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研究军备的大学专业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研究军备的大学专业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研究军备的大学专业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

:北京大学是中国一流大学、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占地面积2.6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42.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3.21对万册。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在10个学科门的38个一级学科、192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0个学科门的42个一级学科、201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任教师240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899人。在校博士生4234人,硕士生8498人,普通本科生14240人。 哲学(4个专业) 哲学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 经济学(7个专业) 经济学类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保险- 法学(10个专业)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社会学社会学类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工作- 文学(32个专业) 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广告学菲律宾语广播电视编导德语编辑出版学越南语艺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印度尼西亚语新闻学英语朝鲜语古典文献泰语希伯莱语汉语言新闻传播学类蒙古语汉语言文学日语俄语乌尔都语应用语言学波斯语法语中国语言文学类印地语艺术类缅甸语梵语巴利语- 历史学(5个专业) 世界历史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学类博物馆学- 理学(35个专业) 应用物理学地质学类力学类心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数学类天文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生物科学地球化学物理学类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统计学环境科学类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地理科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地球物理学类生态学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科学材料化学- 工学(5个专业) 城市规划工程结构分析环境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医学(10个专业) 医学检验药学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实验学应用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管理学(13个专业) 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图书馆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类公共政策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同济大学是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位于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占地面积2.4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49.70万册。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0个。在4个学科门的21个一级学科、58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9个学科门的45个一级学科、138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任教师21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08人。在校博士生2358人,硕士生7025人,普通本科生21562人。 哲学(1个专业) 哲学- 经济学(4个专业)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类金融学- 法学(3个专业) 法学社会学国际政治- 文学(15个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英语德语广播电视新闻学日语摄影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学表演动画汉语言艺术设计广告学汉语言文学- 理学(21个专业) 环境科学类生物信息学应用化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应用物理学化学类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海洋科学类生物技术数学类生物科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应用心理学物理学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38个专业)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机械类能源动力类车辆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类电气信息类建筑学城市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软件工程交通运输类测绘类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汽车服务工程测绘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地质工程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材料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 农学(1个专业) 园林- 医学(3个专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管理学(12个专业) 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类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复旦大学专业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具有环境系统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开发能力,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中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熟悉并掌握材料的性能和设计原理,具有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实际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  设计概论、中外环境艺术史、形态设计、人机工程学、工程图学、设计力学、装饰与构造、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基础、家具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环境空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会展策划与设计专业 培养具有展示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开发能力,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会展策划与设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中外展示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熟悉并掌握各种展示材料的性能和表现原理,具有较强的展示设计和会展策划能力。  主要课程:  设计概论、中外设计史、形态设计、人机工程学、工程图学、设计力学、光构成、展示设计、橱窗设计、摄影基础、设计管理、会展广告设计、版面设计、会展策划、会议组织学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展示设计、会展策划、橱窗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输送展示设计专门人才。动画专业 包括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网页设计等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开发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熟练把握现代数码技术,具有较强的虚拟图像构成技术和网络、动画、游戏设计开发能力、多媒体产业运作管理能力,成为在数字化信息、网络、影像等方面领域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设计素描、形态理解、设计基础、动画史、三维建模、音效设计、元素艺术、交互式动画设计、原画创作、动画造型设计、脚本创作、非线性编辑与计算机视觉特效、边缘领域主题设计、虚拟实镜、网站设计与网站规划、个人作品集、动画(游戏)毕业创作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设计、互动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信息图形化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创作、教学和科研工作。摄影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电视、电影摄影记者。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将进行大量实践操作训练。  本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创作实践和创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电视观念、扎实的电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技术、技巧和技能,毕业时达到能够独立拍摄制作一般电视节目的水准。  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广告摄影、人物摄影、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编辑、数码特效合成、图形标志创意设计、体育摄影、电视专题创作、立体构成、数字影象制作、视觉造型艺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  摄影展参观、工作室项目实习、短片创作、摄影实习、毕业作品(摄影作品)、毕业实习、媒体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主要去向  毕业生将在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广告制作机构、电视音像出版部门、电视研究机构等传媒机构从事新闻摄影、纪录片摄影及其他电视节目的摄影、编导工作。视觉传达专业 包括排版印刷、插图、广告、包装设计、纸质传媒设计等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CI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开发能力,能同步于国际设计行列的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科学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法,了解视觉传达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掌握较强的平面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设计开发能力及相关产业运作管理能力、设计创新思维,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拥有较高外语水平。  主要课程包括设计素描、形态理解、设计基础、材料体验、图形创意、文字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CIS企业形象设计、摄影、插图、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广告设计与创作、个人作品集、毕业创作及论文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广告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纸质传媒(书籍、报刊、杂志)设计、信息传达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创作、教学和科研工作。雕塑专业 本专业是美术学院的重点学科。本专业培养在室内外环境艺术,公共雕塑和架上艺术方面具有专业创作,设计技能,理论素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解剖;雕塑创作;东西方传统技法研究;当代雕塑技法研究,传统雕塑艺术考察;专业实践;公共艺术研究;现代雕塑;金属材料试验;石质材料试验;木质材料试验;陶质材料试验;综合材料试验等。  就业去向:艺术创作工作室,画廊,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部门,会展策划与设计制作部门。绘画专业 本专业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三大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并具备绘画艺术实践,研究,创作等方面能力,有一定理论素养,能从事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研究创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东西方绘画的基本理论与技法,学习公共艺术创作及综合材料的运用。用创新的思维和系统学习的方法,了解中外艺术的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绘画创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东方绘画研究/传统与当代,西方绘画研究/传统与当代,素描技法研究,绘画材料工艺研究,传统绘画艺术考察。  就业去向:独立艺术工作室;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部门;会展策划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分为电影编导与电视编导两个培养方向,旨在为各类电影机构、电视机构培养电影、电视业方面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重点是培养艺术与技术结合、具有较强策划与制作能力的影视节目编导人才,并力求使学生做到采、编、播合一。  本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创作实践和创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电影、电视观念、扎实的电影、电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技术技巧技能,毕业时达到能够独立策划并编导制作一般电视节目的水准,以及具备影视作品分析与批评的能力。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中国电影史、影视文学写作、电视导演、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电视节目策划与营销、电视纪录片编导、外国电影史、当代世界电视、影视艺术概论、影视批评、电影作品读解、电视作品读解等。  主要实践环节:  工作室项目实习、毕业实习、媒体实习、毕业作品、剧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主要分成两个方向,其一主要是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等工作;其二主要是各电影制片、发行等机构,主要从事电影的编剧、导演、策划等工作。时尚传播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备较好的时装知识和传播理论及应用技能,具备良好的时尚敏锐性,能从事时尚品牌推广、时尚文化传播、时尚活动组织、时尚传媒(电视、刊物、网络)制作及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级时尚传播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时尚传播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服装、传播、商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能以及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专业课程: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基础(平面、立体)、服装工艺基础、时装画、时装摄影、时装品牌管理与策划、时尚传播概论、中外服装文化、服装心理学、服装流行趋势、时装产业研究、时尚表演与展会策划、平面设计、网站设计与规划、时尚营销企划。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室实习、市场调研、服装企业实习、时尚机构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  毕业生就业去向:从事时尚品牌推广、时尚文化传播、时尚活动组织策划、时尚传媒(刊物、网络、电视)制作和管理、服装教育等领域工作。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是创办于1995年的新专业,主要培养广告策划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法规、广告媒介、广告文稿研究、广告设计、广告美学、广告摄影、广告专题研究、中外广告事业、营销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查学等。  本专业执教的师资除本院、本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外,还聘请中外广告学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全国广告业实力最强的、外向型的上海广告公司是广告学专业的主要合作办学单位之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系成立于1984年,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上百名。他们活跃在电台、电视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本系除公共基础课外,专业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评析、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广播电视编辑、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摄影构图、播音基础、影视美学、世界广播事业、电视专题片制作、电视专题研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本专业已编著的《广播电视业务系列丛书》等教材10多部。本系除了近年选留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师资,还常年聘请有关媒介的专家主讲业务课程。  为了适应广播电视领域新技术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本系教学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四年学习期间技术操作与社会实践不间断,已在上海电台、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系建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专业。  本系培养记者、编辑、管理人才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人才,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权。迄今为止已培养了近8000名毕业生。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进入新闻媒介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深受各地新闻界的欢迎与好评。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当今我国新闻界的骨干力量。  本系师资力量很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批在国内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颇具知名度的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主持着新闻学概论、政策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分析原理与应用、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和中外新闻史等40余门新闻学主课。撰写和出版了数十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准的新闻学教材,总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  本系对外联系十分广泛。同国内外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协作关系。一批国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成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并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港台地区的一些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每年都有不少师生出国留学、访问、短期学习、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写作、中国语言文学史、汉语史、文字史、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该专业培养从事高校、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政策研究、青年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青年学、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组织行为学等。国际政治专业该专业依托国际关系这一全国重点学科,培养高层次的外交、外事、对外宣传和外企等涉外人才,以服务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  主要课程有:全球事务与全球治理、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机构部门

学术研究院下属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已经覆盖除中东、大洋洲和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中心/研究室13个: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北欧中心、拉丁美洲研究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南亚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其中还包括关于美国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基地)。
美国研究中心
美国研究中心是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
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对中心的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中心还通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复旦基金会(The Fudan Foundation)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属的美国海外学校和医院项目的赞助。
美国研究中心在中美关系、防扩散与军备控制、美国国会等领域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已取得国内外学术和政策界的肯定。
复旦基金会设有“谢希德奖学金”,以纪念谢希德教授对中美关系所作出的杰出努力。该中心出版的《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已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
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第二届主任为倪世雄教授,现任主任为沈丁立教授,吴心伯教授和信强副教授担任中心的副主任。
日本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7月。其宗旨是以中日关系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并带动对东亚的研究和交流。
中心长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日本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从1991年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把中心作为据点机构予以重点资助。
中心现任主任郭定平教授,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11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百余名,并聘请多名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外著名学者、实业家担任顾问教授。
韩国研究中心
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10月,中心现任主任石源华教授,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学术振兴财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资助。
中心出版《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入选教育部CSSCI来源集刊。中心图书馆现有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近万册,是国内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门图书馆。
中亚研究中心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副主任为杨心宇教授、唐朱昌教授,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0名。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中亚政治和外交、中俄关系,中国中亚外交、上海合作组织、转型经济、俄罗斯法律等。
上合组织研究中心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内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承担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课题,组织相关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于1993年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该中心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
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为丁纯教授,副主任为陈志敏、胡荣花教授。下设综合、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6个研究室,集合校内各学科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特聘教授梅兆荣大使任主席并主持“大使论坛”,戴炳然、伍贻康、燕爽教授任副主席。
欧洲中心政治部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职在编人员3员,现任主任为陈志敏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兄弟单位,与中心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举行会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积极参与其部分教学工作。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主要研究与欧盟(欧洲)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欧洲内部政治与社会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问题及欧洲政治文化问题等。
北欧中心
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由复旦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5所大学合办的一个合作平台,是中国与北欧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北欧中心的活动主要包括:1)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2)为从事北欧研究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和从事中国研究的北欧学者和学生提供教学;3)为北欧商业团体组织安排在上海的活动和课程。
现任董事会、理事会主席由芬兰坦培雷大学校长Krista Varantola女士担任。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陈寅章教授自1995年北欧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中心的常务主任。
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中心主任由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教授兼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员5名。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主办“外交官驻所研究”项目;参与举办“大使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中心并出刊中国外交研究工作论文系列。
国际组织研究中心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担任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等。
中心设有复旦“联合国研究论坛”(FUNS),邀请联合国官员和学者不定期来中心演讲。中心招收国际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南亚研究中心
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成立,杜幼康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巴基斯坦政府与复旦大学合办,并得到巴基斯坦政府资助,旨在促进中巴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
拉丁美洲研究室
拉丁美洲研究室于1964年2月成立,先设于历史系,2001年11月并入新成立的国际问题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名,兼职研究员5名,外籍客座研究员1名。现任主任为朱鸿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拉美政治,中拉关系,美拉关系,拉美近现代历史等。拉美研究室先后出版译著21部;专著6部;合作编写辞书、年鉴等7种。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有哪些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等。军事理论讲的主要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着重研究探讨的军事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克劳塞维茨 的《战争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 、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规律新特点。

扩展资料:

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军事理论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当今 世界多极化 成为主流, 军备竞赛 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 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

在军事理论课上,可以学习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军事理论课的性质及其内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等。

同时可以学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等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军事理论课教程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研究军备的大学专业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研究军备的大学专业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的专业基本介绍.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