。以生物化学精品课为基础迹哪,正在建设生物资源学和基因工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2门校级优秀课程,并围绕课程建设组建教师团队。积极推进多媒体授课及双语教学,正在尝试开展细胞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双语课程。
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采用适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主编国家级教材一部,自编教材3部,自编实验教材4部。科学出版社签订两部专著合同,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4部。
近几年生物技术专业参与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教改项目7项。拓宽办学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在学校的支持下,生命科学学院已经与意大利卡麦力诺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大国际间科研与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渠道。
近三年实验室每天承担本科教学任务6.02学时,另外还承担研究生实验教学课程、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室处于拥挤、过饱和的高速运转状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修订了8门课程的实验课大纲和3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大纲以及本科生毕业生产实习大纲,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生物技术作为实验性学科,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构建一批相对稳定并能满足产学研需要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科研平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如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地方共建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研究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并成功申报农业生物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实践实训教学提供了方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并专门设立了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立起了以“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省级、校级)生物技术中心——生产企业”一体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物技术人才。
经过几年的发展,生物技术专业共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奖三项,发表教改论文十余篇,承担的科研项目30余项,教改项目十余项,到位经费近650余万元,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专利4项,鉴定品种15个。有100%教师拥有自己的自主科研项目,共发表SCI检索文章15篇。科研是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动力,学科的发展必将带动教学的发展,在未来几年里,生物技术专业将加大科研成果到教学的转化。
2008年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在黑龙江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组织的全国特色专业培训会议。先后派出9名教师外出培训,先后选派5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为了鼓励双语教学的发展,专门派出2名教师奔赴香港学习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的双语教学。每年专业内部组织三到四次围绕专业建设的专题讨论会,探讨专业发展方向及学生培养模式。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下设两个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由9位教师和3名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
负责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基础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全校博士、硕士生的《高级生化研究技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植物生物化学》、《高级动物生物化学》、《高级食品生物化学》、《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及《分子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硕士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生物化学》为省级优秀课程(2006);两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001,二等奖;2004,三等奖);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奖(二等奖、三等奖),教学成果奖及优秀教材奖,优秀教学团队以及优秀本科论文指导奖等奖励。
全体教师参加了多部教材、教学参考书及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自2000年以来,主编了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7)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的《生物化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2000)的《基础生物化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7)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2003)、《基础生化实验与技术》(2000)及《生物化学习题集》(2004);副主编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十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参编了《经济蛙类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和《大豆新加工技术原理与应用》等书籍。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在学校、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拥有四个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280平米。还有约70多平米的准备室、研究室,仪器室等。拥有红外、紫外、离心、电泳、层析以及各种常规仪器设备价值280多万元。
多位教师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等各项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各种科研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近50名;指导本科论文近二百篇。 制约工程系下设药学原理和制约技术两个教研室。
制药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11名,分别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3人。
积极参与了2010版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探索生物制药类课程的教法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在实际授课中得到了应用。由本系教师承担的《免疫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被评为学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示范课程;《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本系教师已参与编写了校内外主持编写的一系列规划教材,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部,在编教材2部;同时承担省、校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10项,重点项目3项。共发表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本系教师近几年承担国家级、省市厅级、校科研项目20余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的对制药工程系相关实验室进行建设,并拥有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地方共建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平台。同时通过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生产一线,更加直观地了解制药发展动态。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公益劳动等环节。制药工程系相关实验室总面积为2500 m2。设备仪器台(套)数499台(总价值877万元),仪器设备完好率为98%;仪器设备利用率94%;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实验室承担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剂学、生物化学等十余门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开设了生物技术制药、GMP认证、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等多门实习课程。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