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首都医科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首都医科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2]3号)及教育部、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规范执行招生政策,确保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二、组织管理

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工作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学院(系、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组织,对本单位的复试过程、信息公开、录取结果负责。

三、复试工作

(一)复试形式

经学校研究决定并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备案,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全面采取“现场复试”形式进行。

(二)复试分数线

我校各学科(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已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通知公告、招生工作栏目(网址:http://yjsh.ccmu.edu.cn/index.htm)公布。

(三)复试资格的确定原则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相关政策要求,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复试。各专业按照不低于150%差额复试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生人数。对于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按照实际合格考生名单组织复试。确定考生复试资格原则如下:

1.初试成绩达到报考专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

2.总分排名进入所报志愿招生计划数150%排名范围内;一志愿上线生源数小于或等于复试比例时,所有一志愿上线生源全部参加复试;

3.按考生总分在所报考学院(所、系)和专业进行排名,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按报考专业和研究方向中的学院信息进行排名。若总分相同,按照英语-政治-业务课的顺序依次比较单科成绩。

(四)复试资格查询

考生于3月24日中午17:00起登录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查询第一批获得复试资格名单。

网址:http://graduate.ccmu.edu.cn/sszs。登录用户名:考生编号,密码:身份证号后六位。

(五)复试时间

我校复试工作整体将于3月29日左右开始。各学院(所、系)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由相关学院具体通知。

请考生近期务必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以便接收关于复试的有关通知。考生联系方式以考生报名时填写的手机信息为准。

(六)复试资格审核的材料提交

参加复试的考生统一将复试资格审核材料、复试学院要求的补充材料的电子版文件,按时按要求发送到相关学院。同时在现场复试前,将以上全部材料的纸质版原件按顺序放到一个档案袋中上交相关学院。

1.提交复试资格审核材料电子版文件的截止时间:3月28日中午12:00。

2.资格审核材料

请考生将以下材料形成清晰有效的扫描材料,并按顺序合成1个PDF文档。

1)初试准考证

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正反面)

3)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

4)毕业证书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

5)《首都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情况表》原件(见附件1)

6)报考“护理学(101100、105400)”专业的考生,应届生提供《护士资格证书》或成绩单、往届生须提供《执业护士证书》原件

7)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或中医专业学位的成人学历教育本科毕业且已获得毕业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毕业证书原件、相关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原件。

8)定向培养的应届本科生,须提供单位同意以“非定向就业”形式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证明材料

2.复试学院要求的补充材料及材料接收途径(见附件2)

对于未按时按要求提交材料参加复试资格审核或复试的考生,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对于提交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学校将取消其复试资格、拟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七)诚信复试

考生须认真阅读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和报考学院(所、系)的相关复试信息。须知晓:“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行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行为都将触犯刑法。”

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复试、拟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试前,所有考生须按要求,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3),确保提交材料真实,诚信参加复试。

(八)复试考核

1.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式采取笔试和面试方式。复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素质与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

(1)专业素质与能力: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听说、运用能力。

(2)综合素质与能力。主要考核考生本人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本学科以外的学习、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工作、志愿服务等)、沟通能力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及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及文明礼仪等。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考核成绩:复试考核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相加而成。其中笔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20%-30%,面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70%-80%。具体占比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复试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复试成绩合格者方有拟录取资格。

3.心理测试:在复试前由复试学院组织每一位参加复试的考生完成心理测试。

(九)缴费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需交纳复试费100元。缴费时间和方式由复试学院安排。请注意保存缴费成功界面截图。

四、调剂工作

(一)原报考我校各专业合格考生按照排名无法进入原报考志愿复试者,学校将公布缺额专业和接收调剂条件,考生填报志愿,学校按规定原则调剂安排复试。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条件要求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空额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合格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条件要求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或口腔医学学术学位;中医专业学位的合格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条件要求的中医专业学位或中医学学术学位空额专业。

2.临床医学或中医学学术学位考生,可分别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条件要求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或中医学学术学位相关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学术学位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各专业。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学位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条件要求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专业。

4.护理学学术学位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接收调剂条件要求的护理专业学位。

5.所有符合申请调剂的考生均应符合接受调剂专业的其他要求,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专业代码前2位数相同)进行调剂。

以上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可参加第一轮调剂复试,通过登录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点击“我的调剂”查询及填报志愿。请注意:各专业剩余复试名额为差额进入复试的空额。第一轮调剂复试志愿填报时间为2023年3月24日17:00至2023年3月26日上午10:00。每人只能填报1个调剂志愿,截止时间前可以修改个人志愿,截止时间之后填报志愿无效。

提交志愿考生可于2023年3月27日8:00起登录并查询复试资格。

(二)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地区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各类考生,可申请调剂到符合我校接收条件要求的各专业。学校将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yztj/)公布接收考生调剂的专业。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并填报调剂志愿,学校按复试资格确定原则调剂合格考生复试。

要求考生符合以下基本条件要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初试成绩达到申请调入的我校相应学科的复试分数线;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5.符合我校接受调剂专业的其他要求。

具体关于研招网调剂信息公布的相关通知,将于4月7日后于我校研究生院官网(http://yjsh.ccmu.edu.cn/index.htm)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yztj/)进行公布。

五、拟录取工作

1.拟录取原则

各学科专业按本场考生复试总成绩排名不高于招生计划数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1)总成绩(拟录取成绩)包括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计算方法如下:

总成绩(拟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2)总成绩合格方具有拟录取资格。

2.协议签订

所有拟录取考生均须与学校签订《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协议书》、《首都医科大学拟录取研究生诚信承诺书》。

3.体检

所有拟录取考生按录取学院要求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六、信息公开

1.学校将在复试前通过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对取得复试资格考生名单进行公示。网址:http://yjsh.ccmu.edu.cn/zsgz/sszs/index.htm

2.学校于5月公示拟录取名单,公示期10个工作日,网址:http://yjsh.ccmu.edu.cn/zsgz/sszs/index.htm。如有疑问请联系监督部门。

七、咨询、监督电话

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10-83911050、010-83916545

复试过程中有异议者须在复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形式实名向复试学院反映。

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监督电话及邮箱:010-83911095,Email:yanzhao@ccmu.edu.cn;yjsy@ccmu.edu.cn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首都医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第一批复试名单公示

  • 首都医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第一批复试名单公示.pdf

院校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 普通本科 医药类 公办

官方网址: http://zhsh.ccmu.edu.cn http://www.ccmu.edu.cn/

官方地址: 北京市

官方电话: 010-83911084,010-83911083

电子邮箱: zhaoban@ccmu.edu.cn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 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 学校校本部设有 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4464人,其中研究生6023人,本科生6599人,高专高职生1139人,留学生703人;成教生2730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39356人(校本部1578人,附属医院37778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职称2951人,副高职称4780人;教授904人,副教授1299人;博士生导师1024人,硕士生导师1252人。 学校现有 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前5‰。 有 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置的长学制专业有临床医学、儿科学和口腔医学;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法学(卫生法学)、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24个;高职高专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14个专业。学校培养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目前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9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6个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9名市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6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8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优秀奖1项。学校2014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充分肯定。 学校有 3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在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学校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9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12项),累计科研经费30.5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25.07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含合报)、北京市科技奖3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5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奖2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35项;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1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358项。 学校建有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中心实验室、信息中心、实验动物部、学报编辑部、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中国台湾等 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院校。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除交流访问外,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参加有关学习项目和学术会议。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牢记社会责任,把为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人民满意的医生,做出能服务人民对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首医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其他信息: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2895人,其中研究生4966人,本科生5592人,高专高职生1608人,留学生729人;成教生3010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1909人(校本部1565人,附属医院40344人)。

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多少?

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10025。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2人,其中研究生4648人,本科生5309人,高专高职生1765人,留学生700人;成教生312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2791人(校本部1470人,附属医院41321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职称2596人,副高职称4164人;教授944人,副教授1303人;博士生导师689人,硕士生导师1124人;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4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卫生学校;32个临床诊疗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2014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截至2021年2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与专业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眼科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神经病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假肢矫形工程、儿科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

北京市一流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假肢矫形工程。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检体诊断学、神经病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统计学、耳鼻咽喉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眼科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小儿内科学、生理学、小儿外科学、人体寄生虫学。

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科医学。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首都经济学科群。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校“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北京高精尖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6月,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4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45项);获得各类各级奖励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北京市科技奖3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2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调查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49项。

学术资源

据2019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总量84.91万余册(件),纸质期刊杂志2280种;学校附属教学医院图书馆馆藏书籍52.2879万余册。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电子图书235万余种,形成了以医学文献为主体,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可访问86种数据库资源,建设了网上选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学术资源门户网站Metalib/sfx、研究生学位论文库、中医古籍库与解剖资源库等特色平台和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计划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招收计划内(包括非定向培养和定向培养生源)、计划外(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源)、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硕士学位研究生共计约630名。

二、培养目标及类型

首都医科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招收的研究生按培养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实验室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适合从事实验室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毕业时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或“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在招生目录备注中未做说明及备注中有“△”标识的研究方向可培养此类型硕士研究生。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或口腔医师人材为目标,侧重医学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适合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或“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在招生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专业均培养此类型硕士研究生。

在招生目录中部分医学研究方向备注后有 “△”标识,表明此专业的导师可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种类型。考生最终的培养类型在复试中确定。

三、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2009年9月1日前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而且符合以下所有要求

(1)修完报考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学习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2)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专业相近,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3)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若为省部级,要求一等奖排序前3名,二等奖前2 名,三等奖第1名,科研成果奖不限名次;

(4)复试时加试两门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取得复试资格后通知。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人员,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只能以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形式报考;

(三)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要求报考专业

应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四)部分专业要求考生具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在招生目录的备注栏内有“※”标注。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能报考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报考眼科学专业要求*眼视力不能低于4.0,不能无立体视觉。

(六)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9月1日以前出生)。(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不受年龄限制)。

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复试时要求提供该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问题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调取档案而不能录取者,责任由考生承担。

四、我校接收教育部重点院校医学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一)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教育部重点院校医学专业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三)本科阶段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平均成绩85分以上,成绩排名位于年级总人数的前10%。

(四)学习勤奋、刻苦扎实、思维敏捷、作风严谨、有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整体素质好,获得一、二等奖学金次数在2次(含2次)以上。

(五)在校期间参加过校内外科研活动小组,同等条件下有论文发表者优先考虑。

(六)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在425分及以上。

(七)在校期间未曾受过任何处分。

接收推荐免试生导师及具体申请办法可后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页 http://yjs.ccmu.edu.cn 进行查询。

五、报名程序

(一)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2011年硕士研究生的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考生届时按教育部要求的时间网上报名,大约在2010年10月10日开始。请考生注意关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http://yz.chsi.com.cn/ )及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页( http://yjs.ccmu.edu.cn /)。

(三)凡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的考生在完成教育部研究生招生网的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手续后,请于2009年11月30日前登陆我校招生办公室网页进行报名信息的再确认,以确保取得准考资格。

六、入学考试

(一)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二)初试

1、初试时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安排,约为2011年1月。招生学院(所)、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其相关说明请见招生专业目录。

2、报考我校的考生,政治和外国语科目为全国统一考试,外国语科目一律考英语。

3、综合考试:

4、工学、理学第四门基础课考试:

(三)复试

1、复试时间约为2011年4月-5月。

2、我校将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复试基本分数及我校考生的初试情况制定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分数线。达到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加复试。

3、复试由各学院(所)组织,复试内容为三项:英语、专业课、专业技能操作,其中英语和专业课包括面试及笔试。复试每项内容满分100分,60分及格。复试成绩总分300分,180分以上为复试及格,复试单项或总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首都医科大学根据考生的录取成绩决定其录取类型(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托培养、计划外自筹经费),其中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不列入导师姓名,考生根据报考专业填报。录取的考生在复试中由其所报考学院(所)根据考生志愿及录取成绩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七、体检

考生应身体健康,报考眼科学专业要求*视视力不能低于4.0,不能无立体视觉。其它各专业视具体情况而定。

八、相关问题说明

(一)录取类型说明

1、计划内非定向:户口档案将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2、计划内定向: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3、计划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担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4、计划外自筹经费:户口档案将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国家不提供培养经费,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入学前由用人单位及本人与我校签订相应的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协议书。四种录取类别均需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二)培养方式

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术型研究生入学后直接进入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或临床能力训练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校本部进行课程学习一个学期,本专业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15-18个月,本专业三级学科临床训练10-12个月,结合临床工作,完成一篇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论文。

(三)住宿

录取学生在学期间的住宿由各学院(所)按各自规定安排,具体事宜考生可咨询所报考学院。

(四)目录备注中相应标识说明

1、""表示可接收推荐免试生专业。由于推荐免试接收工作在目录公布后(10月-11月)进行,因此目录所列专业为有可能接收到推荐免试生的专业,我校每年接收的校内外推免生在70人左右,考生可根据本身情况参考选择专业,我校各个专业均会保留不低于2/3的招生数量共统考生报考。

2、""表示可招收单独考试考生专业。我校每年可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0名,目录所列为可接收的专业,单独考生初试入学考试科目全部由学校命制,复试的考核与统考考生相同。

3、"※"表示必须具备医师资格证书。

4、"△"表示可招收学术型或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后培养类型在考生复试中确定,无"△"标记的专业表示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标注的为我校自设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5、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专业只招收专业学位。

(五)招生咨询

1、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http://yjs.ccmu.edu.cn

2、电子邮箱:xiao@ccmu.edu.cn

3、电话咨询热线:010-83911050

(六)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不提供考研辅导材料,不出售历年试题。

首都医科大学排名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首都医科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首都医科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复试名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