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上智大学地球环境专业毕业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上智大学地球环境专业毕业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上智大学地球环境专业毕业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的专业介绍

本科是由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勘查技术与工程五个专业构成。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地质工程的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流程,具备解决地质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外语、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矿井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地质资源勘探与开采、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工作。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矿井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学、岩体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营管理以及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并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成为环境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和掌握环境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获得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规划、设计、管理、评价、教育、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流体力学等。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水资源规划与设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具有分析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公共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水文与水资源、信息采集及处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保护、地下水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基本理论,并接受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知识,较好人文科学知识,较强的数学与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境保护、矿山等企事业部门从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勘测、规划设计以及预测与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学习。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气象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勘探、水利法规。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能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及基本技能从事资源与环境评价、规划及治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具有分析与解决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的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公共基础上,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学学、自然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科学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并接受系统实践训练,具有从事资源分析、评价与管理和环境保护与规划及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从事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学习。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土地资源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概论、土壤与环境化学、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复垦学等。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探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外语、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资源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资源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工作。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测量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钻探工程学、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应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地球物理学研究生好找工作吗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8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地球物理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基础研究型、 应用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本专业学生还要具有处理一定层次技术问题的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变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 手能力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本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和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以及良好的 身体和心理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 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地球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接受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工程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

5.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的能力;

6.具有独立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和图像信息处理及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物理学、地球科学、勘探地球物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知 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地质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计算方法、 数学物理方程、科学计算理论与实践、数据结构与计算机图形学、地球物理学原理、岩石物理学、 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空间物理学、实验地球物理学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80学时)、数学物理方法(126学时)、数值计算(36学时)、地球物理场 论(10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基础(54学时)、固体地球物理学(54学时)、勘探地震学原理(64 学时)、勘探重磁学原理(64学时)、地电学(含地热)(64学时)、钻井地球物理学(64学时)。

示例二:地质学基础(13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数值分析(40学时)、场论(56学 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固体地球物理学(40学时)、地震勘探原理(32学时)、重力勘探和 磁法勘探(88学时)、电磁法勘探原理(32学时)、地球物理测井(40学时)。

示例三:普通地质学和综合地质学(136学时)、数值分析(46学时)、计算地球物理学(46学 时)、地球物理场论(7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30学 时)、地震学与地震勘探(60学时)、地磁学与磁法勘探(30学时)、地电学与电法勘探(76学时)、 地球物理测井(6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测量与数字填图实习、地球物理野外工作方法综 合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地质学基础实习实验、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钻井地球物 理勘探等勘探方法与技术实习实验、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实习实验、重力学与大地测量学实 习实验、地磁学与空间环境学实习实验、地电学与深部构造物理学实习实验、地热学与地球深部 动力学实习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地震勘探原理》、《重力勘探》、《连续介质力学》、《重力与固体潮》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矿业类企业: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工程探测、工程技术; 政府、事业类单位:自然灾害预测、地质勘探。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地球物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毕业生主要是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国家机关、跨国能源公司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从事地质类专业勘查,以科研工作为主要方向,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从事地质研究。开展工程与城市防震减灾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地震区划理论研究,编制地震区划图;开展强震观测、震害调查场地勘测与工程结构测试与分析;开展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技术、地震紧急救援技术与方法研究。从事工程探测类,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工程、建筑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城市环境与建筑基础以及地下管线铺设情况的勘查等工作。

地球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资源能源勘察、近地表工程勘察、地震分析预报、冶金矿产资源以及海洋国土测绘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研究、管理以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矿产与能源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工作。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地球物理学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能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

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
有前途,就是你学不好,初中一般是学不好的
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讯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IT行业工作。
1、WEB应用程式设计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网站应用程式开发、网站维护、网页制作、软体生产企业编码、软体测试、系统支援、软体销售、资料库管理与应用、非IT企事业单位资讯化。
2、视觉化程式设计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体企业桌面应用开发、软体生产企业编码、软体测试、系统支援、软体销售、资料库管理与应用开发等工作。
3、资料库管理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资料库管理、软体开发、专业资料库应用设计与开发、资料库的应用与开发、资讯管理系统开发、企、事业单位网路管理、软体销售等工作。
4、多媒体应用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美工、动画制作、影视编辑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综合应用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
5、移动应用开发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移动装置应用开发、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网站开发、软体生产企业编码、软体测试、系统支援、软体销售、企、事业单位资讯管理、办公自动化整合等工作。
6、电子政务软体专业
能够胜任基层 *** 部门、事业单位数字化政务管理系统的设计、维护与资讯管理、办公自动化整合、办公室文员等工作。
7、软体测试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体测试、软体编码、IT企事业单位系统支援、非IT企事业单位资讯化软体销售等工作。
8、物流资讯科技专业
毕业后能够胜任现代物流业资讯管理,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以及运输等管理工作。
9、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后能够胜任全省各级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以及运输等管理工作等工作。
10、网路系统管理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 *** 管理部门、经贸、金融、邮电、电子、学校、交通、社群以及应用计算机网路的有关行业,从事计算机网路系统的设计、维护、管理、从事网站开发与应用、网路安全管理、计算机软硬体除错、安装、计算机及网路产品
营销等工作。
11、计算机游戏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网路游戏美术,网路游戏动漫设计,游戏概念/故事情节设计,网路游戏3D设计,网路游戏人物设计,网路游戏环境设计,网路游戏面板/纹理设计,网路游戏图形开发,网路游戏测试,网路游戏音讯开发,游戏客户端开发,游戏伺服器开发,游戏引擎开发,手机游戏策划,手机游戏开发,手机游戏程式开发,手机游戏美工,手机游戏测试等工作。
12、计算机图形/图象制作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广告企业平面的设计与制作、网路企业网页制作、企事业单位职员等工作。
目前,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的高等院校中,以理工科的实力较强;以文科、综合性高等院校为补充,基本上每所高等院校都设有这样的专业;或者有这样的专业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介绍: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体与软体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的一个专业。该专业是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电脑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阶人才。
二、专业方向:
1、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设计、开发软体能力的软体人才,以满足软体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层次的社会需要。
2、计算机应用技术
该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各类开发、研究、应用人才。
3、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该专业以并行处理、容错计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反映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体基础,以及熟练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独立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软体开发能力。
有前途的。
第一是软体程式设计方向。大体上分成软体设计、程式语言和软体测试。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开发流程、生命周期等等相关内容全部在关注范围。此方向几乎属于CS内部第一大的方向了,录取名额很多,奖学金也有一些。问题的关键是,这个专业是培养coder的,而计算机专业的从业者大部分就是coder。因此学这个专业工作机会较多,但是起步阶段的收入居于中等。
第二类是多媒体动漫方向。这个专业包括了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主要研究影象的表达、处理等。计算机成像、三维动画、网路影像传播都属于这个方向的范畴。学习这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去游戏设计公司,电影视讯公司、电子出版、教育软体开发、商业简报、平面广告设计及其它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媒体整合与系统设计的工作岗位寻找机会。
第三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向。该方向包括了理论性非常强的计算机理论、电脑科学与工程计算Scientific Computing、人工智慧AI以及人际互动Human-puter interation等。

其他信息:

地球物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计算机原理、语言与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地球系统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概论弹性力学(或连续介质力学)、地球物理场论、地震学(或地震勘探)、重力学(或重力勘探)、地磁学(或磁法勘探)、地电学(或电法勘探)、岩石物理学。

补充材料:

地球物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地球物理学专业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科专业,学生在较系统地掌握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能够结合其他地学研究结果(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系统本身进行解释的能力。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同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各半转入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

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

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领导。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3年5月,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学校为部属重点高校。

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协议。同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部省共建重点大学。同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5月,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校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电子商务、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表演、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应用化学

世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地球科学学科群、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地球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核技术与应用、材料学、构造地质学、应用数学

学术科研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截止2021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2年5月,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7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不断拓展国际联合教学新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大滑坡协会(iRALL)—’大型滑坡调查、分析和管理、国际博士培训班课程”、“成都理工大学—以色列申卡尔设计学院国际创客联合实验项目”、“成都理工大学—雷文斯本设计与传播学院国际联合教学项目”等国际联合教学项目。

近年来大批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讲授课程,参与科研,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学校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共聘请400余人次长期外国专家在校任教,规模在四川省仅次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现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两校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本科课程,然后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两年的本科课程后,可同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与爱丁堡大学的学位。爱丁堡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世界顶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苏格兰最高学府,英国老牌名校。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智大学地球环境专业毕业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智大学地球环境专业毕业 现在学计算机专业有前途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