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南洋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南洋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南洋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

一、基本信息
1 类别: 公立大学
2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3 现任校长: 陈流汀
4 简称: 重邮、重邮大、CQUPT
5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6 校训: 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7 主要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8 创办时间: 1950年3月 邮编: 400065

重庆邮电大学,英文名 重庆邮电大学校园全貌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始建于1950年,2006 年升格为“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重庆乃至全国的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二、学校发展历史

◆1950年3月,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
◆1951年1月,西南邮电分校;
◆1953年3月,重庆邮电学校;
◆1955年5月,重庆电信学校;
◆1959年3月,重庆邮电学院;
◆1970年4月,电信总局529厂;
◆1973年7月,邮电部第九研究所;
◆1979年5月,重庆邮电学院;
◆2006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签署《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协议,实行部市共建。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两万人,其中研究生近3000人;

三、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 1600 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 140 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 330 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20余人、硕士学位610余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30余人,外聘了 70 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为该校兼职教授;校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现有 11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6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学校现有 40个本科专业, 4 个一级学科、 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 6 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和推荐本科生免或没绝春试直接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及华侨学生,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培 养 博士研究生,与英国南岸大学、韩国仁荷大学、韩国鲜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教师队伍中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5人;“重庆市名师奖”、“重庆市优秀教师”等部市级荣誉称号获得者7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市级专业技术人才入选2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1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通信网与测试技术实验室分别当选2002年、2006年“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网络控制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实验室2007入选首批“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四、设施

重庆邮电大学现占地 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 20000 多台微机联网运行,图书馆藏纸质图书 100 余万册、电子图书120 余万册,拥有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舒适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五、院系

14个学院数十个专业:
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衫宏纳技术 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2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经济学 工程管理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 网络工程 智能科学与计算
4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光电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6 生物信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技术 中药学 制药工程 生物信息学
7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8法学院:信息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网络思政
9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制作 艺术设计
10 外国语学院:英语
11国际学院:中加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班
12体育学院:社会体育
13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14成人及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业电器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为主等28个专业(函授、脱产、业余) 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批准单位及时间
1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产业部(2000/01)/重庆市(2000/12)(2006/11)
2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产业部(2000/01)/重庆市(2000/12)(2006/11)
3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产业部(2000/01)/重庆市(2000/12)(2006/11)
4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产业部(2000/01)/重庆市(2000/12)
5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产业部(2000/01)/重庆市(2000/12)
6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重庆市(2004/07)
7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重庆市(2004/07)(2006/11)
8 070201 理论物理 重庆市(2006/11)
9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市(2006/11)
10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重庆市(2006/11)
11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重庆市(2006/11)

六、成果

重庆邮电大学在移动通信、光通信及光互联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电子、管理及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特色,近三年承担数百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专利,科研经费上亿元,特别是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国内乃至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1992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重庆市技术发明一、二、三等奖 重庆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重庆市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 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2009年1月12日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以上就是我对邮电大学的了解。该大学在地方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王运武是什么职业


王运武
王运武,男,1980年生,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亏铅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Wenli副教授,现在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战略规划、思维训练、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学习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研究。
中文名:王运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聊城东阿
出生日期:1980年2月
职业:高校教师
毕业院校: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
主要成就:教育技术学科网”主要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著作《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学》
简介
王运武,山东聊城东阿人,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者脊),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摄影专家陈琳教授,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教授,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Wenli副教授,现在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工作。
●“教育技术学科网”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成员。《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journalofeducationtechnology)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参编国家精品教材1部。
●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销嫌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4篇,在《人民政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
●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多项成果在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评比中获奖。。
●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教育文化论坛》、《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头条网”等媒体转载。
●独立完成省级、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研究兴趣
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战略规划、思维训练、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学习科学与技术等。
知识背景
除了主修教育技术学专业外,广泛涉猎了教育学、心理学、广播电视、英语、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思维科学、技术史等学科知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创新思维方法》、《思维训练》、《数字校园规划与实施》、《教育技术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数字校园研究前沿、教育神经科学、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管理》。
研究生课程:《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LearningScienceandLearningTheory》、《教育变革力与创新创造力研究》
指导学生
研究生
2010级研究生
韦慧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史研究》
刘楚楚《专题学习网站导航设计的可用性研究》
2011级研究生
李小刚《面向大学生的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2级研究生
魏先龙《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朱明月《联通主义视野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于长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周勇《初中信息技术校本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兴化市沈伦中心校为例》
2013级研究生
周静《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杨曼《技术支持的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臧结成《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2014级研究生
丁超
唐丽
王洪梅
2015级研究生
刘甜
陈健
姚宇翔
本科生
1.2008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张梦《网络视频公开课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赵秋锦《教育博客群的内容分析研究》
殷丹丹《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无效行为研究》
周磊超《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2.2009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教育技术学:张春兰、黄鸽子、周燕、苏婷婷、陈周婷(宿迁学院)、韩晓晗(宿迁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沈冯霞、刘娟(宿迁学院)、林虹(宿迁学院)
3.2011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吴雪晴、李春、苗国芳、袁璐
4.2012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
孙兴_、庄雪雯、张妍、张艳艳、杨子辉、杨秋燕、黄久敏
指导学生课题
参加学术会议
科研课题
本课题从文化、哲学、生态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视角下透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探讨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演进、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教育信息化,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外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独立承担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7YW051,2007.6-2008.6)
6.参与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规划及评估实施方案研究(2010.7-2011.4)
7.参与北京市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评审工作(2010.8)
8.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PartnersinLearning,PiL)二期创新教师项目评估工作(2010.8)
9.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部分”解读撰写工作(2010.3-2010.4)
10.参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评审工作(2009.12)
11.参与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方案评审工作(2009.12-2010.1)
1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批准号:BCA060016)子课题《基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电大、奥鹏中心、高校中心)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以韶关市境内三所远教机构为例》(2009.2-2011.1)
13.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2009.3-2010.3)
14.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教育课程共享方案”设计(2009.9-2011.4)
15.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CyberNetworkforLearningLanguages)的可行性研究(2009.1-2009.5)
16.参与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处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设计与测试工作(2008.12-2009.4)
17.参与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子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2009.1-2009.3)
18.参与江苏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横向课题《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规范》的研制(2007.12-2008.5)
19.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60095,2006.12-2009.3)
20.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研究(2007.5-)
“教育技术学科网”是由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建设的公益性网站。本站的建站宗旨:用你我智慧共建教育技术学的交流研究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服务教育,服务社会。
截至2011年8月31日,该网站总页面流量为6,695,682,共计来访4,911,317人次,年访问量达100万人次。教育技术学科网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成为教育技术学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学术交流平台。
科研成果
论著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1.《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王运武,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3.《治学经验介绍》,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报》(XZNUPostgradu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
4.《为国储才建奇功敬文精神永流传》,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
5.《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运武,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总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
获奖
研究报告
1.《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撰写约9.2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2.《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共14万字,其中撰写约7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3.《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评审稿》(1.4万字,主要执笔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4.《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撰写约9万字),完成时间:2010年3月。
5.《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3.7万字,其中撰写约2万字),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1月。
6.《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约1万字,参与撰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采用,完成时间:2009年4月。
学术报告
1.《关于加快制定的战略思考》,北京“国内教育信息化产业应用团体标准项目研讨会”暨“标委会成立大会”,2016.6。
2.《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2016.3。
3.《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混合教研》,应邀参加北京市朝阳区基于大数据的教研研讨会,2016年3月。
4.《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混合教研》,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举办的混合教研活动,2015年12月18日。
5.《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活动(汉中),2015年10月15-16日。
6.《彰显区域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战略思考》,徐州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5.1。
7.《新加坡的终身教育体系及其启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4.12。
8.UseDigitalCampustoFacilitateLearning,Teaching,ManagementandLifeinChina,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2013.11.
9.《网络教育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R&DCenterforKnowledgeEngineering),2010.10。
10.《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分论坛(ETIF2009),2009.8。
11.《教育信息化转型期的思考——兼论新时期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使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R&DCenterforKnowledgeEngineering),2009.3。
12.《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分论坛(ETIF2007),2007.10。
公益活动
1.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与博士研究生同学,多次到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利民学校,进行支教和科学普及活动。
2.2006年12月至今,一直从事教育技术领域公益性网站——教育技术学科网的建设与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张伟平,43, 基础数学南开大学
龙以明,58,数学南开大学
王恩哥,50, 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邢定钰,62, 凝聚态物理南京大学
吴岳良,45,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俞昌旋,65 ,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学部(6人)
张 希 ,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清华大学
宋礼成,69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段 雪, 50,化工(应用化学)北京化工大学
赵东元,44 ,物理化学复旦大学
柴之芳,64 ,放射化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 松 ,43,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7人)
孟安明,43 ,发育生物学 清华大学
赵进东,50,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 北京大学
武维华,50, 植物生理中国农业大学
陈润生,66 ,生物信息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杨焕明,54 ,基因组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张明杰,40,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
谢华安,65, 植物遗传育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地学部(4人)
张 经 ,49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华东师范大学
周卫健,54,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姚檀栋,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穆 穆, 52 ,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1人
技术科局猛学学部:5人 当选院士
(共3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孙昌璞 4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 李安民 62 数学 四川大学 3 罗 俊 52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4 郑晓静(女) 51 力学 兰州大学 5 席南华 46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 崔向群(女) 5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化学部(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万立骏 51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包信和 49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江 雷 44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 江桂斌 51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陈小明 47 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6 周其林 52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7 唐本忠 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香港科技大学 8 涂永强 50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庄文颖(女) 60 真菌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 尚永丰 4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 3 林鸿宣 48 作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 侯凡凡(女) 58 内科学(肾脏病学) 南方医科大学 5 隋森芳 6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地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周卫健(女) 56 宇宙成因核素与全球变化做腊贺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郑永飞 49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莫宣学 70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陶 澍 58 环境地理 北京大学 5 翟明国 61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刘国治 48 高功率微波纯派 中国核试验基地 2 许宁生 51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 中山大学 3 怀进鹏 46 计算机软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陈定昌 72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 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于起峰 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王 曦 4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3 王光谦 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清华大学 4 王自强 70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 王锡凡 73 电力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6 申长雨 46 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 郑州大学 7 刘竹生 69 火箭总体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2011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公布该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的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产生51名新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2.6岁。经过此次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
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中科院2011年新增选产生9名外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英国等5个国家,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至此,中科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5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9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4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5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6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8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6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8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4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6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7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5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6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8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专 业 工作单位 1 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 70 美国 理论物理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 70 法国 化学 中国郑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机化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学 以色列理工学院 5 蒲慕明Muming Poo 63 美国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国 地质学-地球化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7 刘必治Bede Liu 77 美国 信息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饭岛澄男Sumio Iijima 72 日本 纳米科学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 9 罗格·欧文D. Roger J. Owen 69 英国 计算力学与工程 英国斯旺西大学 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53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向涛 50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孙鑫 74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3 励建书 53 数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汪景琇 69 太阳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5 陈十一 56 力学 北京大学 6 陈恕行 72 数学 复旦大学 7 欧阳颀 57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8 周向宇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 赵政国 5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
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奎岭 47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 方维海 57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3 冯小明 49 有机化学 四川大学 4 李永舫 6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 杨秀荣
(女) 67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张洪杰 59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张涛 49 化工(工业催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 韩布兴 5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 谢毅
(女) 45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金力 50 进化遗传学 复旦大学 2 赵继宗 67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3 施一公 46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4 桂建芳 57 鱼类遗传育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 高福 51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
疫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
院微生物研究所 6 韩家淮 53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7 韩斌 50 作物遗传与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 程和平 50 细胞生物学和生物
物理学 北京大学 9 赫捷 52 胸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成善 61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王会军 49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吴立新 46 物理海洋学 中国海洋大学 4 张培震 57 地震动力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5 陈骏 58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6 金之钧 55 石油地质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
探开发研究院 7 周成虎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
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 郭正堂 49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崔鹏 55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
持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
环境研究所 10 彭平安 52 有机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立军 66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
理研究所 2 王巍 46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3 尹浩 53 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
研究所 4 吕建 53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5 郝跃 55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 龚旗煌 48 非线性光学、超快光
子学 北京大学 7 谭铁牛 49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
视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汉 49 机械电子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 方岱宁 55 固体力学 北京大学 3 成会明 49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 刘维民 50 润滑材料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李应红 50 航空推进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6 邱勇 48 有机光电材料 清华大学 7 何满潮 57 矿山工程岩体力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 金红光 56 工程热物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9 高德利 55 油气钻探与开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按英文姓氏音序排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工作单位 专业 1 克里斯汀·阿芒托
Christian Amatore 62 法国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化学 2 弗莱明·贝森巴赫
Flemming Besenbacher 61 丹麦 丹麦奥胡斯大学 物理化学 3 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 66 以色列 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 4 雅各布·帕里斯
Jacob Palis 73 巴西 巴西国家纯数学与应
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 5 拉奥
C. N. R. Rao 79 印度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
鲁先进科技研究中心 化学 6 苏布拉·苏雷什
Subra Suresh 57 美国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材料科学、
固体力学 7 王晓东
Xiaodong Wang 50 美国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物化学 8 迈克·沃特曼
Michael S. Waterman 71 美国 美国南加州大学、清
华大学 计算生物学 9 张首晟
Shou-Cheng Zhang 50 美国 美国斯坦福大学 凝聚态/材
料物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教授 - 百度...

石金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测绘学科带头人,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测绘平差、可靠性理论、矿山三维GIS数据结构、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杨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煤炭学会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主要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1项,煤炭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出版紧急1项以及横向课题等20余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省部级科技卖吵培进步奖12项
武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GIS有数据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出版专著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辽西被土地荒漠化遥感分析与植被建设层次研究”等科技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麻凤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人选,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开采沉陷与治理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基金项目10项,主持研究的科技项目中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著作三部,先后在《煤炭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宋伟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等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近2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主持开发的工程控制测量平差软件、数字化测图软件、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在国内多家测绘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推广应用。曾获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徐爱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1月至2000年月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2篇。
王佩贤:教授,硕士生导师,煤炭工业测量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测绘工程教研室与测绘工程实验室主任;编写教材两部,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测绘工程(GPS控制测量、地形与地籍测量、变形观测、线路与桥梁测量、隧道测量与矿山测量等)科研项目,一直从事测绘仪器的检定、维修与开发工作。
李如仁: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工程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在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碰世空间地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Geospati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GRE)做博士后工作。1990年毕业后,在河北省八宝山煤中唯矿技术科工作;1995年—2004年,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工作,2001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2006年,在IGRE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至今,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时空分析与建模研究中心主任工作,兼任IGRE研究员。2004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加拿大、肯尼亚、意大利、瑞士等国家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学术访问。主要从事3S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参与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务部、农业部、加拿大农业部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现任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技术转让与企业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崇倡(1973-),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青年名师。1996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2003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晋升讲师;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秘书、副主任、实验室主任、主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在德国克劳斯达尔大学访问学者。
杨帆,男,湖北随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2007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系科研秘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秘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变形监测与预报研究所主任等职。2007年以来多次赴匈牙利、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工作访问。主要从事地表沉陷监测及灾害治理、变形监测与预报、三维GIS与数字矿山、矿区环境评价与生态复垦规划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0余篇次)。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洋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洋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