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 大学专业

佐治亚大学心理专业好吗 外国名人事例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佐治亚大学心理专业好吗 外国名人事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佐治亚大学心理专业好吗 外国名人事例,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外国名人事例

1980年秋,美国佛罗里达州17岁的优秀中学生丹尼尔・洛文在有83万考生参加的全国考试中,数学成绩优异:50道题答对了48道。但听到考分后,他并不像别的孩子在取得好成绩时那样兴高采烈,相反,他很不满意。因为他所做的第44题被判为错题,而他确信,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为此,他甚至还做了一个模型,向他的父亲、航天飞机环境系统工程师道格拉斯・洛文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丹尼尔后来回忆说:我爸爸想证明出是我错了,可他证明不出来。” 不仅是丹尼尔的父亲,就连在专业数学家协助下准备这次考试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考试部门,也无法证明出丹尼尔的答案是错误的。听从了道格拉斯・洛文的告诫,考试出题人后来研究了丹尼尔的论证,不得不承认,丹尼尔的答案至少是和他们自己的答案一样正确,并且可能还要好些。结果,考试部门不仅给丹尼尔、还给选择了相同答案的其他25万考生增加了考分,虽然有的学生在选择这一答案时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

这位年轻人是怎样以其才智胜过考试界大人物的呢?这道引起争论的题是这样的(见图):这是两个棱锥的图形。一个棱锥由4个三角形构成,另一个由4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底面构成。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提问:如将两个棱锥的两个三角形重合,以此来连结这两个棱锥,那么,新的立体将有几个面?测试者期望的是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答案:两个棱锥共有9个面,由于在连结这两个棱锥时消去了两个三角形面,所以新的立体的面共有7个。

对吗?对了。复审这道题的大学数学教授小组这样认为。但丹尼尔却说,不对。他认识到,如果将两个棱锥的两个三角形面重合在一起,实际出现的情况是:一个棱锥的另外两个面将同另一个棱锥的两个面分别重合,因而还要多减掉两个面,所以新的立体总共只有5个面(见下图)。数学专家们在亲自动手做了模型之后,认输了。佐治亚大学的杰洛米・吉尔帕特里克承认:“我们脸红了。”考试部门的副主任亚瑟・科若附言道:“我们原来想这是个逻辑和推理的测试,可结果弄清楚了却是个立体几何方面的问题。”由于这大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他说:“这道题根本就不该出。”

事后,丹尼尔尽管非常高兴,却并未打算借此机会在数学或自然科学界寻求发展。他说:“数学固然不错,可我还是喜欢文学。

请各位学过心理学的人给我推荐一本现实生活中利用率...

发展心理学

作者: [美] 罗伯特・费尔德曼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副标题: 人的毕生发展
原作名: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译者: 苏彦捷 等
出版年: 2007-7
页数: 802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
ISBN: 9787506286572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是位于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本科教学部主任,并获学院优秀教师奖。费尔德曼教授也是Hewlett Teaching 研究员和马萨诸塞大学资深在线教学研究员。费尔德曼教授以优异成绩从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本科毕业,并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他著作了100多部书籍、章节和文章,包括《儿童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 in Children,Springer-verlag出版社)、《非言语行为理论与研究应用》(Applications of Nonverbal Behavioral Theory and Research,Erlbaum出版社),以及合编的《非言语行为基本原理》(剑桥大学出版社)。费尔德曼教授还是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和美国能力丧失康复研究中心的基金获得者,以支持他关于儿童非言语行为发展的研究。作为一名曾经的Fullbright lecturer和一名研究学者,费尔德曼教授也是美国心理学会(APA)和心理科学协会(APS )会员。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生命的开始
1 开篇:毕生发展绪论
2 生命的开端:遗传和产前发展
3 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第二部分 婴儿期:形成生命的基础
4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5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6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三部分 学前期
7 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8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四部分 儿童中期
9 儿童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0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五部分 青春期
11 青春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2 青春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六部分 成年早期
13 成年早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4 成年早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七部分 成年中期
15 成年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6 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八部分 成年晚期
17 成年晚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8 成年晚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九部分 生命的结束
19 生命的结束:死亡和临终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作者: 戴维・谢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陈会昌
出版年: 2012-6
页数: 588
定价: 88.00元
ISBN: 9787115276254
内容简介 ・ ・ ・ ・ ・ ・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是一本优秀的“发展的”教材。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当前情况。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内容有趣、全面、新颖,文笔简洁、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共14章,前3章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取向和研究工具,包括对研究方法论、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回顾。4~10章主要讲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产品”,包括情绪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自我发展、成就、性别类型化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攻击性与反社会行为、利他与道德发展。11~13章讲人在其中获得发展的“生态”背景和环境,包括家庭以及电视、电脑、学校和同伴群体的重要影响。第14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醒读者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谢弗 (David R. Shaffer) 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佐治亚大学本科生项目主席,毕生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项目前任主席,在该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人类发展课程35年。他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涉及到利他行为、态度与说服、道德发展、性别角色与社会行为、自我表露、社会心理学与法律。他还担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人格与社会学学报》、《人格杂志》的副主编。1990年,他获得佐治亚大学最高教学荣誉奖约西亚・梅格斯(Josiah Meigs)优秀教学奖。
目录 ・ ・ ・ ・ ・ ・
译者序

第1章 概论
普适父母机--一项思想实验
从历史角度看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前现代化时期的儿童期
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婴儿传记
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和争论
关于人类本性的早期哲学观
天性对教养
主动性对被动性
连续性对不连续性
发展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性的
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收集资料:发现事实的基本策略
查明关系:相关设计与实验设计
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自然实验(或准实验)
发展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追踪设计
序列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
跨文化比较
附言:做一个发展研究的明智受益者
第2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今天的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或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激进行为主义)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中的交互决定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关于智力与智力发展的观点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和批评
第3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近期理论
现代进化论
经典的习性学理论
习性学与人类发展
现代进化论
进化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基础
估计遗传影响的方法
估计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发展
行为遗传学取向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生态系统论:一种现代环境论观点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环境
生态系统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现代认知观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或归因理论)
社会信息加工观点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理论和世界观
第4章 情绪发展与气质
情绪和情绪发展概述
情绪和情绪发展的两种理论
分化情绪的表现和发展
第一年中分化情绪的发展顺序
快乐这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消极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情绪表达的后期发展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
对情绪的早期识别和解释
识别他人情绪的后期发展
对情绪原因的理解
学会调节情绪
情绪和情绪自我调节的早期社会化
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的出现
学习和遵守情绪表达规则
情绪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适应
气质与发展
气质及其测量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气质的稳定性
早期气质表现与后期发展
第5章 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什么是情感依恋
依恋是互惠关系
同步互动与依恋
婴儿怎样对他人产生依恋
依恋的最初发展
依恋理论
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
测量依恋的安全性
依恋中的文化因素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养育质量
婴儿的气质
作为依恋对象的父亲
作为养育者的父亲
父亲是情绪安全性和其他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依恋与后期发展
安全与不安全依恋的长期影响
依恋特征为什么能预测后期发展
依恋是终生不变的吗
无依恋的儿童
婴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剥夺的后果
早期剥夺为什么是伤害性的
儿童能从早期社会剥夺中恢复过来吗
母亲就业、日托与早期情绪发展
变换式养育的质量
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对工作的态度
怎样帮助参加工作的父母
第6章 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的出现:分化、区分和自我认识
我是谁?学前儿童的反应
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私人自我的出现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
自尊:自我的评价成分
自尊的起源
儿童期自尊的成分
青少年期的自尊
随时间发展自尊是稳定的吗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父母和同伴对自尊的影响
文化、种族和自尊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一性的形成
同一性形成的发展趋势
同一性形成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
个人、社会和文化对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少数族裔青年的同一性形成
社会认知的另一面:了解他人
个人知觉发展的年龄趋势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第7章 成 就
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的动机观
成就的行为观
对个体成就的早期反应:从掌控到自我评价
成就动机理论与成就行为
成就需要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
德威克的习得无助理论
对成就理论的反思
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对成就的影响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成就观
成就的种族差异
成就的社会阶层差异
家庭和家庭成员对成就的影响
依恋特征与成就
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与成就
创造力和特殊天赋
多成分观:斯腾伯格和卢巴特的投资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造力
第8章 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发展与性
男性与女性的区分:性别角色标准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事实与误解
性别之间的真实心理差异
文化方面的误解
文化误解能解释能力(和就职机会)的性别差异吗
性别定型的发展趋势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
性别定型行为的发展
性别定型中的亚文化因素
性别定型理论与性别角色发展
进化论
莫尼与艾尔哈德的生物社会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图式理论
一种整合理论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21 世纪的一种预示
真的存在双性化的人吗
双性化个体有优势吗
应用:改变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
性特征与性行为
文化对性特征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性态度与性行为
青少年性行为的个人与社会后果
第9章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什么是攻击性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
攻击性的行为界定
攻击性是一种社会判断
关于攻击性的理论
本能论
学习理论
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攻击性的发展趋势
早期冲突和攻击性的起源
攻击天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吗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生物学观点
社会学习观
交互作用(或生物- 社会)观
文化和亚文化对攻击性的影响
亚文化差异
家庭对攻击性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
家庭氛围和儿童的攻击性
控制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
宣泄:一种有争议的策略
营造非攻击的环境
消除攻击性带来的好处
社会- 认知干预
应用:防止校园内的攻击和暴力
第10章 利他与道德发展
什么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利他和亲社会发展的理论
生物学流派:亲社会行为是"预先编程"的吗
精神分析理论:以良心为向导
社会学习理论: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利他的认知理论:成熟是中介
利他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利他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认知与情感对利他的影响
角色承担和利他
亲社会道德推理
移情:影响利他的重要情感因素
把自己看做利他主义者
社会与文化对利他的影响
文化影响
对利他主义的强化
榜样的影响:利他的实践和宣扬
什么人能培养出利他的儿童
什么是道德
发展心理学家怎样看待道德
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发展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道德理论
良心早期发展的新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支持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道德是社会学习(与社会信息加工)的产物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致吗
学会抵制诱惑
什么人能培养出道德成熟的儿童
对霍夫曼教育方法的批评
儿童眼中的教育方式
第11章 家 庭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社会系统
直接和间接影响
家庭是不断发展的系统
家庭是蕴含式的系统
变化的世界中变化的家庭系统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养育社会化
教养方式的两大维度
四种教养方式
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
父母影响模式与儿童影响模式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教养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和族裔差异
追求自主: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
同胞和同胞关系的影响
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系统带来的改变
整个儿童期的同胞关系
同胞关系的积极影响
独生子女的特点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
收养家庭
精子捐赠家庭
同性恋家庭
家庭冲突与离婚
再婚和重组家庭
职业母亲和双职工家庭面临的挑战
当教养方式失常时:虐待儿童问题
谁是施虐者
谁是受虐者
环境诱发因素:虐待儿童的生态学
虐待和忽视的后果
对家庭的思考
第12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
早期窗口: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电视与儿童的生活方式
电视理解力的发展
电视暴力与儿童的攻击性
电视的其他不良影响
电视是一种教育手段
电脑时代的儿童发展
教室里的电脑
对电脑的担忧
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
学校教育能够促进认知发展吗
有效(和无效)学校教育的决定因素
我们的学校是否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
对儿童的教育效果:跨文化比较
第13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I):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
同伴是什么人,起什么作用
同伴互动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的频率
同伴影响的重要性
同伴交际性的发展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同伴交往
学前期的交际性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同伴交际性
父母对同伴交际性的影响
同伴接纳与受欢迎程度
测量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
儿童为什么被同伴接纳、忽视或拒绝
提高被拒绝儿童的社交技能
儿童及其朋友
友谊的发展
朋友之间和相识者之间的社会交往
拥有朋友有好处吗
父母和同伴是影响源
越来越遵从同伴
交叉压力是一个问题吗
第14章 结语:内容整合
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规划
人是自身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发展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天性和教养的区分是一种伪二分法
正常发展和异常发展都重要
人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发展
从多个视角看待发展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教养方式(和成人指导)的重要作用
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了发展
来路已经很漫长,但前方仍然路漫漫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入学还来得及吗?如果不考SAT,能上佐治亚大学吗? ...

depend on你托福能考多少分,regular来得及啊,如果托福有100左右就别考了去考sat吧,T太高也无意义,还不如把essay写好一点,sat考12月or1月的,standby也行啊,12月考的人应该蛮少了,有的学校如penn state 是rolling的,可以多申几个rolling的,其他例如OSU,Purdue,BU都可以考虑一下。顺便说一下我同学在Umass,(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www.umass.edu/ 这个学校今年才开始招国际生得,地理位置不错,在波士顿附近,以后要转学也很方便,这个学校没人知道所以很少人申请,你可以用来保底,他的心理学很好,我同学是面试以后直接用托福98进了。

美国心理学调查:孩子玩手机和不玩手机,10年后的差距...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真的适用于未成年人吗?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有多大呢?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选取了100名普通家庭的孩子,分成两组,50名痴迷玩手机、50名不玩手机。

10年后,痴迷手机的一组只有2位考上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都考入大学,其中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很多人不禁感概,人生的差距就这样被一台小小的手机拉开了距离。

让我们看看孩子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呢?

身体上的危害

1 .影响大脑的发育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每天超过7小时使用电子产品的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大脑皮层中含有很多的神经突触,神经突触连接越紧密,大脑皮层越厚,孩子就会越聪明。反之,大脑皮层变薄,孩子就会变笨,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2. 影响身体的发育 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比如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还有经常低头玩手机,影响脊椎的发育。

3.对眼睛的伤害 长时间看手机,眼睛瞬目减少,泪膜分布不均匀,可以引起双眼视疲劳、干眼症、视力下降,近视、散光闪光等问题。

精神上的危害

1.导致性格内向、孤僻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长期玩手机的孩子把内心寄托在网络世界,在现实中不喜欢表达,不爱讲话,变得内向、沉默孤僻。

2.脾气容易变得暴躁

孩子沉迷手机 游戏 ,有可能导致脾气暴躁,孩子自我分辨能力差, 游戏 里有一些暴力行为,孩子很容易把 游戏 世界里的角色带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变得暴躁。

3.会加大抑郁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

孩子如果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很容易导致抑郁。因为孩子玩手机时间长,容易把自己封闭在虚拟世界,缺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沟通,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容易造成抑郁。

生活上的危害

1.学习变差

玩手机导致成绩下降的例子有很多,玩手机后,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就会变差,学习能力自然下降,一旦下降了,会很难恢复,严重的还可能辍学。

2.存在被骗的风险

孩子因为小,自我分辨能力还不强,无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很容易被陌生人骗。

玩手机有这么多危害,那家长如何做呢?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下班后,要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做作业、看书、画画等。放假时,可以带孩子去带孩子公园、郊外游玩、图书馆博览群书等,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虫居、鸟鸣、草露,感知山、海、云、雾之美,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

2.规定用手机的时间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如果不允许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孩子的消息会很闭塞,综合能力会受到不良影响。手机上除了 游戏 和视频,也有很多信息价值的APP,如果孩子正确使用,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习英语、写作文、 历史 讲解等内容。

另外还要规定孩子的使用时间,佐治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圣迭戈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高于一小时的屏幕时间是影响孩子心理 健康 状况的关键节点。低于一小时,不管他们是否接触这些电子设备,心理 健康 状况几乎没有区别。

小小的一台手机,合理和正确使用,就会是一个好的工具,使用不当,就会拉开小孩人生的距离了。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佐治亚大学心理专业好吗 外国名人事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佐治亚大学心理专业好吗 外国名人事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