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国立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国立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国立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为什么中山大学被称为”双鸭山大学“?

双鸭山大学由来

先上图,高德地图搜索双鸭山大学,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双鸭山大学”(老年划掉),中山伍斗大学是什么山寨出来的,没听说过啊?(手动滑稽+狗头保命)

以上是开玩笑,下面是正经的介绍:

书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198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父母是双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老师。五岁那年夏天,随父母去了香港,后来全家移民新加坡......”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Sun Yat-sen不就是孙中山的英文译名么?那么“Sun Yat-sen University”不就是中山大学么?

中山大学官微也转发了这则“双鸭山大学”微博,并称“可能读了个假大学”,并称“可能读了个假大学”。

6月24日,自称是截图书作者的“云湖浪子YZ25T”在微信公号“火车开往西伯利亚”发布了《关于神翻译“双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出处声明》。他称截图的出处正是他出版的游记《惊心动魄的17天——独自探秘印占中国藏南地区纪实》中第57页的一段话。

但是Sun Yat-sen University音译为中山大学,真的别有一番情趣,之后就掀起了一大波校徽改编的浪潮,双鸭山腔碧磨大学校徽的设计battle愈演愈烈,中山大学校徽的原设计者姚友毅副教授看不下去慧瞎了,决定亲自出马,设计了两套校徽。

官方玩梗最为致命啊!

我要中山大学的专业介绍啊!!和商学和工程学的比较! ...

根据你说的情况,中大岭南学院很多专业都是文理兼收的,当然这还要根据你所在省的具体招生计划来定。不过我先给你介绍一下中大相关的几个系,供你参考。
1 国际商务系:::
国际商务系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与之衔接的硕士、博士专业为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同时授予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
国际商务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良好基础理论素养、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国际化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掌握坚实的国际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毕业后从事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跨国公司、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和咨询工作。
国际商务和贸易方向的教学和培养领域包括:1、国际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政策;3、国际贸易制度;4、跨国并购与管制;5、国际营销;6、国际技术转移;7、跨国公司贸易与投资;8、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9、国际贸易与企业发展。 世界经济方向的教学和培养领域包括:1、亚太经济;2、国际金融;3、国际贸易实务;谈兆派4、国际投资;5、国际金融市场研究;6、技术创新与扩散;7、国际企业人力资源;8、现代物流管理;9、跨国企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多年来均为中山大学招生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不少高考总分状元入读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涵盖外企、政府公务和金融系统。自2002年9月起,该专业全部专业课实行英文教学,选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由于优秀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该专业猜颂于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 经济学系
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山大学,次年即成立经济学系。而作为岭南大学的经济学系,其历史更为久远,至今已百年。
目前,经济学系下设经济学本科专业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个硕士专业,相对应的理论经济学科拥有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两个博士专业。
经济学系现有教授 7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 8 名,讲师 4名,博士 14人,另有 3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70% 的教师有国外学术背景。该系已形成增长与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
3 金融系
是中山大学金融学科的核心构成部分。招收攻读金融学专业博士、硕士以及学士学位的学生,并为EMBA、IMBA学生提供金融方向课程,其本科和硕士项目为美国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含贺课程合作伙伴项目。
中山大学金融系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 5名,副教授5名,讲师/助理教授4名,均为经济学或金融学博士。绝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或从事访问研究的经历,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数理金融,金融机构管理,公司金融以及金融市场与投资。
近年来,该系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在下列方面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公司估值与股票价格行为;随机微分方程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动态资产组合的选择;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金融抑制与金融中介的效率;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与政策的有效性、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金融状况指数;银行贷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收支管理、汇率制度选择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影响的传导机制等,在国际国内的著名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6年,中山大学金融学入选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金融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为各级地方政府、各类企业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财务等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或咨询、培训等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金融系的教学科研具有明显国际化特色,多采用国际著名大学通用的教材,本科大部分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采用英文授课,注重与国际国内学术界和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学生的交换访问,金融系毕业的杨子晖博士,其博士论文入选为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金融系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现供职于国际知名的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美林证券、穆迪、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
4 国际商务系
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与之衔接的硕士、博士专业为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同时授予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
国际商务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良好基础理论素养、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国际化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掌握坚实的国际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毕业后从事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跨国公司、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和咨询工作。
国际商务和贸易方向的教学和培养领域包括:1、国际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政策;3、国际贸易制度;4、跨国并购与管制;5、国际营销;6、国际技术转移;7、跨国公司贸易与投资;8、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9、国际贸易与企业发展。
世界经济方向的教学和培养领域包括:1、亚太经济;2、国际金融;3、国际贸易实务;4、国际投资;5、国际金融市场研究;6、技术创新与扩散;7、国际企业人力资源;8、现代物流管理;9、跨国企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多年来均为中山大学招生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不少高考总分状元入读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涵盖外企、政府公务和金融系统。自2002年9月起,该专业全部专业课实行英文教学,选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由于优秀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该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5 工商管理
该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质,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知识,具有创新、进取精神及全球战略意识,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事、战略等管理工作,以及在国家外经贸业务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数据库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咨询、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等。
6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这个系符合你要求的有两个专业:
(1) 交通工程专业(城建交通方向)
该专业方向是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建设交通工程方面人才的急需而设置的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知识,掌握路桥工程、道路环境工程、地下交通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胜任城市建设交通工程中的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综合型应用人才。
该专业方向面向信息时代现代化城市建设交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开设路桥工程、道路环境工程、地下交通工程等主要教学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划、管理、设计、施工等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管理,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工程数学、工程制图与CAD基础、普通物理、物理实验、环境学概论、交通工程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实验、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环境化学、道路环境工程、结构力学与结构软件、专业英语、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选修课程:交通工程概论、道路工程、交通流理论、路面力学、地基处理、交通工程勘测与设计、工程测量、网络工程与通讯技术、交通环境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Internet基础与网页制作、桥梁工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概预算、地下工程学、C语言程序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施工与组织、智能建筑、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交通、城建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岩土工程概论、城市物流概论和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等。
(2)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工程结构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方向)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基础理论学科,又是工程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机械、建筑与土木结构、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化工、能源等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计算及应用软件的制作。
该专业方向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侧重于工程结构及工程软件,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能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程计算、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工程软件开发等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相同的基础课程,三、四年级按基础型和应用型人才进行分流培养。在基础型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数理、计算机及英语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能利用现代数学和力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加入研究生行列。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土木工程、计算机工程应用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的工程素质,具有从事海洋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信息工程、工程管理以及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相关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计算方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力学实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语言等。
选修课程:工程制图与CA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限元法及程序、工程振动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下工程、房屋建筑学、水动力学、粘性流体力学、城市给排水工程、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应用软件、流体工程应用软件、数据结构、C++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介绍到这,希望你能满意。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

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约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面积约为:1.239平方公里(1858.5亩),北校区占地面积约为:0.208平方公里(312亩),广州东校区占地面积约为:0.989平方公里(1483.5亩),珠海校区占地面积约为:3.571平方公里(5356.5亩)。

学院介绍

中山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 ”、前御“ 211工程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1924年, 孙中山 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 国立广东大学 。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 中山医科大学 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截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3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 一级学科 博士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有全日制学生55447人,其中本科生32140人,硕士研究生15517人,博士研究生7790人。专任教师4471人。

院系专业

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校区有33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6个学院,开设13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0家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44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46人、 副高职称 1909人。研究生导师6399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790人,其中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 17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115人雹薯,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截至2021年5月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6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7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8人次,农业部“ 十三五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32人次。

截止2013年,中山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拥有7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法学、经济管理、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信息技术等。拥有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首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拥有33家教学医院(含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

以“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为本科教育观念,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以提高质量、服务需求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动硕博贯通培养,实施“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推动课程训练和科研训练结合,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创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人才。构源悔者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

国家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哲学,人类学,化学法,医学,护理学,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会计学,预防医学,微电子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软件工程 ,生物技术

截至2021年11月,中山大学设有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据2020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中山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物理学、基础医学、化学、数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经济学、口腔医学、药学、力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洋科学、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大气科学、心理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民族学、法学、地质学、特种医学、地球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核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博士点覆盖):

天文学、系统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城乡规划学、植物保护、艺术学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体育教育训练学、设计艺术学、工程热物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资源与环境博士、生物与医药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 、工程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能源电力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

2017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包括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截至2020年7月,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的统计,在ESI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中,中山大学有2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入选学科数目并列全国高校第3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

ESI世界前1%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行政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世界史、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海洋科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教学成果

中山大学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中山大学队共参加了62次亚洲区域赛,其中1次夺冠、2次获得亚军、13次获得季军,并且13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决赛中取得1银3铜的成绩。2007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9年,学校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最高奖项。2010年,学校“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1-2017年,学校医学院代表队连续七年(2011-2017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学术研究

截止2019年,中山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P3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台站、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级登记实验室、4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4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1个广东省野外台站。

中山大学拥有1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国家汉办重点基地,建设有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学校与2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例如:化学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杰-马里·莱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合作体开展战略协作等。

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年,学院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

中山大学共设立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111基地”8个,地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学校在海外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中山大学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千人。学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更是香港首个获得卓越计划资助的人文社科项目。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邀请三地共计28所精英高校入盟,搭建粤港澳高层次科研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校际合作发展长效机制。此外学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学校参与交流学习活动。

2022年1月5日,中山大学与广汽集团在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计划5至10年内将该院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在建面积6.8万平方米,拥有纸质馆藏832万册(件)、电子图书272万册、电子期刊12万种、数据库1038个、音视频资源23.20万小时。

学校已建成了跨广州、珠海、深圳3座城市,覆盖5个校园的大型校园网络。学校建成了规模庞大、国内领先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园,基于IPv4/IPv6双栈技术构建,互联网出口带宽32Gbps(其中IPv6出口带宽为1Gbps),入网用户数约计57000,最高并发IP数量达80000。无线网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基于扁平化架构设计,覆盖三校区五校园行政办公、公共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230多栋楼宇,部署无线接入点27000余个。

中山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CALIS 数字图书馆基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教育部16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中山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28日,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称号。

2022年2月14日,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立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立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