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暨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专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专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专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简介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商科教育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为更好弘扬百年商科教育的深厚底蕴,满足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对高素质商科人才的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等趋势,2010年8月,暨南大学在珠海校区成立国际商学院,它是在原暨南大学珠海学院企业管理系、金融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系所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学院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开设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国际投融资管理与国际商贸服务2个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方向。

学院办学层次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逾2000人,研究生近1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人),是珠海校区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也是珠海校区首个拥有自主招生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院。

学院师资结构多元。学院正式教职工40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34人(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高级职称占教师队伍比例高达79%;拥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老师占教师队伍比例高达80%,建院至今,学院面向海内外先后敦聘讲座教授4人,兼职教授3人,客座教授5人。

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显著。学院已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理启蒙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罗格斯大学、威斯康辛欧克莱尔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境外8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与10余所高校建立学术联系,合作内容涉及2+2自费交换学习、研究生学习、暑期实习、师资互派、课程共建等内容,力求通过师资互派、课程共建达到课程共建、专业共建以达到学生不出国门也可实现留学梦之目标。

学院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倡导双语教学、全英教学;积极拓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并开创性地建立学校首个境外实习基地;大力实施校外导师制,面向珠三角乃至港澳台地区敦聘110余名知名企业家、董事长、企业高管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校外导师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等“三进”工程,让校外导师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导职导业导心教育。学院充分校外导师及其企业资源创立商业精英挑战赛、商业领袖论坛等具有极大校园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活动。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及时成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依托校内外优势资源,搭建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等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保驾护航。

学院研究成果显著提升。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学、教研、科研等工作,积极搭建专家指导、学术交流、考察学习、科研机构等多元平台,不断加大成果产出激励力度,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学院现有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港珠澳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与商务研究所、暨南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所(中心)。近年来,学院获批多项省部级教学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A类论文多篇,出版多部高水平学术专著或教材。

学院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学院不断加大与粤港澳,特别是与珠海市、自贸区横琴片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课题研究、教育培训乃至社会公益活动。

展望未来,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院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广受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商学院,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敢于担当和作为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

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成立于2010年8月,是在暨南大学包装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原珠海校区计算机系、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经学科整合而形成的理工类专业学院,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包装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依托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近12年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规范、学科基础等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成果,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形成了人员稳定、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及管理队伍,各项管理规范日趋完善,整个管理架构和管理体制与暨南大学校本部完全接轨,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现有学科及招生规模
电气信息学院目前有包装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信号处理)6个本科专业,涵盖包装工程、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三个学科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4年制本科学生797人。
2.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信息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24 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具有硕士学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教学科研群体。
3.学科基础设施建设
学院现有数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4个教研室和包装工程、电气自动化两个研究所(教研室)。已建成微机系统与接口、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工艺、计算机组成原理、牵引供电、电机与配电、电路原理、自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电力系统仿真、微机保护、测控技术、电磁兼容、运输包装、包装印刷、食品与药品包装等21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及数学建模、ACM、机器人3个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包装工程实验室、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被认定为珠海市公共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为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依托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现代教育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体育部、后勤服务中心,学院师生员工享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及校园环境。
4.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0年11月,电气信息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基金项目34项,总经费750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地厅级项目11项,横向合作课题11项,发表A类论文114篇。
二、特色与优势
1. 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学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已步入正轨,在校学生人数797人。现有专职教师43 人,师生比为1:18。目前有专职管理人员4人,承担了全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管理工作。有实验教师6人,负责全院21个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维护工作。各教研室、研究所及各部门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高效率运作。
2. 综合而又相对集中的学科布局
经优势资源整合力量,凝练出包装工程、电气与信息二个学科群,形成了电气与信息、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2个学科平台,并成为电气信息学院“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学科。
3.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体制
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建院伊始,学院承继了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已有的科学而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院建有数学建模、ACM程序设计、机器人3个课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机会,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三、发展定位
通过5-10年的建设,把电气信息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与校本部优势互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建成1-3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思想,整合优势力量,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结构,创新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学院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合理调整规模发展、速度和教育层次结构,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创造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形成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
1.调整学科结构,形成特色明显、与本部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
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学校“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大学科建设和调整力度。通过资源和学科方向整合,构建电气与信息、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2个学科平台。将食品与药品包装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建设和扶持。培养3—5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建设相应的学术团队。
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调整学科结构,形成特色明显、与本部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布局。
2.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实现科研实力总量快速增加
整合学院整体资源,形成跨专业的申报团队,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为切入点,确保基金项目和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在重大项目的申报和获准方面有大的突破。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级项目10-15,其他项目30-50项,力争年平均科研项目经费达到200-300万元。
3.力争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自动化、包装工程等学科中的2-3个学科建成硕士授权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自行申报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一级学科下设置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按照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将现有的6个本科专业扩大到9个。学院在读学生总人数达到1600人左右,其中4年制本科生1400左右,研究生50人左右(包括博士研究生10人),成人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150人。 国际商学院现有金融学、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等3个教研室;财务管理、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6个本科专业;设有国际商学院实验中心(下设金融工程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ERP试验室、创业与经济学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另设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暨南大学港珠澳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2个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老师的比例达73%;在校本科学生约1300人。学校注重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学习条件,使学院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学院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相关院系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还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开展全面合作;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开展本科生境外实习合作等。
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侨校+名校”发展战略,推进珠海校区专业化、国际化和差异化方向的发展,国际商学院将继续秉承“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坚持“教学重精品、科研上水平、专业显特色、合作促提高、发展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着力打造“ 立足本土、融汇中西、彰显特色、务实求真”的一流国际商学院,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敢于担当和作为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人文学院于2010年8月成立。人文学院是暨南大学在珠海校区办学的延伸与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新开辟的又一人文高地。学校办学百余年来,蕴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科专业基础,人文学科名师荟萃,杰才辈出,其思想以及所倡导的办学理念、学术思想和精神人格形成了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启迪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暨南人。临海凭风,纵览天下,人文学院以传承暨南大学百年来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为己任,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秉承着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汇聚了珠海校区相关的人文学科专业、研究所,其中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系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新闻与传播学系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基础教学部社科教学室,以及香山文化研究所、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室。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8人,初级职称9人,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8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院在职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2人;暨南大学优秀教师2人;暨南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1人;珠海市先进教师3人。迄今,学院共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厅局级社科基金在研项目,并有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1门、暨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门,以及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在校学生有600多人,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4个招生专业。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的人文学科专业的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著名学府留学深造。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是在现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基础上建立的。暨大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7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在该系任教,如叶公超、梁实秋、钱钟书、许国璋教授等。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以后,外语系在曾昭科教授、翁显良教授主持下,教学科研均取得辉煌成绩。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1年5月在原暨大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自成立以来,外国语学院已发展成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4个教学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两个专门科研机构,现已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其中,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暨南大学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曾经以文学为主、专长翻译和翻译研究,其翻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翁显良、曾昭科、谭时霖、张鸾铃、黄均、黄锡祥等教授先后担任导师。2015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在语言应用认知、语篇分析和音系学等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厅级和校级项目数十项,并在外语类和社科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十部。
外国语学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2007年申报翻译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鉴于国内办学格局的整体需求,学校决定在原有外语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校本部和珠海学院外语资源(特别是翻译师资力量),联合成立翻译学院,扩大招生规模,使我校本科专业教育的布局和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翻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忠信笃敬的校训,致力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的训练,在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和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系统地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进行大量各种各样的翻译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英汉口、笔译能力,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工具,从事科技、经贸、法律、政治、新闻、旅游等实用类文本的实际翻译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同时,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学院将全面奉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打造成重实践、重应用、重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特色。
学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和建设为中心,继续强化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的笔、口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翻译应用型人才。翻译学院的成立继承了暨南大学传统上外语学科的翻译强势,整合了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珠海学院外语系新的教学、师资和研究资源,力争在数年内把翻译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广东省内一流的教学与研究型学院。 为实施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新生入学后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培养新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学校决定由“四海书院”具体负责暨南大学本科通识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2010年,进入四海书院的院系包括: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国际关系学系,共有学生600余人。2011年,进入四海书院的院系除2010年原有的8个学院,又增加了人文学院和国际商学院,书院共有学生714人。2012年第三届四海书院学生有近770人入读。书院学生全部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
四海书院,源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以“四海书院”命名,表明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 积极贯彻落实“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致力于招收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生。同时,寓意着“书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体现我校厚重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氛围,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培养造就“四海”人才。
四海书院的宗旨是,以 “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和“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贯彻“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历史赋予我校的教育使命,以培养港澳台侨学生为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把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造就创新型人才相结合,不断提高港澳台侨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和实施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海书院将逐步探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本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学科建设:

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掌握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能在国内外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计量金融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

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具备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企业及有关单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从事会计、理财规划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学原理、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金融机构管理、投资学、跨国企业财务、项目评估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具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企业及有关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跨国企业管理、中级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国际投资、外贸函电、国际经贸英语、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

国际商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分析能力及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专业知识和外语开展跨国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国际投资、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等,大多数课程采用全英教学。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企业及有关单位从事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生产运作管理、财务学原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管理英语、产业经济学、物流管理概论、基础会计学、统计学、ERP、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现代营销理论知识与灵活运用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市场营销实践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能在国内外各类企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营销管理、市场研究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营销策划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分销渠道管理、服务营销、品牌管理等。

;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

扩展资料: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通信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学什么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是一个 计算机系统 与网络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 计算机专业 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 企事业单位 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 系统集成 等工作。

培养目标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 思维能力 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 学科专业 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暨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专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暨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专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校区学院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