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留学> 留学问答

在剑桥大学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在剑桥大学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在剑桥大学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剑桥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剑桥市的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亦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其为书院联邦制大学,也是众多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也是英国的一所金三角名校。其也是诞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共有90名诺贝尔奖得主现在或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或工作。剑桥大学拥有如此多的荣誉,那么在剑桥大学里学习,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分享过牛津,怎么能落下剑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学者对剑桥大学的就读体验有什么样的回答。
  作者丨Chris Xia超现实系秋叶原地下偶像。
  在这个英国东部的小镇上,我是典型的“非土著”,不仅本科不是在剑桥读的,连硕士都不是。师姐读完博回来做博后,和她聊天的时候她说:“当时导师和我说我们拉来了一个UCL的学生,我还觉得有点惊讶呢。”而对我来说,来到剑桥,是一个新的开始。
  刚申请的时候,只知道我导师是这一行里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不管是学院制也好还是什么其他的问题也罢,一概不清楚,所以是看我导师在哪里就选了同样的学院。结果我导师在Newnham做fellow,我就阴差阳错地到了一个都是女生的学院里,又阴差阳错地选了刚好在自己系对面的宿舍。
  之前在大城市的不信神的学校里散养惯了,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需要注意的事项,所谓“英国的传统”也不过是一些写在书本里的定义。刚刚接触剑桥的时候,最直观的印象是秋季学期不叫秋季学期,而是叫Michaelmas,春季学期不叫春季学期,而是叫Lent。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到剑桥,学院的归属感有时甚至强于院系的归属感,而除了每天关在图书馆里做研究之外,还有更多奇妙的世界。而我也是从零开始,就像一点点熟悉自己的课题一样,一点点学习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过日子,毕竟已经过了什么都觉得新鲜的本科生的年纪,需要花点功夫来适应新的环境了。
  学院制(College)自然是剑桥(以及对门牛津)最大的特点,不过对本科生和对研究生来说,学院的意义稍微有点不一样。我室友是剑桥的老土著,本科三年、硕士一年,目前已经在剑桥呆到第五年,五年都是在Newnham,很多关于剑桥的本科生的情况,我都是从她那里听说的。按照她的说法,在本科生录取的时候,学院有最终的决定权,就算你成绩再好,学院该不要还是不要,被收到了学院里,选什么院系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而到了硕士和博士,则是院系(Faculty and Department)说了算,如果导师拍板愿意收你,那么学院的分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所以,对于本科生来说,选学院就像是投胎一样,投好了胎的话,以后的前途也不会很差,有学院名声的加持,找工作也很方便,大家自然愿意往大院、名院去走;而对于研究生来说,看自己要去哪个学院,主要是看和自己的导师关系是否密切,我们系里的博士生比较集中的学院基本都有系里的老师在做fellow——当然我们院是个例外,因为我们院只收妹子,而我导师的一半研究生都是汉子。
  我当时图方便,就住在了学院里,离我导师办公的地方只隔了一栋楼,可以方便地去图书馆看看书,去食堂吃个饭,在后花园走一走。对于研究生来说,我们学院的很多社交活动也都是靠“饭”联系起来的:学期里的每个周二都是免费的Graduate Dinner,所有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凑到一起来吃饭,相当于是自助;学期里定时(大概是一周两次)举办formal hall,就是所谓的正餐,可以邀请外院的guest,本院学生需要穿袍子出席,外院学生则需要穿正装。我第一次去formal hall的时候不知道所需的dress code,所以直接穿了正装,结果到了会场一看大家都穿袍子,吓得我差点缩到角落里面去,结果被我导师揪出来说“下回记得穿袍子”;上个期末的时候终于想起来借了一件袍子去Peterhouse的formal hall,然后我导师看见了说“啊Chris你终于记得了”……
  每年六月份是剑桥的May Week(请不要问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都会说“十月革命还在十一月呢”……),各个学院会举行May Ball或者June Event,总之都是差不多的活动:在花园里搭个棚子,大家唱歌跳舞喝酒玩游戏high个通宵。Newnham的June Event是两年一次,在后花园里铺一块地方,汉子们穿着小西装,妹子们拖着曳地小礼服,在草坪上乱七八糟地跳舞;更大的学院(比如Kings和Trinity)会专门装饰一下花园,搭上各种娱乐设施,请乐队来助兴,甚至半夜放礼花,门票也贵得吓人。May Ball的服饰要求至少是semi-formal(也就是Black Tie),不过听FAMES的师姐说今年Kings是化装舞会,大家一个个打扮得都跟伦敦地铁工人似的就过来了。
  对于研究生来说,另外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各个学院的Supervisor Garden Party;如果你做了这个学院的学生的助教(这里叫Supervisor),那么会收到来自学院的邀请,可以去他们那里吃吃喝喝。我这次沾FAMES各位师姐的光,去Trinity的Garden Party玩了一圈,吃到了非常好吃的虾和三文鱼的沙拉,据Trinity自己的学生说平时是吃不到的,连May Ball都吃不到。
  好吧,说了很多玩的,那么再说说我们的日常课程。
  PhD study at Cambridge is intellectually demanding and should be undertaken only by those who have the necessary level of attainment and motivation to pursue research or advanced study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scholarship. In addition, graduate students in Cambridge are expected to have the capacity, and enthusiasm, for organising their own research and to work largely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上个学期,就我到底要研究什么这个问题,我和我导师在几次碰面中都在讨论这件事情,我记得她是这么说的:“在这里,我们绝对不可能让你就研究一个现象,做一个描述性的研究,这样的论文在剑桥是绝对无法通过的;你必须要提出新的东西,大家之前根本没想过的问题。我可不会接受你说去研究汉语里面的花花草草之类的。”
  有时候我看着图书馆里的出版的书,以及网上下载到的其他学校的论文,就在想:这些书也不过是研究一些“常规现象”的东西,甚至只是现有理论的总结,可是它们就能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让撰写者拿到博士学位;我在这里每周要读两本书写两千字的阅读汇报和分析,一个学期下来把他们四年涉及到的所有理论就都读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
  但是我导师说的对。就是因为我们在剑桥,我们要做的是全英国、全欧洲乃至于全世界最顶尖的事情,要研究的是其他国家、其他学校的人都没有想到的东西,至少在这个领域是这样的,要想到所有人的前面去。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剑桥也就不能成为大家所说的剑桥了。甚至,在这样一个我会感到“读博也是有点困难的”的地方,才是一个真的适合于做研究的地方,因为研究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除了常规的科研以外,博士生的另一大任务就是去给本科生做助教。我还没获得能做本科生supervisor的机会,因为还没有注册成功,不过之前系里培训本科生助教,我也去听了一回培训课。听其他的师兄师姐说,本科生们的提问特别多,因为他们从来没接触过我们这一行,总是会想“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呢”,恨不得你能解答他们的所有问题。我二师姐说,“感觉他们问我问题也能推动我去查书”,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在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里面,有人说“太多人说英国留学现在渣渣了,百年名校不创新,图书馆图书版本陈旧,不是留学的好选择”。我只能说,别的学校我不敢说,在剑桥(以及UCL)都不是这回事。
  在我们这方面,大家研究的课题只有你想不到的——你想过骂人有什么学问么?我小师兄在做这个。你想过学汉语的英国人如何理解“我也是”这样的说法么?FAMES的师姐在做这个。你想过汉语里不同的“我”会对表意产生什么影响么?我们组的新课题就是这个。
  所有的书籍、论文、数据库都在不断更新,不仅是英语的书,你想研究什么样的语言、宗教、文化,都能找到历史的和当前的原版文献。主图书馆的书排架overflow情况极其严重,不得不把很多书关起来只能先申请再借出,因为得要馆员帮你去大藏书库里去找;我们院的图书馆是有我导师在盯着,所以基本和她方向相关的书不管新的旧的都能找到;系里的图书馆的书相对旧一点,大多数用作课本,不过百科类的书籍则是很全面的。总之,你要找一本书,一篇文献,在这所学校里,总会有个角落能让你找到的,不太可能会出现“一点资料都没有”的状况。
  住在这个小镇上,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有时的确还会怀念伦敦那种热闹的气氛,比如说我一直很怨念这里没有Uniqlo。城里公交并不多,特别是Sidgwick校区附近更是罕见,一般的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为主,考试期间经常能看到有人穿着袍子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像我这种不会骑车的家伙,一般是走着去超市和其他商场(去系里实在是太近了,过一条马路五分钟就可以到),如果带着大行李去火车站和汽车站的话,就需要找出租车了。
  唯一感觉奇怪的地方是,过了复活节之后,河里的船开始多了起来,游客们也逐渐变得比学生还多了。有时走在街上,听到导游拿着小话筒说“这里曾经是×××呆过的地方”,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隔膜感,就好像他们所参观的和我在的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似的。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剑桥大学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剑桥大学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